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大垫尖翅蝗(小斑尖翅)体长雌23-32 mm雄15-27 mm,体色变化较大,一般为黄褐色,褐色或暗褐色,有时为黄褐色。
2.第二:笨蝗:体长雌34-48 mm,雄28-40 mm体粗笨,体长有粗而密的颗粒和隆线,一般为黄褐色、褐色或暗褐色。
3.第三:黄胫小东蝗:体长雌30-42 mm,雄23-31 mm,头顶略园,前胸背板背面有“X”形淡色纹,体色绿色,黄褐色、褐色等。
4.第四:短额负蝗:体长雌48 mm左右,雄31 mm梭形,体表有浅黄色小粒、头尖面部极倾斜,体色绿色或黄褐色。
5.第五:中华稻蝗:体长雌28-41 mm,雄22-33 mm,头顶平,两在复眼之间有深褐色带,头顶向前突击,面部倾斜度较大,体色绿色,黄绿色或黄褐色有光泽。
6.第六:短星翅蝗:体长雌25-43 mm,雄13-22 mm,中央隆起及侧隆起显著,有3条明显横沟,体色褐色或暗褐色。
7.第七:日本黄脊蝗:体长雌55 mm,雄42 mm其腹面和腿下生有许多绒毛,体色黄褐色,背面沿中线自头顶至翅尖为黄色,帮有黄脊蝗之称。
8.第八:花胫绿纹蝗(蕴含尖翅蝗)体长雌33 mm,雄25 mm,前胸背板背面有“X)形纹,面部倾斜度极大、体形细长,绿色或枯草色。
9.第九:棉蝗(大青蝗):体长雌56-81 mm,雄43-56 mm,体形粗大,有密而长的绒毛和粗大的刻点,体色青绿色或黄绿色。
10.第十:大赤翅蝗(小沙拉子)体长雌33-44 mm,雄22-28 mm,头顶园而宽,高于前胸背板,复眼之下常有不明显的淡色斑,体色暗褐色或黄褐色。
第一种,中华剑角蝗
脑袋尖,身体长,颜面向后倾斜,雌性壮硕,雄性苗条,典型的“阴盛阳衰”。有唱词儿曰“呱嗒扁儿甩籽在荞麦叶上”,“呱嗒扁儿”即指其雌性,然蝗虫产卵于地下,“荞麦叶”之说与实情不符;据考证原是“在荞麦埂上”,“埂”即田埂,后讹传为“荞麦叶”。
第二种,短额负蝗
和剑角蝗有相似之处,也是尖脑袋,褐、绿两种色型(或捎带红色),但身体更娇小,颜面不后倾。雄性小于雌性,体长21-25mm,行动比雌性更敏捷;雌性体长35-45mm,身体略笨重,行动迟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