鬣,普通话读音为liè,最早见于说文解字时代。“鬣”的基本含义为马、狮子等颈上的长毛,如:刚鬣;引申含义为鱼颔旁小鳍。
在现代汉语使用中,“鬣”的用法一般是作名词指某些哺乳动物颈上生长的又长又密的毛,如:狮子的鬣。
“鬣”字,读liè。
广州话读音:lip6。
“躐”(liè)字的粤语也读作lip6。
鬣,读 作:liè。
释义:是指狮子等颈上的长毛、鱼颔旁小鳍。也指扫帚的末端。
词语:
鬣鬃( lièzōng):马、猪等兽类颈上的长毛。
鬣狗:一种哺乳动物,是中等体型,嗅觉发达。
出处
鬣,发鬣鬣也。——《 说文》
鬣,毛也。——《 广雅》
豕曰刚鬣。——《 礼记·曲礼》
白马黑鬣骆。——《 尔雅》
公取而朱其尾鬣以与之。——《 左传·定公十年》。
造句:这只鬣狗的鼻子真是灵敏的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