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期的龙纹多凶猛,一般为比目眼,猪形嘴,怒发前行,爪形团成团形,似风火轮,有三爪、四爪、五爪不等。晚期龙纹有苍老之态,与前
不同。永乐、宣德民窑纹样中不见官窑的龙纹与藏文。嘉靖龙纹 开始有正面龙、螭虎龙,到隆庆、万历时大量使用。崇祯正面龙披头散发,影响清初龙纹有:变龙、穿花龙、云龙、海水翼龙、穿花翼龙、团龙、荷塘龙、双龙、五龙、海水龙等。
永乐龙首比元代变大,上下颚较长,上颚比下颚长而高高突起,有张口和闭咀之分,张口的伸舌(早期较长如戟状,后期略短微微上翘),闭咀的上唇似如意状,鼻的两侧有对称的长曲须,下颚多有两束或三束的疏须,头毛是一束束的疏毛,前期发少,后期的发多。发曲而向上冲,有怒发冲冠之势,显得很有神威,龙爪有三、四、五趾之分,趾甲成三角形,略微内弯,显得锋利刚劲。
明永乐朝可谓是中国陶瓷史上的又一个新的创新及突破,烧制出很多前所未有的精品陶瓷,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具有深远影响。
宣德时期的龙纹,从造型到描画,都是成功的艺术佳作;身上的鳞片,早期绘工精细,后期简单粗糙。宣德时的张牙舞爪、威猛的龙少见了,这时龙纹的特征是:闭咀的龙首呈扁长方形,上唇鼻处凸起,呈如意状,鼻端和眼眉有对称毛上竖着,头毛束成疏发或成蓬状,也向上冲,几乎和首垂直成90°,下唇须三条一束向前上冲,两眼并列,圆睁平视。到明代中期,即成化、弘治、正德时期,龙纹又有所不同。龙的身体“左盘右蹙如惊电”,这是凶猛、神威的体现。龙爪五趾紧靠成风车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