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嘉兴秀洲区洪合镇的洪合村有一条河港,西至桐乡濮院,东到嘉兴,全长九里,故名九里港,人们又称它为国界河。在这条河上原建有三座石桥,分别名为国界桥、争界桥、越界桥,桥北属吴国,桥南属越国,这三座界桥成为了春秋时期吴越争霸的历史见证。
据史料记载,春秋末期,吴越两国争霸。自公元前510年开始,持续至公元前475年,历时共35年,其间经过吴伐越的槜李之战、越伐吴的夫椒之战、笠泽之战和姑苏围困战,最终以吴王夫差自杀、吴国灭亡和越国胜利而告结束。越王勾践成为春秋时期最后一位霸主。
吴越争霸之战中规模最大、最为惨烈的一场大战就是“槜李之战”。公元前496年,越王允常病死,子勾践继位,吴王乘勾践新立之机,率军攻越。双方主力战于槜李(槜李系嘉兴古时地名)。勾践见吴军容严整,组织敢死队连续几次发起冲击,均被吴军击退。勾践又迫使一批死罪刑徒,列为三行,持剑走到吴军阵前,一起举剑自刎。吴军注目观看,惊骇不已。勾践抓住机会,趁吴军惊乱之机,发动猛攻,大败吴军。吴王阖闾身受重伤,在败退途中死亡。夫差继位为王。此战史称“槜李之战”。
槜李之战的战场就在今洪合镇一带及附近地域。洪合村的九里港古时南北两岸均为大草荡,面积各有数千亩,相传为春秋时期吴越古战场遗址,当年吴越两国就在这一带厮杀搏战。1959年在此进行考古发掘时,出土了大量马骨、箭头和古代兵器,为历史的记载提供了考古上的证据。后来,人们将九里港称为国界河,又先后在河上建造了三座界桥,这也算是对这场大战的一种历史记载吧。国界桥可能有些人知道,而争界桥和越界桥却鲜为人知,笔者近日去实地进行了寻访考察,感受了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国界桥位于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洪合乡旗杆下村九里港上,是三孔石柱平板桥。
据《左传》记载,公元前496年,吴越两国曾在此争战,越胜吴败。宋代有人在此建了一座石板桥,称国界桥。现桥建于明代,清嘉庆十六年(1811年)重修。国界桥位于秀洲区洪合乡旗杆下村九里(曲)港上,是三孔石柱平板桥,为嘉兴市文物保护单位。相传此处原为吴、越两国的分界线,故九里港又称为国界河,河北属吴国,河南属越国,以桥为界,故名国界桥。现桥建于明代,清嘉庆十六年(1811)重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