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尔哈赤
作为建州女真部的世袭酋长,在其父祖死后,继承了建州左卫指挥使的官职,并得到明朝辽东总兵李成梁
的信赖,在他的大力扶持下,从十三副盔甲起兵,历时三十余年苦战,先后吞灭哈达部、乌拉部、辉发部等女真部族,屡次击败海西女真最强的叶赫部,成为拥兵数万的边境豪强。同时,努尔哈赤和辽东李家的李如松、李如柏兄弟等都关系密切,又获封大明王朝二品龙虎将军,也成为明朝辽东边军的得力将领,还多次亲自上北京朝贡,因此得以洞悉明朝的内外虚实,甚至可以说,
不论是对当时大明王朝的风土人情,还是对明军军制军备及战斗力,努尔哈赤都已经是洞若明烛,远远强过那些坐而论道的朝堂诸公,吟风弄月的江南才子。
可惜当时整个大明朝还没几个人明白这种威胁,哪怕就算听过这个名字,也只当他是深山老林不知名的野人酋长。
当李成梁老迈,李如松战死,辽东李家只剩下李如柏、李永芳这等庸才当家后,羽翼渐丰的努尔哈赤终于按捺不住勃勃野心,起兵叛明,建国称汗,是为后金汗国,也就是后来入主中原、君临天下二百余年的满清王朝的前身。
努尔哈赤对于满清王朝最大的业绩,就在于
通过八旗制度,打造出一个军政合一、效率极高的军事集团,集战争、劫掠、军屯于一体
,在整个17世纪上半叶,也是当时整个中国最有组织动员力和战斗力的集团。根据《中国军事通史》,到后金天命六年,八旗麾下已有牛录231个,男丁总数6.9万,这也正是努尔哈赤敢于挑战大明帝国这个庞然大物的底气。
萨尔浒之战,面对8.7万明军精锐、以及朝鲜军1.3万、叶赫军1万,总计十一万大军的联合征剿,
在整个政权和部族皆面临又一次“犁庭扫穴”的生死关头,努尔哈赤极限动员出超过5万战兵,2万随军民夫,妇女老人小孩无不上阵支援后勤,
而后努尔哈赤以“任尔几路来,我只一路去”,连续转战,先后歼灭了杜松部3万人,马林部1.5万人,刘綎部1万余人,迫降了朝鲜军1.3万,最后只剩李如柏部2.5万,听闻其他三路明军全军覆灭,落荒而逃。
这些从全国各地调动的明军精锐的覆灭,也极大震撼了整个大明王朝上下,更成为君临东亚大陆已二百年,又经历了“隆万改革”和“万历三大征”的明王朝,瞬间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努尔哈赤和高居紫禁城九重的大明万历皇帝本是同辈人,然而此刻一个如朝阳如日中天,一个却如夕阳日薄西山。
努尔哈赤的后世子孙、清朝乾隆皇帝,在回辽东祭祖时由衷感佩:【太祖一战而王基开,太宗一战而帝业定。】将“清太祖”努尔哈赤打垮十一万明军的萨尔浒之战,和之后“清太宗”皇太极歼灭十三万明军的松山之战,并列为满清王朝成就霸业最关键的两次战役。
后金时期的努尔哈赤画像
紧接着,在开原之战、广宁之战、辽阳沈阳之战,努尔哈赤挥军西进,势如破竹,连续大胜明军,俘斩无数,几十万明军卫所兵的望风而逃,溃不成军。整个辽东地区迅速沦入后金版图。
然而,在节节胜利下,努尔哈赤也不免被冲昏了头脑,
他秉承极大的民族偏见,推行严重的民族歧视制度,在他的治下,几十万辽东汉人横遭杀戮,或被贬为奴隶。
当管辖境内遭逢天灾,粮草不济时,努尔哈赤的选择竟是“
杀尽辽东『无谷』汉人
”,就是不从事农耕、为八旗奴仆的汉人皆被他杀尽。因此导致人心大失,后金军被视为恶魔野鬼,所经之处,无不激起广大汉人民众的反抗。可想而知,
如果此后的后金(满清)政权一直秉行努尔哈赤的这种凶暴做派,甚至连降伏做顺民的机会都不给汉人留下,那必然处处都遇殊死抵抗,绝无入主中原、君临天下的可能。
当明朝稳定了辽西战局,以辽人守辽土,筑起“关宁防线”,遏止了后金政权的继续侵攻时,又有传奇英雄毛文龙跨海远征,开镇东江,在皮岛收罗逃亡明朝军民,背靠朝鲜建立了反清基地,不时对后金的后方进行侵扰,杀戮其老弱,毁坏其根基。
遭到夹击之势的后金政权,一度内外交困,因此,当努尔哈赤以号称十三万的大军,受挫于宁远城下,才会愤懑发病,几个月后不治身亡,他的死和皇太极的即位,反而挽救了岌岌可危的后金政权。否则后金政权非但不可能入主中原,甚至想要割据辽东长久存在,也同样极其困难。
那样的话,努尔哈赤作为一个短暂边疆政权的首领,其历史地位,大概也并不会同一时代的织田信长、丰臣秀吉之流强太多,更勿论成为《清史稿》中"英明神武"的"大清太祖皇帝"。
清朝官方的努尔哈赤画像
当然,不可否认,
努尔哈赤生育并教养儿子的本事,确实在整个中国历史中都是第一流的。
他诸多儿子中,皇太极、多尔衮、多铎、阿济格等人都可进入历史一流名将,莽尔古泰、代善、阿巴泰、褚英等人同样也具有相当军事才干。特别是
皇太极
这个足可进入中国史上第一流帝王之列的好儿子,继位后革除弊政、笼络汉人,不但给老爹收拾好了烂摊子,更打造出一个当时整个东亚大陆最强有力的国家机器和军政集团,将蒙古、朝鲜、东江一一击平,更在松山之战歼灭了明王朝最后的十余万精锐军队。而皇太极死后,努尔哈赤的另一个儿子多尔衮,趁着中原大乱,连续击破农民军和明朝残余势力,终于建立起统治中国二百六十余年的满清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