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人之间的安全距离目前是由当地政府和卫生部门制定的疫情防控措施来规定的。在新冠疫情流行期间,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提出了相应的安全距离标准,一般是1-2米左右,这样可以减少飞沫传播的风险。
此外,在不同场所和情况下,安全距离标准也可能存在一些差异,例如在室内或密闭空间中,可能需要保持更大的安全距离,以补偿通风不良所造成的风险。同时,在公共场合,特别是拥挤的人流场所,如地铁、公交车、商场等,更需要保持安全距离。此时,佩戴口罩、勤洗手、避免聚集等行为也是非常重要的防疫措施。
总之,在疫情期间,保持适当的安全距离是很重要的,可以有效降低病毒传播的风险,同时也是一种对自己和他人的负责行为。但是,在非疫情期间,人与人之间的安全距离没有固定的标准,需要根据不同场合和身份进行具体调整。
1、亲密距离(0.15米-0.44米)。人际关系中的最小距离,在这个范围内的人,属于可以促膝谈心、亲密无间的关系。
2、个人距离(0.46米-1.22米)。属于人际交往中稍有分寸感的距离,彼此肢体接触不多,朋友与熟人都属于这一距离,如果是熟人中比较合得来的,彼此距离更靠近0.46米。
3、社交距离(1.2米-2.1米)。这个距离在社交或礼节上显得比较正式,正式场所、社交聚会上,人们大多会保持这种礼貌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