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由三部分组成:
1,电导损耗。它是由泄露电流介质而引起的。
2,极化损耗。因介质中偶极分子反复排列相互摩擦力造成的,在夹层介质中,边界上的电荷周期的变化造成的损耗也是极化损耗。
3,游离损耗。气氛中的电晕损耗和液、固体中局部放电引起的损耗。影响介损的主要因素有:(1)频率。温度不变时,在低频范围内,总损耗几乎与频率无关;在高频区,介损值很大。所以在高频条件下应采用介损很小的介质。(2)温度。温度对介损的影响较大,在低温区介损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在某温度处达到峰值,温度继续升高时介损反而会减小,但若温度继续升高,介损减小至一定值后会出现拐点急剧增大,易导致介质击穿。(3)湿度。电介质吸湿后,漏电阻减小,泄漏电流增加,介损明显增大。(4)场强。如果介质内部有气泡或气隙,当外加电压升高到一定值时,气泡或气隙中会出现游离放电,介损显著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