书法诞生于公元前3000年左右,起源于中国的商代时期。商代的甲骨文是最早的书法形式之一,用于记录祭祀和巫术等信息。随着社会的发展,秦汉时期出现了钟鼎文和隶书等形式,这些书法形式已经具备了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标准。
晋朝时期,王羲之和颜真卿等书法家的出现,为书法的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
随后的唐宋时期,书法进入了黄金时代,楷书、行书和草书等不同风格迅速发展。至今,书法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表达形式,不仅仍然在中国有着重要地位,还传播至世界各地,成为了人类文明的瑰宝之一。
诞生于公元前300年
书法起源于春秋末期。当时传统文字的艺术化现象开始出现,为求视觉上的美观,原有笔画开始被加上圆点、波折或鸟形装饰等,成为后世“鸟篆”、“虫篆”或“缪篆”的起源。进入战国后,除了广泛应用的草篆,连同重要礼器上的铭文,都一改春秋之前的工整与刻板,普遍都进行了美化处理。“书法”一词最早的出现,是在宋梁间论书的著作中,当时有“书学”、“法书”、“书道”之称,它既是汉字的书写方法,也是一种以汉字为载体、以毛笔为书写工具的线条造型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