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邓 超 崔常松 通讯员 高 峰
京杭大运河两岸的很多村民世代跑船,谭继光是其中一位。在他的航运历程中,木制船、水泥船、铁驳船、新能源船,他都驾驶过。航道“三改二”前,他曾遭遇过长达1个月的拥堵。从2018年开始,京杭大运河济宁至台儿庄段航道升级后,再也没遇到拥堵的情况。如今,他驾驶着新能源船,就连运输的物品也发生变化,正从运煤炭向运箱子(集装箱)转变。
10立方米天然气
可往返“长三角”
2月11日,春寒料峭,京杭大运河两岸的植被带着返青的迹象,春天的气息渐浓。
济宁中心城区北部,济宁港航集团有限公司跃进港,节后一番忙碌的景象。编号为“济港货0001号”液化天然气(LNG)动力货船停泊在码头正装卸集装箱。
这个“大家伙”外观上普通,“心脏”大不同,船尾甲板上白色的天然气罐体格外显眼。“容纳10立方米天然气的气罐,为货船提供所需要的动力。加满气罐后,这艘船往返长三角地区不成问题。”这艘新能源船的船长谭继光说。
登上甲板,给人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干净整洁,光滑的甲板上看不到一缕油烟。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走进生活舱,不足60平方米的空间,是谭继光和妻子船上的家。室内配备电磁炉、冰箱、空调等电器,客厅布置简单不失整洁。厨房旁边,是一间五六平方米左右的卫生间,兼具洗衣房功能,4个船员休息舱也分布在四周。
“告别‘柴油’‘污染’‘噪音’是这艘船最大的亮点。”谭继光说,相比柴油,使用天然气作为燃料可以大幅降低氮氧化物、硫氧化物和颗粒物的排放,降低程度分别约85%、99%、90%。二氧化碳的排放也减少了25%左右。
航道船闸均升级
往返省下八九天
春节前,谭继光接到年前的最后一笔订单,将整船的煤炭在江苏淮安卸船后,再装载货物,经京杭大运河返回济宁跃进港。
“来回花了近一个月,春节在码头度过的。”2月5日,谭继光的货船在淮安码头装上集装箱后返回跃进港。往返近1000公里,通过10个船闸,单程仅需5个工作日。之前,这段航程要花费近两个星期,甚至更久。
这种变化始于2018年。当年,济宁启动京杭运河(济宁至台儿庄段)航道“三改二”和湖西航道改造工程,经过三年的紧张施工,去年下半年,两大工程先后提前交工验收,同期,韩庄复线船闸也投入运行。升级后,航道底宽由原来的45米变成60米,航道水深由原来的3.2米升为4.1米,济宁以南段船闸实现双线运行,通航的船舶吨位由1000吨级升级到2000吨级。京杭大运河的通航条件和服务能力得到极大提升,一条超大容量的“水上高速”初具规模。
聊起上述变化,常年往返南北的谭继光有切身体会。“过闸速度慢、大型船吃水深、航道浅,船舶因搁浅造成拥堵时常发生。”谭继光说,他此前运营的1800吨级货船,满载的情况下吃水达到3.6米,而航道水深仅有3.2米。如果顺利通过,只能装载1000多吨的货物,将吃水深度控制在3米内。
装载量受限,让谭继光等船主吃了不少苦头,“航行拥堵,加上时间成本和燃油费、过闸费,这一趟赚不了几个钱。”谭继光说,他曾遭遇过长达1个月的拥堵。但从前两年开始,京杭大运河济宁至台儿庄段再没遇到拥堵的情况。
运煤炭到运箱子
黄金水道路更宽
京杭大运河两岸的很多村民世代跑船,55岁的谭继光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
此前,他和妻子一起从济宁各个港口运煤炭、黄沙等到江浙地区,再从当地装上石油焦、石子等运回济宁。
2019年,年事已高的谭继光卖掉跟随自己10年的铁驳货船,加入济宁港航集团有限公司,成为这艘新能源货船的船长。
“做了30多年的航运生意,他见证者京杭大运河航运事业的变迁。由最初的小木船,到后来的水泥船、铁驳船,再到如今的新能源船,这其中有快乐、有成长。”谭继光的妻子杨丹说。
谭继光从一艘20多吨的木制船起家,往返于南四湖。上世纪90年代,他开上50吨的水泥船。后来继续更新迭代,驾驶100多吨的水泥船。进入21世纪后,夫妻俩的货运工具从百吨级升级到千吨级的内装柴油机大铁船。如今驾驶着这艘新能源船,谭继光浑身是劲。
过去是船主、如今是船长,身份也由个体户变身职工,收入和生活更加稳定,夫妻俩心里更踏实。在谭继光眼中,升级后的“黄金水道”正发生质的变化,除了航道和船闸的升级,运输的物品也在升级,正从运煤炭向运箱子(集装箱)转变。
“黄金水道”的质变仍在进行中。济宁市港航事业发展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济宁市将紧紧围绕“强力攻坚现代港航物流,更大格局建设山东对内陆和国际开放的桥头堡”目标,聚焦发展亿吨物流运输,加快推进京杭大运河济宁段升级改造,实施济宁至东平湖段“三改二”、湖西航道上级湖段改造、微山三线船闸等工程,“十四五”期间建成“一干双线十二支”高等级航道网,构建干支直达、联运高效、绿色安全的内河航运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