譬
详细释义
〈名〉
(形声。从言,辟声。本义:譬如,比喻)同本义
譬,喻也。——《说文》
譬彼舟流。——《诗·小雅·小弁》
能近取譬。——《论语》
臣窃为公譬可也。——《战国策·齐策》
又如:譬如(举例以比喻);譬犹(譬诸。譬若。譬如);譬况(比喻形容);譬谕(比喻)
〈动〉
晓谕,使人知晓
又譬诸外戚。——《后汉书》。注:“譬,晓谕也。”
又如:譬称(用譬喻的言辞解说);譬类(以类相比喻)
明白,晓得
辟加偏旁“亻”组成“僻”。
僻的读音pì
部首:亻
笔画:15
基本字义:
[pì]
1.偏僻:~巷。荒~。~处一隅。
2.性情古怪,跟一般人合不来:怪~。孤~。
3.不常见的(多指文字):生~。冷~。~字(冷僻的字)。
古籍解释:
康熙字典
《广韵》芳辟切《集韵》《韵会》毗亦切《正韵》匹亦切????,批入声。陋也。
又偏僻,邪僻。
又《正韵》匹智切,音譬。僻倪,与????堄同。城上女墙也。 《正字通》僻,辟通。辟借作避,《诗·魏风》宛然左辟是也。僻通作辟,辟则为天下僇,放辟邪侈,非辟之心无自而入是也。经传避借僻者不多见。《说文》僻,避也,引《诗》作左僻,一曰从旁牵也。《长笺》谓诗不当作辟。????非。 本作僻,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