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婚姻的发展过程(人类婚姻的三种模式)

人类婚姻的发展过程(人类婚姻的三种模式)

首页维修大全综合更新时间:2025-02-07 01:31:56

人类婚姻的发展过程

按目前公认的考古发现,人类大概已经有了三百万年的历史。在这三百万年左右的历史当中,人类婚姻关系可以大致分为以下五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乱婚。这个阶段主要存在于原始社会,大概持续了两百多万年。因为原始社会生产力低下,吃饭问题都很难解决,更别说盖房子娶媳妇儿了。而且,人又不多,也就分不那么清楚了。

因此,原始人的婚配是杂乱无章的,没有长幼的限制,也不存在生父、生母,兄弟姐姐这些个概念。所以,婚配更多的是一种身体的愉悦和享受,而没有任何的社会义务。这就是人类婚姻发展史上的第一种婚姻形态:乱婚。有的也叫“杂婚”。

第二个阶段:血亲群婚。这个阶段主要存在了人类开始群居之后,氏族社会形成之前。因为随着原始人越来越多,找吃的也就变的越来越困难。怎么办呢?

一方面是利用工具。把石头磨尖就是石器,能削东西。把树木削尖就是木器,能当标枪扎动物,这方面的作用是不断提高生产力。另一方面是抱团取暖。既然人多了,那就找几个跟自己关系好的,大家配合好,一起围猎,这方面的作用是提高生产效率。

而这个关系好,主要就是血亲关系了。因为这个时候,其他动物是人的食物,人也是其他动物的食物,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不是血浓于水的血亲关系,根本就没法齐心协力。

于是人类就迎来了婚姻发展史上的第二个阶段:血亲群婚。就是以血缘关系组成一个生存群体,所有的人都在这个群体内婚配,当然了,这个群体也绝不允许别的群体前来婚配。等于说是给自己画了一个圈,圈里大家都是自家人,圈外就都是别人了。

血亲群婚又分了四个不同时期:一是无级别婚,就是一个群体内的所有男子和所有女子都可以无差别婚配,这跟第一个阶段的乱婚差不多,区别就是乱婚的范围是整个社会,血亲群婚的范围只能是他们的这一个群体。

二是级别婚,就是开始按年龄大小划分级别,然后再来婚配。三是辈分婚,这个时候已经产生了“生父”和“生母”这些概念,婚配只能在同一辈分中进行。四是表亲婚,这个时候已经有了“兄弟姐妹”的概念,即使是同一辈分,直系亲属之间也不能婚配,但表亲可以。

其实表亲婚配,直到现在,也没有消失。在现实生活中,尤其是广大农村地区还有发生,叫“亲上加亲”。而最著名的表亲婚,就是《红楼梦》里的贾宝玉了,无论他是娶薛宝钗这样的“姨表”,还是林黛玉那样的“姑表”,都是表亲婚。

第三阶段:氏族婚。这个阶段主要存在于母系氏族社会的早期和中期,因为上一个阶段的血亲群婚,容易产生不孕不育和胎儿畸形,所以慢慢地人们开始去族群外部婚配。

因为孩子都是母亲生的,而又搞不清楚孩子的父亲具体是谁,所以孩子都是跟随母亲住,也只能按母亲的血缘关系来论辈分,所以初期的氏族社会又称母系氏族社会。

氏族婚的主要形式又分以下三种:一是族外级别婚,就是按年龄大小划分级别,同级别的男女只要不是直系或旁系亲属就可以婚配。所以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里说,一个澳大利亚的黑人,跑到几千公里外,也能找到一个合适的女人结婚。

二是两合外婚,就是两个部落之间婚配。比如公羊部落和山羊部落,两个部落内部通婚都不行了,那就公羊部落的男人和山羊部落的女人婚配,同时山羊部落的男人和公羊部落的女人婚配。两合外婚主要存在于群体向氏族的过渡时期。

三是环状联系婚,就是三个或三个以上的部落呈环形婚配。比如刚才的公羊部落和山羊部落,两个部落之间相互婚配,也不行了,也出现了不孕不育和胎儿畸形发育等问题,怎么办?那就再找一个部落来平衡。

比如,又找到了一个黄羊部落。那就公羊部落的男人和山羊部落的女人婚配,山羊部落的男人就不能再找公羊部落的女人了,而是找黄羊部落的女人。黄羊部落的男人再找公羊部落的女人,这样就形成了一个环形。所以,环状联系婚,至少得有三个部落。

第四个阶段:对偶婚。这个阶段主要存在于母系氏族社会后期,因为人类社会越来越复杂,生产力不断提高,慢慢地就产生了私有制。家里有余粮了,让谁来保管啊?就像你手里有闲钱了,交给谁攒着啊?当然是媳妇啊!所以,这个时候,群婚慢慢地就不适合了,人们慢慢地开始固定自己的婚配对象。

当然了,固定婚配对象可不是就固定一个。一个男子可以固定几名女子,同样一个女子也可以固定几名男子。所以,到最后还是不知道孩子到底是谁的,确定不了亲生父亲,就只能继续跟着母亲生活。

因此,这个时候仍叫母系氏族社会,只不过已经到了母系氏族的晚期。因为虽然不知道孩子的亲生父亲是谁,但肯定就在那几个固定的男子之中,这就已经开始显露父系氏族社会的曙光了。

对偶婚的类型也很多,比如我国云南永宁纳西族盛行的“阿注婚”,就是氏族群婚向对偶婚过渡的实例。“阿注”就是朋友的意思,互为阿注就是互为男女朋友,夜晚一起住,白天谁也不用管谁,过着“暮合朝离”的生活,即使生了孩子也是女方照管。

第五个阶段:一夫一妻制婚姻。这个阶段从原始社会后期就开始形成了,主要存在于父系氏族社会至今。因为第四个阶段的对偶婚,已经大概知道孩子的生父是谁了,随着社会的分工,男人的作用越来越大,女人慢慢就开始专职在家里养孩子了,那么一个女人也就固定只有一个丈夫了。

因为靠一个男人就够吃饭了啊!如果靠两个,那将连一份饭都没的吃。有的杠精会问,那男的要靠不住呢?如果连吃饭都靠不住的男的,你觉得他能找到一个愿意成为他“妻子”的女人吗?这个问题很残酷,至今都是这么现实,不用讨论。所以,一夫一妻制婚姻中,一个女人只能有一个男人!

那一夫一妻制婚姻中,是不是一个男人也只能有一个女人呢?当然不是!别说古代皇帝贵族有什么三宫六院七十二妃了,就是那个靠偷吃贡品的“齐人”,也是有着“一妻一妾”的。不过请注意,无论是“一妻一妾”还是“一妻多妾”,“妻”都只有一个,“妾”只要你有钱,只要你“妻”同意,随便。

所以,直到了民国的时候,一个小军阀都能娶上几十房姨太太。那么,一个女人只能有一个男人,同时一个男人也只能有一个女人,真正的“一夫一妻制”“一妻一夫制”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实现的呢?我们中国是从1950年5月1日开始实现的!

1、群居杂交时代:人类初始,群居野生,艰难求活,“昔太古尝无君矣,其民聚生群处,知母不知父,无亲戚、兄弟、夫妻、男女之别,无上下、长幼之道,无进退、缉让之礼,无衣服、履带、宫室、蓄积之便,无器械、车舟、城郭、险阻之备”。

2、血缘家族行辈婚制: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男女之间有了越来越明显的分工,同时人类智力逐步发展,思维也在进步。这时母子和父女等不同辈的婚姻渐渐消失,但包括兄妹婚姻的同辈婚姻没有禁止。

3、 氏族外婚制:随着人类活动的扩张,不同血缘家族男女的性行为开始增加,神话传说常有“郊野受孕”的故事,当时不同血缘家族之间的婚姻是违背道德规范的,所以只好用神话来解释怀孕现象。

4、 对偶婚制:合作必然取代分裂,男女群婚逐渐转为固定对偶式婚姻,双方不仅产生了合作方式的新经济模式,关键是男方参与了抚养后代的任务,于是增添了父亲的角色。并且形成了以男方为主体的宗亲关系,为父权社会的产生打下基础。

5、一夫一妻制婚姻。它又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前一阶段从原始社会后期父系氏族的兴起开始,这一时期由于社会分工,男性逐渐成为生产的主力,女性逐渐退出生产领域,随着生产力和社会分工的发展,男性开始主导经济,并且有了剩余生活品,私有制诞生了,有了私有财产。男人为了把私有财产留给自已的后人于是便有了固定配偶的要求,要求女性只允许有自己一个配偶以便确定谁是自己的后代,致此一夫一妻制诞生了。但此时男性的配偶不只一个女性,只要你有钱可以拥有多个女性,但妻只有一个,所以一夫一妻制的前一阶段严格说是一夫一妻多妾制。这一婚姻制度一直延续到公元1950年新中国第一部婚姻法颁布施行。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1 3dmx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