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开始学做饭,是因为穷。大学时租房住,又不愿跟家里要钱;吃了几顿馆子后,自己去菜市买些菜来做了,略一算开支,觉得很合算。
那会儿我刚当自由职业者,大把空闲时间没法兑现成钱,能省点儿是点儿。所以初学做饭,也以经济为上:炒饭炖汤之类管饱又省事的做法,练了不少。
年纪长了,继续做饭,原因不同些了。
自己做饭除了能省钱,还能控制分量,控制口味。不说多健康吧,自己能知道营养搭配。
叫来的外卖,若非贵,便是不好吃,便宜又好吃的,吃了容易困——我的体质,白天摄入太多香辣料或淀粉,都会开始犯困。
所以,还是自己做吧。
常在家做饭的诸位自然明白:真正日复一日做饭,大大不同于摆开华丽的厨具、对着食谱细心捯饬每一道工序的烹饪教学。
每天做菜时思考的,可不是“一定要摆盘好看”。
更多的是:
“昨天中午吃了肉酱意面,昨晚吃了红烧肉米饭配炒青菜,那么今天中午清淡一点也好……还是面食简单吧,不用另外做菜,行,就决定是面食了……但不能再吃意面了……冰箱里还有什么呢?黄豆芽,鸡蛋,苋菜……那就决定了,做个酱油炒乌冬面吧,鸡蛋豆芽都能一起炒,另开一个锅做蒜蓉苋菜……好了,开始做!……哦顺便看看冰箱里还有什么……唔,有胡萝卜和牛肉,那么牛肉解冻一下,晚上可以用甜酱油炖牛肉胡萝卜……”
“晚饭除了牛肉胡萝卜,还有什么呢?主食也不一定是米饭,可以把面包片烤一下,蘸牛肉汁吃;既然不用米饭了,那就不用炒蔬菜了……搭配牛肉胡萝卜面包该做什么呢?嗯,可以做个芝麻菜拌马苏里拉沙拉,用橄榄油葡萄酒醋蜂蜜榛子粉来拌……搭配气泡水里面挤上柠檬汁……冰箱里还有什么,记得看一眼?嗯,土豆芹菜、鸡蛋青豆……”
“昨天晚饭的牛肉胡萝卜还剩下些,今天午饭可以用来炖一点土豆和芹菜,这样热一锅米饭就行了……米饭做多了,下午放冰箱里,晚上可以用鸡蛋青豆来做炒饭吃,前几天没吃完的黄豆芽另外炒盘菜也凑合了……得去买新的食材了……”
大概就是这样。
富贵人家自有富贵人家的思考方式,像我这样每天在家做饭的人,大概就想着,如何将食材物尽其用地做好。
到要清理冰箱时,也会不惜做出类似于鲑鱼鸭油芥蓝蛋炒饭之类的怪菜——别浪费嘛。
甚至,一整个星期的食谱,早在去买菜时就想好了。
“下周想做什么吃来着?唔,洋葱可以用来搭配面吃,也可以用在豆腐锅里……鸡腿肉可以做宫保鸡丁,那就要买花生了……花生和哈里萨酱好像还蛮适合的……尖椒,可以做尖椒鸡柳,所以我应该多买点鸡腿肉吗?……买了绞肉,可以用来做麻婆豆腐,也能拿来做茄子……要不然买点鸡蛋,用来捏丸子吧,说到丸子,就要买白菜才好……饭后想吃点甜的……唔……如果之后几天晚饭都吃辣的话,饭后有点番茄也不错……可是如果吃沙拉和番茄炖鸡,番茄就重复了,那要买点油桃吗?油桃正便宜……吃不完的油桃用甜酒腌起来也蛮好的,但这比较费罐……家里的罐好像装了橄榄油蜂蜜洋葱甜椒萝卜泡菜了,那就少买一点……”
如此念念有词地,就买好菜了。
勤劳的人会专门开个单子再去超市一一对应,我是习惯记住冰箱里大概还剩什么,调味料槽里哪些快要见底了,然后去超市或菜市边逛边想。想定了菜式,买对应的食材,也算是乐趣的一部分吧。
以我经验来看,人的食欲分为精神与肉体。黑泽明导演说“白天吃喂饱身体,深夜吃慰藉灵魂”,差不多的逻辑:人需要吃饱,但也需要吃点好的,比较容易有满足感。而人的满足程度,似乎与菜式多少有关。如果有可能的话,每顿饭多做几道菜,人会开心些。
比如一顿米饭加一大盘回锅肉,好吃,但吃饱了总觉得还缺点啥;一碗米饭配半盘回锅肉,再加一碟泡菜和一份煎蛋,人就似乎相对容易满足些。
但普通家庭灶间,同时做几道菜很费事:灶少,地方小,容易手忙脚乱。比如热一锅饭,炖着一锅萝卜小排汤,快手快脚先做一份凉拌豆腐,再看着汤要好的时机,炒一盘空心菜,赶着热饭热汤一起上桌,再配上之前做的泡菜——开始还颇有些手忙脚乱,到习惯了就会觉得,也还好。
当然,懒起来就会做红白萝卜炖牛筋这样,一盘能就一顿饭的东西……
细想来,做一顿饭起码半小时,吃一顿也就那么久,还得算之后收拾碗筷洗碗,似乎不太合算。
但我自己理出了另一个习惯。对我这样的自由职业者而言,忙惯了之后,闲下来也有些心绪不宁,自觉不做点正经事,仿佛还有点犯罪感。
这时候,做个饭吧:戴上耳机,听着自己喜欢的音乐,做饭,饭后也听着音乐洗碗。这样,既能催眠一下自己“确实在做正经事呢,你看不是在做饭做家务呢吗,可不是在偷懒”,还省下点钱,还能稍微健康点,也不坏。
没法子,毕竟现在这世上,像做饭洗碗这样,能理直气壮地说服别人与自己,“我这段时间独处是有正当理由的,是有必要的,可不是我想躲在自己的世界里”的事,实在不太多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