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扫墓祭祖
清明节主要活动是扫墓祭祖和祭奠已故先贤,闽台等地有俗语为:“清明不回家无祖”,所以即使是远赴外地的人都要赶回家过节、扫墓。清明节前后十天是闽南民间扫墓祭祖的日子,《厦门志》记载:“清明,各祭其先。前后十日。墓祭挂纸帛于墓上。妇人亦出郊展墓踏青,采新麦簪之。”
2、插杜鹃花
《泉州府志》称,泉俗清明“插杜鹃花”,此为古代插柳习俗演变而来。古人把柳枝插在屋檐下,一是为了纪念“教民稼穑”的农事祖师神农氏;二是为了预报天气,古谚有“柳条青,雨淋淋;柳条干,晴了天”的说法。也有将柳条制成柳圈,戴在头上,古谚有“清明不戴柳,生来变黄狗”
福建清明节习俗 就像福州吃“清明粿”,客家人吃的是“清明粄”或“清明桃”,泰宁人吃“暖菇包子”。民俗研究者陈友荣说,虽然各地吃的东西形状不同、佐料不一,但里面都放了让食物变绿的草药——鼠曲草、苎叶和艾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