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度思维的真实例子(真正厉害的人都有一种灰度思维)

灰度思维的真实例子(真正厉害的人都有一种灰度思维)

首页维修大全综合更新时间:2025-02-04 21:49:50

灰度思维的真实例子

我来举几个例子:世人总喜欢非黑即白、非此即彼,凡事分个对错,而灰度思维的理念则是折中解决问题,把“一分为二”的思考方式,变成“一分为三”,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

灰度思维,顾名思义就是介于黑和白之间,既不是纯黑,也不是全白,而是既有黑也有白。

01

明太祖朱元璋在大功告成之后,为了进一步稳固权力和地位,图谋除掉之前的功臣。

有一次,朱元璋和徐达下棋。

看似是下棋,实则是朱元璋意图除掉徐达,徐达赢了就是犯上,而输了就是欺君。也就是说,不管怎样,徐达都是死路一条。

当然,作为明朝第一功臣的徐达,自然也看懂了朱元璋的意图。

后来,棋下完了,徐达赢了朱元璋。

正当朱元璋想以“犯上”的名义要除掉徐达的时候,徐达却恭敬地对朱元璋说:“皇上,我是赢了,但是你看我的棋子是不是很像两个字……”

朱元璋仔细一看,原来徐达的棋子摆出了“万岁”两个字。

正因此举,徐达平复了朱元璋的杀意,侥幸躲过一劫,最终换来了归隐山林的生活。

我们在考虑问题的时候,总是习惯性地用“二分法”来思考,要么赢,要么输,或者要么做,要么不做。其实,这样考虑问题是有很多弊端的。就像徐达一样,只有化二为三,才能求得生路。

02

再举个例子。

领导给你下达了一个明显错误的指令,你怎么办?

用“一分为二”的思考方式来解决问题,就是要么坚决执行,要么拒不执行。

那问题就来了,错误的指令,还坚决执行,最终结果不好,领导肯定会埋怨你不提醒他,甚至还会怀疑你别有用心。而拒不执行也不行,当场拒绝领导,领导肯定会把你臭骂一顿。

也就是说,用“一分为二”非此即彼、非黑即白的方式解决问题,不管怎么选,都有明显的弊端,不可取。

而用灰度思维的理念,“一分为三”地思考问题,则可以很好地解决难题。

既然不能拒绝领导,那就先应承下来,既然错误的指令不能执行,那就先不执行。

也就是说,面对领导错误的指令,可以先接受领导的工作安排,而至于干不干,另外再说。

如果领导不逼着干,那就一直拖着,反正领导不着急嘛;而领导若是逼得很紧,那也有办法,不要全面铺开,先稍稍地干上一部分,一旦暴露出问题,立即向领导反馈。

采取这种方式最大的好处,就是既可以顾全领导的面子和威严,不因拒绝领导引发领导的怒气,又可以避免错误指令造成错误结果,引发更加严重的问题。

其实,很多时候,在拖延和反馈问题的过程中,领导往往都会逐渐意识到自身的问题,并进行必要的修正。

这种避免极端,折中处理问题的方式,就叫灰度思维。

03

一个人越成熟,就越是拥有灰度思维,因为很多事情都不是非黑即白、非此即彼的。

这也启示我们,做人做事要善于把握分寸,既不能太过,也不能不及,简答来说,就是过犹不及。

关于灰度思维,曾仕强老师有本书叫《中道》,其中最为核心的理念就是避免偏执,这种合理地解决问题。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详细了解一下。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1 3dmx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