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崖山之后无中华,明亡之后无华夏。”
崖山海战,宋朝覆亡,在陆秀夫的带领下,南宋10余万军民跳海自尽,也断送了中华民族最后的“气节”。
大宋朝自开创到覆亡,三百多年间,提倡“与士大夫共天下”,不曾杀过一个文官。所以在这样个社会开放、自由、繁荣的环境里,养成了大汉民族坚贞不屈的民族性格。也造就了崖山海难,十万精英覆亡的民族之殇。
大明王朝,自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城,历代君王都遵守着“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类似祖训。事实也证明了,大明朝的历代君王,不管是英勇神武的还是荒唐无道的,却没有一个是贪生怕死的。
“不赔款”,明英宗被俘,明朝直接拒绝蒙古的要求,以财物换取明英宗性命,而明英宗本人也宁死不屈。
“不和亲”,纵观明朝的整个历史,从来没有过要靠把宗室女子和亲换取和平的做法。
“不割地”,明末时期,形势紧张,明朝依然顽强抵抗、寸土必争。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崇祯帝用行动证明了大明的血性,以及对祖宗的交代。
“明亡之后无华夏”,亡的是汉民族的“血性”。血性是什么?血性是中华民族,从秦朝到明朝,汉民骨子里“士可杀不可辱”的精神。最后被满清的铁骑所踏破,占一城剃一头,把阶级玩的高大上的野蛮民族。从此两三百年间,汉人弯下去的膝盖,再也没直起过。
现在怀念大明朝的人,比其他朝多的,原因有这么几点。
1,年代距离不是太远,历史也比较完整;
2,我们还是缺少点血性;
3,明朝的“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当前社会读书人太多,明朝那种读书人,无疑是现在读书人所向往的;
4,明朝前期,社会清明,由于太祖成祖暴虐强势铁血,耳目众多,社会贪官污吏少,这也是人们所向往的。
谁说有“这么多人”怀念明朝?这么多人是多少?我看唐朝虽然距离近代较远,但唐乃至汉的影响力是更广泛的。当然说到怀念,虽然宋的疆域不够广,但值得怀念的内容,恐怕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