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来说,义帝纯粹是个名号。
历史上有两个楚怀王,一个是战国时期楚国的君主熊槐,他在位前期把楚国国势推向顶峰,与秦齐并列为三强,后期却接连失误,导致楚国衰落,张仪欺楚便发生于此时,熊槐自己也被秦昭襄王蒙骗囚禁在秦国,最终病逝于秦国。另一个是熊槐的孙子熊心,他被拥立纯粹是因为名头。
天降王位:放羊娃一朝成王
秦二世元年(前209年)秋,陈胜吴广在大泽乡发动起义,拉开了亡秦战争的序幕。这场战争虽然是由农民起义引发的,但最终完成还是靠六国残余贵族的领导。
陈胜作为首义领导者,成为战争前期的领袖,他也毫不谦让,大大方方称了王,建国张楚,随后派兵攻略赵地、魏地等,这些将领打下了赵地跟魏地,又先后脱离了陈胜。武臣自立为赵王;周巿立魏咎为魏王,自为相国。武臣派韩广攻略燕地,韩广自立为燕王。还有田儋起于齐地,击败前来攻略的魏军,自立为齐王;秦嘉起于楚地,自立为大司马,杀掉陈胜派去的武平君畔。
春秋战国的乱世太久了,久到很多人都已经习惯了这种模式,反倒是秦朝的大一统显得太过陌生,这就导致秦朝尚未灭亡,反秦的势力已经山头林立,各自为政。
陈胜已经无力管控这些反秦势力,可他是“祸首”,自然受到了秦军的重点关照,在支撑了几个月后,陈胜被章邯灭掉。随后,魏咎挺了五个月,也被章邯击垮,章邯还顺便击杀了前来支援的田儋。
在章邯大杀四方之际,南方的楚地,项梁带着侄子项羽起兵了。陈胜败退之时,他的部将召平正在攻打广陵,一听老大都没了,也不打广陵了,转身投靠项梁这个看起来很有前途的老大,并献上首领陈胜的指令(假的):封项梁为楚王上柱国。
比较尴尬的地方在于,这时的楚王并不在项梁手里,也不是陈胜立的,而是不愿受陈胜管控的秦嘉立的。项梁不承认这个伪楚王,渡江西进后,他收编了陈婴、黥布等人,兵力达到数万,有了这个资本,他以秦嘉背叛陈胜为由,攻灭秦嘉。
不久,陈胜被干掉的消息传来,名义上的领头羊没了,正巧,范增前来投奔,给项梁讲了一番道理。
《史记·项羽本纪》:(范增)往说项梁曰:“陈胜败固当。夫秦灭六国,楚最无罪。自怀王入秦不反,楚人怜之至今,故楚南公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今陈胜首事,不立楚后而自立,其势不长。今君起江东,楚蜂午之将皆争附君者,以君世世楚将,为能复立楚之后也。”
范增的建议就是一点:千万别出头,出头的椽子先烂,要找个名义上的上司挡刀,而以楚地的情感来说,当年那个被秦人坑死的楚怀王熊槐最容易引起同情,不如立他的后人。
项梁欣然采纳,派人到民间去找楚怀王熊槐的后人,最后找了个放羊娃熊心,为了强调自己是为楚怀王报仇,他直接把谥号当名号,尊熊心为楚怀王。项梁自号武信君,总览大权。
激励部将:先入关中者为王
立熊心为楚怀王之后,楚地的凝聚力得到空前增强,项梁也得以借助楚怀王的名号,名正言顺地把陈婴等实权派与旧部隔离开来,不用像对付秦嘉那般动用武力。
在对付秦嘉之时,因丰城被夺而四处求援的刘邦前来投靠,项梁给他补到五千兵马,让他回军攻丰,从此刘邦就跟项梁混了,当然,名义上是跟楚怀王。
接下来的三个月内,楚军势如破竹,连败秦军,项梁因此面露骄色,被章邯抓住机会,夜间突袭,干掉了项梁。
项梁死了,楚国没了柱石,他所掌握的权力也就空了出来,两个年轻人想要抓住这份权力,一个是楚怀王熊心,他想当一个名副其实的王,另一个就是项羽,他想继承叔叔的威势。
不要以为熊心是傀儡就没资格与项羽争,从名位上来说,他才是主君,而且项梁阵亡后,楚国人心大乱,急需有人出面统领大局,从《史记》的记载来看,这个人就是熊心。
《史记·高祖本纪》:秦二世三年,楚怀王见项梁军破,恐,徙盱台都彭城,并吕臣、项羽军自将之。
这个“恐”字很牵强,因为相比盱台,彭城离前线更近,逃命也不是这么逃的啊,而且以楚国当时的人心,熊心要是敢逃,士兵更敢逃,带兵在外的吕臣等人也未必会回防彭城。
迁都后,熊心更能收缴吕臣、项羽的兵权,说明在第一阶段的夺权争斗中,他是占了绝对上风的,可打仗这事他又不能亲自出马,项羽又是打仗的好手,这就给权力易手埋下了伏笔。
在彭城,熊心进行了新一轮的职权分配,封吕臣为司徒,吕臣父吕青为令尹(楚国的宰相之名);项羽为长安侯,号为鲁公,刘邦为武安侯,为砀郡长,将砀地兵,但他们都不是军事最高统帅,之前曾给项梁提过意见的宋义被破格提拔为上将军,统领诸将。
宋义并无大功,威望不高,也没有自己的嫡系,熊心此举明显是怕有人借助兵权推翻自己,但这种担心在一步步变为现实,实现者就是项羽。
灭掉项梁后,章邯认为楚国不足为惧,便挥师进攻赵国,赵国被打得哇哇叫,连连向楚国求援,刚刚稳住楚国朝堂的熊心派出了以宋义为首、项羽为副的援赵大军。与此同时,熊心还派刘邦引兵西进,还搞了个约定:先入定关中者王之。
此时楚国刚刚遭逢大败,按照常理,应该修补防线,休养待战,所以章邯才敢放着楚国不打先打赵国,可熊心完全不采守势,而是全力进攻,把能拿出手的军队都派出去了。
从任务上看,宋义军的目的是拖住章邯,刘邦军的目的是解除彭城周边的秦军威胁,所以两军的行军路线截然不同。
宋义军是一路北上至安阳,留了四十六天,项羽劝谏无果,杀了宋义,自立为假上将军,熊心得知后,就地任命项羽为上将军,继续率军北进。而刘邦军是一会由南向北,一会由北向西南,一会由西南向北,一会由北转向东南,一会又向西。
刘邦拔除秦军的时候,熊心还分兵给魏国跟韩国的残余,让他们自己去收复失地,这时候的熊心,干的是后面萧何的活,为前线提供兵源和补给。
在“先入定关中者王之”这块大饼的激励下,刘邦率先完成任务,并突入关中,等到项羽超额完成任务后一看,秦朝已经亡了。
傀儡命运:身死湖南
从结果来看,项羽杀宋义的做法是正确的,可这毕竟是以下犯上,熊心迫于压力,不得不承认项羽的统帅地位,但此时项羽已经是游龙入水、虎归山林,熊心有些难以控制了。
到了巨鹿之战后,项羽的声望达到顶峰,被诸侯共立为诸侯上将军,军权已经完全由熊心转到了项羽手中,项羽拥兵自重,连获胜的消息都没通报给熊心。
从项梁死后熊心的表现来看,他并非庸人,苏轼称赞他为“天下之贤主”,可这位贤主在大权旁落之后却不曾有丝毫作为,实在令人费解,毕竟项羽又不是项梁,熊心想用熬也未必熬得过项羽啊。
熊心这边没有动作,项羽的动作可大了,千辛万苦灭了秦军主力,回头一看,刘邦进了咸阳城,要称王关中。项羽怒火冲天,直接杀入关中,要找刘邦算账,这就是鸿门宴的故事了。
鸿门宴过后,项羽一把火烧了咸阳城,然后准备分封,按项羽的意思,分封肯定要他来主导,远在千里之外的熊心早已不在他的眼中了。问题在于,项羽并不愿意让刘邦在关中称王,所以他要修改之前熊心与诸将的约定,这就必须要经过熊心。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使人致命怀王。怀王曰:“如约。”
熊心不同意项羽的建议,坚持要按约定进行,眼见熊心“不识相”,项羽干脆玩起了阴招,贬损熊心的地位,否定他在灭秦战争中的统帅功绩。
《史记·项羽本纪》:乃尊怀王为义帝。项王欲自王,先王诸将相。谓曰:“天下初发难时,假立诸侯后以伐秦。然身被坚执锐首事,暴露于野三年,灭秦定天下者,皆将相诸君与籍之力也。义帝虽无功,故当分其地而王之。”
项羽尊熊心为义帝,完全是想把他架在周天子的虚名之上,这样他项羽才好分封。在这次分封中,项羽充分发挥自己的忽悠能力,把刘邦塞到了汉中巴蜀之地,以牵强符合“王关中”。项羽自己则自封西楚霸王,都彭城,这等于抢了熊心的都城,熊心该去哪住呢?项羽继续忽悠。
《史记·项羽本纪》:“古之帝者地方千里,必居上游。”
这个上游在哪呢?在当时的长沙郡,虽然比现在的湖南长沙市要大很多,但繁华程度没法比,现在的长沙很繁荣,当年的长沙郡却是落后荒凉之地。尽管如此,项羽还是不放心,派人前去杀了熊心。
从一介放羊娃到义帝,熊心只用了三年不到的时间,期间因项梁身死,还一度成为楚国最具权势的人物,各种处理措施也很得当,最终却是惨死于军阀(相当于熊心,项羽还真是军阀)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