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刘墉与和珅处于对立面的话,那么,他与纪昀的关系则相当融洽。
纪昀出自刘墉之父刘统勋的门下,两人有师兄、师弟之谊。
大学士英和在其《恩福堂笔记》中记载,纪昀与刘墉关系极好,纪昀才思敏捷,刘墉字写得很好,故纪昀常请刘墉为自己写对联。
比如“浮沉宦海如鸥鸟,生死书丛似蠹鱼”,是纪昀非常喜欢的诗句,生前他曾将此诗作为自挽联。
纪昀去世后,刘墉即将其写下来,作为挽联相赠。
刘墉与纪昀都好收藏砚台,两人也时相赠送唱和。
乾隆五十七年(1792),刘墉赠给正任都御史的纪昀一方砚台,还特意在上面题识:纪昀喜欢我的黻(fú)文砚,因而我把它送给他,而书之以铭文,“石理缜密石骨刚,赠都御史写奏章,此翁此砚真相当”。
这在当时被传为佳话。
蒋师瀹(yuè)也题此砚说:城南多少贵人居,歌舞繁华锦不如。
谁见空斋评砚史,白头相对两尚书。
嘉庆八年(1803),刘墉又曾送给纪昀砚一方,称:“送上古砚一方,领取韩稿一部。
砚乃朴茂沉郁之格,譬之文格,为如此也。
”纪昀也记载到:刘墉送我砚一方,左侧有“鹤山”字,认为是宋代的东西,但我并不以为然。
但刘墉又说, “专诸巷所依托,不过苏黄米蔡数家耳。
彼乌知宋有魏了翁哉?”大意是说,仿照宋代的古董,一般都宣称是苏东坡、米芾等人的东西,怎么会假冒魏了翁的名号呢?纪昀承认,刘墉所言,“是或一说矣”。
嘉庆九年,刘墉去世之前,还给纪昀送过砚,纪昀在砚上题词说,“余与石庵(刘墉)皆好蓄砚,每互相赠送。
亦互相攘夺,虽至爱不能割,然彼此均恬不为意也。
太平卿相,不以声色货利相矜,而惟以此事为笑乐,殆亦后来之佳话欤?”除了写诗赠砚,两人还经常在一起畅谈佛法。
可见两人感情之深,私交之好。
按鲁迅所说堪称中国脊梁的标准,纪、刘恐怕都不够格(当然,纪晓岚的笔记在中国文学史上还是有地位的,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称《阅微草堂笔记》“后来无人能夺其席”)。
正史上所记载与和王申做斗争的人不是没有,但真正是凤毛麟角,不是在乾隆死之后,而是和王申气焰最为嚣张之时。
如御史曹锡宝、内阁学士尹壮图,都曾参劾和王申及党羽,均被革职、下刑部论罪;又如云南人钱沣,官位不高,却一直不屈不挠与和王申及其爪牙做斗争,至死无憾。
可惜,没有人将他的事迹写成电视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