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奥会主媒体中心是闭环记者在冬奥期间共同的“家”,这里中国风浓郁,满是科技元素,细节之间彰显温暖。2月2日,《法治日报》记者进入闭环后,第一时间来到主媒体中心激活身份注册卡实地探访。
细节处体现中国风
主媒体中心位于国家会议中心二期,与国家会议中心一期(原北京2008年夏奥会主新闻中心和国际广播中心)一路相隔,形成“一南一北、夏奥冬奥”独特的北京“双奥之城”标志性景观。
当冬奥会遇上中国年,擦出“中国式浪漫”的火花。进入主媒体中心,迎面而来的就是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吉祥物冰墩墩、雪容融,搭配上主媒体中心内墙上的雪花造型装饰,冬奥氛围十足。巨大的中国结挂在主媒体中心大厅两侧,服务台、媒体餐厅、媒体工作间、中医药文化展示空间、北京故事展厅等公共区域贴着红色的窗花和对联,横挂着纸鸢,春节氛围浓厚。
在主媒体中心二楼,中医药文化展示空间引人注目。展览以伟大抗疫精神为基线,以视频、图文、实物、AI交互体验等形式进行展示,展现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中医药行业的发展进步和中医药对世界的贡献。参观人员参加活动后可以免费抽取一个盲盒,盲盒内有绘着中药植物的冰箱贴、中医元素的金属书签、五禽戏的手办。
离中医药文化展示空间不远处是北京故事展厅,这里汇聚了中国传统非物质文化精髓。展厅中的传统布老虎公仔、孙悟空系列摆件、京剧玩偶、北京风貌丝巾等充满中国元素的展品,吸引不少外国参观者驻足。北京故事展厅旁的仿古门前,可爱的冰墩墩和雪容融守在大门两侧,门口还挂着两个红灯笼,不少人在此合影留念。
提供多种服务保障
主媒体中心包括主新闻中心MPC和国际广播中心IBC两大功能,是注册平面媒体和转播商的赛时总部,是北京冬奥组委、国际奥委会和各个国家奥委会官方信息的发布中心,是媒体服务总汇和媒体交通中枢。主媒体中心还为媒体提供赛事报道所需的各类设施与服务,如技术、语言、交通、餐饮以及商业配套等服务保障。
主媒体中心的一楼和二楼设有4个新闻发布厅,作为场馆的重要设施,承接国际奥委会、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各个国家和地区奥委会、举办城市组委会的各类发布会以及奥林匹克转播服务公司赛时每日吹风会。记者注意到,4个新闻发布厅分别命名为冬至厅、大寒厅、惊蛰厅、立春厅,旁边还贴心地配有相关节气的中英文双语介绍。
其中最大的主新闻发布厅是位于一层序厅南侧的立春厅,面积约930平方米,可容纳380人参会,提供8种语言的同传服务。此外,在场馆一层和地下二层分别设立了两个综合服务台,为转播商和注册平面媒体提供信息咨询、语言和引导等服务。
场馆内的技术服务相当全面,包括为注册媒体提供“媒体 ”专线通讯、无线电频率、转播汇聚网络、远程同传、远程体育展示和无障碍网络等,确保冬奥会电视转播和新闻报道顺利开展。
记者探访时发现,在场馆地下二层摆放了一些“睡眠休息舱”,供有需要的媒体人员使用,十分贴心。
主媒体中心场馆外围还配套设置了奥运会媒体交通中枢,规划有交通班车线路以及奥林匹克中心区微循环班车线,接驳酒店、各竞赛场馆和三大赛区。同时,为媒体配备带有司机的收费卡轿车,满足媒体闭环内个性化出行需求。
科技元素大放光彩
除提供必要的工作设施和服务外,主媒体中心创新推出“智慧冬奥”媒体餐厅。媒体餐厅的智能化制餐、供餐服务体系,不仅能最大程度地提高供餐效率,在疫情防控的环境下,还可以最大限度地节省人力,避免过多的人员交互。媒体餐厅在赛时启动24小时运行,为来自全世界的媒体朋友提供中餐、西餐、快餐等各类餐饮选择。
主媒体中心的媒体餐厅,也是冬奥会机器人最集中的地方。点餐、送餐、取餐,各个环节,都能看到粉色机器人,不少人惊奇地给这个“网红”拍照。
在主媒体中心,还有许多其他类型的智能机器人,有效减少了冬奥会闭环内人与人直接接触的机会。
在主媒体中心二楼场馆仿真服务工作站前,不少人戴上VR设备,在主媒体中心身临其境般体验户外场馆的魅力。
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这套设备是为本届冬奥会新研发的,技术团队以最新的云、边、端硬件平台为基础,应用虚拟现实、人工智能、计算机图形学等相关前沿技术,开发了场馆仿真系统,通过对体育赛事场馆和赛事期间所发生事件以及涉及的资产道具,辅助进行体育赛事的运行设计,处理跨部门协调工作。
正是因为有了这套场馆仿真服务系统,在长达两年多的疫情期间,全球各地的设计团队才能够做到远程完成冬奥赛场电视转播准备工作的虚拟场馆勘察,参与相关场馆的建设规划,既有效防范了疫情风险,又大大地提升工作效率、节约了赛事组织成本。目前,场馆仿真服务已经涵盖了12个竞赛场馆、3个奥运村、主媒体中心、北京冬奥组委等多个场馆,深入配合奥组委各相关业务部门及各场馆团队,并将覆盖整个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比赛周期。
作者|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侯建斌 见习记者 刘欣
来源|法治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