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如下:《司马谏议书》是南北朝时期南朝宋官员司马光所写的一篇议论文,主要是针对当时的政治情况提出批评和建议。以下是该文中一些重要字词的注释:
1. 众:指百姓、民众;
2. 愚:愚昧、无知;
3. 卑:卑微、低贱;
4. 贵:高贵、尊贵;
5. 术:技能、手段;
6. 行:实施、执行、实践;
7. 义:道德、正义;
8. 弊:弊端、弊病;
9. 短:缺点、不足;
10. 长:优点、长处;
11. 侵犯:侵占、侵害;
12. 纵横家:春秋时期的一种思想流派,主张权术和权谋,以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
13. 诡谲:奸诈、狡猾;
14. 忠良:忠诚正直的人;
15. 贪鄙:贪污卑鄙的行为;
16. 惩治:惩罚、治理;
17. 勿:不要、别;
18. 用兵:指打仗、使用武力;
19. 亲征:亲自带领军队出征;
20. 去藩:指废除藩镇制度,加强中央集权;
21. 御史台:古代中国的监察机构,负责监督官吏的行为;
22. 民生:百姓的生活状况;
23. 朝纲:朝廷的政治制度和规矩;
24. 芟夷:灭族、屠杀;
25. 废立:废除或者立即皇帝。
答司马谏议书
某启(2):
昨日蒙教(3),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4),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5)多异故也。虽欲强聒(6),终必不蒙见察,故略上报(7),不复一一自辨。重念蒙君实视遇厚(8),于反复不宜卤莽(9),故今具道(10)所以,冀(11)君实或见恕也。
盖儒者(12)所争,尤在名实(13),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14)也。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15),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16),以授之于有司(17),不为侵官;举(18)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19),难壬人(20),不为拒谏。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