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上坟要提前,是我国民间的风俗传统,是代代传承下来的。之所以有这样的传统,是源于清明节之前是寒食节。 寒食节亦称“禁烟节”、“冷节”、“百五节”,在夏历冬至后一百零五日,清明节前一二日。是日初为节时,禁烟火,只吃冷食。并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卵等风俗,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曾被称为民间第一大祭日。 而清明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8天。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综上所述: 不难看出,清明节与寒食节的日子比较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源于此,民间在清明节祭祖(上坟)时一般都提前,因此也有“早清明,晚寒食”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