誓师:古代的誓师大会,一般会授予象征权力的虎符、权杖等,还会宣读讨伐檄文,揭露敌人的罪行,昭告我方出征的目的意义。
壮行酒:也叫出征酒,历史由来已久,最早来自于荆轲刺杀秦王,燕王为荆轲送行,赐酒一碗,荆轲仰头一饮而尽,摔碗而去。后来项羽破釜沉舟背水一战也是如此。壮行酒和平时喝酒最大的不同,就是喝完了要摔碗,表示不成功就成仁的决心。
古代战争中动员活动主要有:
1、发布缴文起誓等
2、集粮
3、招募兵士
通过保甲法动员的,古代中国五户为一甲,五甲为一保,战争时,保长协助官府动员百姓,如果反战情绪严重,就要动用官兵强拉壮丁,对于反抗和逃亡的要治罪,可能会触及连坐法。
战争动员属于战略问题,直接影响到战争的进程和结局,关系到国家的安危。无论是古代战争,还是现代战争,无论是全面战争,还是局部战争,无论是常规战争,还是非常规战争,都离不开动员。
现代战争是立体战争,人力,物力和财力消耗非常巨大,不仅是军事力量的竞赛,而且是交战国综合国力的较量,战争动员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
扩展资料:
中国古代农民战争问题中国古代的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贯穿于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的始终,其规模之大,持续的时间之久,是世界历史上罕见的;对于中国古代的历史发展产生过重大的影响。
近数十年来,史学界对这一问题进行了长时间的讨论,提出了不少的价值的论证和观点;但在许多重大问题上也存在着分歧,现将讨论的情况介绍如下:
关于农民战争的性质中国封建社会的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是否具有反封建制度和地主阶级的性质,这是农民战争史的讨论中存在重大分歧的问题之一。
1、一种意见认为,中国农民战争自始至终只反对个别王朝,个别皇帝,个别官吏和个别地主,不反对整个封建制度和地主阶级。
因为作为个体小生产者,小私有者的农民群众,他们由于历史和阶级的局限,无法理解自己阶级利益的一致性,无法认识他们遭受剥削压迫的根源所在,他们不能以推翻地主阶级和封建制度的思想来指导自己的行动;
农民希望有好的官吏、好的皇帝和好的王朝,使地主阶级减轻一些剥削压迫,使他们能够活下去。近年来,有的同志提出,农民战争不仅未曾反对过封建制度和地主阶级,而且在封建制度还未到报废的时候,不管农民当时的想法如何,客观规律的作用使农民战争只能起封建制度修理工的作用。
2、另一种意见认为,封建社会初期的农民战争不具有反封建的性质。因为封建社会在上行阶段,封建的生产关系还是进步的。如果说这时的农民起义具有反封建的性质,实际上就是否定了这时农民战争的革命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