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传,热干面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朝时期,当时的武汉市是一个繁华的商业中心,有许多街头小吃摊,热干面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产生的。
热干面的名称来源于其制作方式,面条先用沸水煮熟,再放在篮子里,让其自然风干。此时,面条会变成干硬的状态,称为“热干面”。在食用时,人们会将热干面放入碗中,底部淋上热油、辣酱、芝麻酱、醋、蒜泥、香菜等佐料,搅拌均匀之后食用。
热干面具有独特的口感和味道,由于其历史悠久、制作方式简便、味道美味,因此成为了武汉市的一种代表性美食。如今,热干面已经成为湖北省以及中国许多地区的传统美食,备受人们的喜爱。
20世纪30年代初期,汉口长堤街有个名叫李包的食贩,在关帝庙一带靠卖凉粉和汤面为生。有一天,天气异常炎热,不少剩面未卖完,他怕面条发馊变质,便将剩面煮熟沥干,晾在案板上。一不小心,碰倒案上的油壶,麻油泼在面条上。李包见状,无可奈何,只好将面条用油拌匀重新晾放。第二天早上,李包将拌油的熟面条放在沸水里稍烫,捞起沥干入碗,然后加上卖凉粉用的调料,弄得热气腾腾,香气四溢。人们争相购买,吃得津津有味。有人问他卖的是什么面,他脱口而出,说是“热干面”。从此他就专卖这种面,不仅人们竞相品尝,还有不少人向他拜师学艺。
李包见热干面的销路比凉粉汤面俏得多,就开始转为独家经营,后来又配上伏汁酒或绿豆稀饭,生意越来越红火。李包的名声由此走出汉正街,扩展到汉口、江汉区、继而传遍武汉三镇。热干面也被多家小贩效仿,逐渐成为武汉市民情有独钟的早点。
三十年代末期,有位姓蔡的在中山大道满春路口开设了一家热干面面馆,取财源茂盛之意,叫做“蔡林记”,成为武汉市经营热干面的名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