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市饭店专用电饼铛公司(内蒙古不锈钢电饼铛价格)

呼市饭店专用电饼铛公司(内蒙古不锈钢电饼铛价格)

首页家电维修电饼铛更新时间:2022-03-30 15:54:50

第二章 经营特色

解放前,包头饮食业大致分三种类型,即京津馆(亦称东路馆)、绥远馆(亦称西路馆)、清真馆(近似绥远馆)。在这些不同帮路的饭馆中,一般又分大中小三个等级和中小茶馆,此外还有许多个专营馆。这些茶、饭馆,各具不同的烹调技艺和风味特色,往往以己之长,补市场之短,形成了自发的经营分工。兹分述如次:

第一节 绥远馆的演变、烹调技艺和服务对象

在清朝中后期,包头的茶、饭馆开始是由西路帮逐步发展起来的。西路帮是随着山西移民的最早进入而形成的。因此,追本溯源,西路帮具有山西馆的经营特色和品种风味。直到京包铁路通车前后,东路馆进入包头,才逐渐形成东西两大帮系。经过长期的相持、并存和互相融合,在某些方面,又逐渐形成了包头饮食业自己的经营风格。

东、西惠丰轩

清朝末叶,包头有两家很有名气的饭馆,即东、西惠丰轩。它们同一个财东,两个铺面,掌柜叫庞厨子。东惠丰轩设在南河槽街,西惠丰轩设在西河槽街。两个饭馆各有经营特色,东轩主要卖散座,经营拉面、饸饹、火烧、馅饼、干货、稍美等地方风味小吃,服务对象是小市民阶层。西轩则经营山珍海味、六六、八八整桌大菜全席,而独特的是在酒席部设有戏台,顾客不但可以随意点菜,还可以随意点戏,能在宴席间一边吃饭一边看戏,热闹异常。这种饭馆和戏院相结合的经营方式,在包头可谓独一无二。来这里的都是些豪门权贵、达官富贾和封建社会的上层人物。他们或升官、或祝寿、或娶妻纳妾、或生儿养女,就来这里大摆排场,大设宴席,大搞交际活动。辛亥革命之后,随着封建帝制的覆灭和封建上层人物的消亡,西轩亦陷于倒闭。后来东惠丰轩也因营业不佳,改组为义盛元。

南、北锦义源

清末民初,在东门大街还有两家颇有影响的绥远馆,即南、北锦义源。路南一家,路北一家,也是一东(指财东)二店,掌柜叫高四挠。北锦义源经营稍美、干货和糕点,人员少,铺面小,是一家精悍而又很有生气的茶馆。南锦义源是一家大型饭馆,全店在业人员三十余人,设有大小两灶、饼铛烘炉、明雅两座等一应工种和营业设备。它经营炒菜、饸饹、拉面、莜面、荞面、各种馅货和饼类等百余个品种。那时,东门大街相当繁华,商号林立,营业兴盛。到锦义源吃饭的多是进城出售粮、草、柴、炭、皮毛、药材的农牧民。据锦义源掌柜高四挠的侄孙高富财回忆:该店最盛时期,自己饲养牛羊多达3000~4000(头)只,由店里雇人放牧和屠宰。随用随宰,相当方便。屠宰时很讲究选宰"齐口羊"(即畜令一致),以保持肉质一致;制菜时又讲究分档取料,以保证菜肴色鲜味美,质量可靠。因而,锦义源在当时包头中下层人民中有一个好声誉。据说,这家饭馆前后共经营了七、八十年。

第二节 清真馆的演变、烹调技艺和服务对象

清真馆是包头饮食业的三大帮系之一。随着平绥铁路向西延伸,归化城有不少商业、手工业也陆续迁来包头经营。因之、包头有大部分回民馆的财东、掌柜和堂灶技术人员主要来自归绥,并具有浓厚的归绥经营特色。回民一向有经营肉食和饮食业的传统,他们讲求食品卫生,善于精工细作,注重饭菜品味,在广大中下层回汉族人民中享有较高的信誉。

万和轩与吉祥饭庄

"万和轩"和"吉祥"是两家很有名气的回民饭庄,他们都是从归化城迁来的。

万和轩创办于民国十一年(1922),经营到一九五三年改组为合作食堂,一九五四年改为国营第二食堂(即今东河区胜利餐厅)。这个饭庄连续经营达三十一年,这在旧社会是很不容易的。万和轩有店伙三十余人,经营项目为包办酒席、家常便饭、早点、稍美、干货,富有呼市风味特色。其所以能够长期经营不衰,主要是该店经营有方,管理甚严,并且十分注重使用有技术的各角头师傅。

万和轩的带财掌柜名叫李秀山,是"理财"好手。李秀山很会用人,他用人先要看你的品质如何,对店里是否忠心耿耿、对掌柜百依百顺、说话办事讲信用、干活节约。他尤其重视对堂倌的挑选和任用,那时人们都说"跑堂的能顶半架幌子"。李秀山则说:"堂倌是万和轩的顶梁柱",他雇佣的一个叫王天元的堂倌,能心记三百多种菜品的价格,能做到整桌酒席报菜算帐一口清无差错,人称"三架算盘也比不上王天元的一张嘴",可见他的服务技能是何等的娴熟和高超。

万和轩很重视经营好自己的传统饭菜和拿手品种。该馆的主要传统品种是:锅烧羊肉、洋煎羊、炸脂盖、砂锅羊肉、黄焖羊肉、辣羊肉、锅搭羊肉、酱卜牛等。而牛羊下货菜,如油爆肚、水爆肚、烧散带、烧蹄筋、溜腰花等更具风味特色。同时,该馆制作的各种大件饼类,如芙蓉锅盔、发面白糖饼、炉饼、全饼、梅夹沙、脂油玫瑰饼等亦载誉全市。许多回汉客商都经常到万和轩品尝这些菜品和饼类,以享口福。

吉祥饭庄则是另外一番景况。它创建于四十年代初期,前身是西洋饭庄,后因有邢德荣扩股而改名为吉祥饭庄,亦座落在西前街路北。一九五三年,因消费结构变化,生意不振而歇业,前后共经营十余年。虽然时间不长,可算全市第一流的回民饭庄,它经营整桌酒席和涮羊肉,操作细致,配料齐全,谁吃了都说好。

日伪时,蒙疆政府的徳王来包在"吉祥"吃过一次饭。据人们回忆:当时全城武装戒严,十步一岗,"吉祥"全体堂、灶人员事先都进行审查登记,警卫措施极其严密。德王对"吉祥"菜肴评价很高。以后,"吉祥"的生意也因"跃龙门"而提高十倍,愈加兴旺。

就是这样一个经营高档饭菜的大型饭馆,却始终没有放弃经营"一面、二饼、三小菜"的低档饭菜。"一面",就是卖拉面,其品种不是一两个,而是有抻条、细条、宽条、"过桥"、"矴闸皮"等五六种;捎子有炒肉、生肉、漂肉、燉肉、三鲜、汆汤、打卤、炸酱等十多种。"二饼",就是各种饼类齐全,任客点要,计有油饼、糖饼、馅饼、炉饼、全饼、清油饼、水晶饼、芙蓉饼、钦差饼、白皮饼、合页饼、通州饼、盘丝火烧、鸳鸯火烧等多达二十余种。"三小菜",就是经营妤各种酱牛羊肉,配制好各样下货凉盘,烹调好各种下货莱。总之,吉祥饭庄既重视包办酒席业务,也保持经营家常便饭,所以它的生意是十分兴旺的。

第三节 京津馆的进入、烹调技艺和服务对象

京津馆是在本世纪二、三十年代随着京津客商的成批进入包头而发展起来的。他们主要做的是银楼、金店、绸布店、京麻杂货店、皮毛店、药材店等行商大贾的"京帮生意",并接待当时的党政军要员和社会上层人士。名噪一时的聚德成、福聚成和"绥西"等,就是这些饭庄中的代表。

福聚成和聚德成原是两家旗鼓相当的"京帮"首户。福聚成座落在东前街,聚德成原来座落在中市场,两家背靠背,院接院,相距不远,竞争相当激烈。在二十年代初,聚德成一度竞争不过福聚成,生意不振,甚至面临歇业,后来聚德成不得不搬家,以求生存。聚德成搬到西前街以后,凭借地利优势,下决心充实技术力量,再振经营。后果然生意兴隆,逐步拉走了福聚成的买卖,直到挤垮了福聚成(改组为第一春饭庄)。到了日伪时期,尽管多数饭馆生意萧条,而聚德成由于有优越的服务技艺和良好的服务设施,生意还是相当可观的。

聚德成饭庄设明雅两处堂座。明座亦称散座,为其副营,主要经营家常便饭,各种炒菜,接待零散顾客。雅座为其主营,全部是喜庆宴会,包办酒席,甚至是高级宴席。雅座间摆有名花盆景,壁挂名家诗画,桌椅一律仿楠木色泽,配以洁白的台布和椅套,餐具一律使用有松柏图案的细瓷器,外观雅静、气派别致。堂倌接待顾客讲究处处有礼貌,端庄大方,不流不俗。经营品种多有海参、鱼翅、猴头、燕窝、鸡、鸭、鱼、虾、蟹以及各种细嫩莱,几平北京、天津有什么,他们也卖什么,尤其是以黄花鱼、对虾、活蟹为原料的菜肴更具特色,如陈洪林烹制的糖醋鱼,黄永承烹制的烩乌鱼蛋等都是拿手好菜,许多顾客乐于品尝和点要。聚德成经营的烤鸭,也是当时的名菜。雏鸭由北京运来以后,从雏鸭的填喂到成鸭剔剥烤劈,以至装盘出售,都有专人负责,一经顾客点要,随即现宰现劈,操作工序一丝不苟,故能色味俱佳。

京津饭馆的进入及其发展,打破了西路饭馆独操饮食商市的局面,丰富和扩大了包头饮食业的菜肴品种,为发展包头烹调技艺提供了必要条件。

京津馆还率先引进了先进的保鲜手段,即冰箱,开拓推动了包头的冰窖事业。由于冰箱在饮食业的逐步推广,有效地延长了许多成品和半成品的保鲜期,增加了饭馆的机动供应能力和菜肴品种,也扩大了对社会消费的服务量。在三十年代中后期,一些较大的京津馆就陆续使用冰箱(即食物冷藏法),到四十年代中期,西路饭馆的用冰也已经是很普遍的了。

第四节 专营馆的经营特点及服务对象

旧日包头,由于不同阶层不同对象的需要,还有为数不少的专营饭馆。它们主要分布在平康里、丁香巷、民生街,财神庙街一带,大多数是父子帮、夫妻店或亲友搭伙,也有聘用一些技工和帮工的。这些小饭馆,随着包头各个时期政治经济的兴衰而兴衰,他们星星点点分布各处,都得有自己的经营特色才能生存下去。在当时真正"叫得响"、"闯得开"的并不多,一般都不引人注目,比较好一些的有:

1、郝象臣天津馆:设平康里,其前身是清和园,掌柜外号叫郝傻子,妻儿都参加店内营业,并雇帮工3~4人。经营品种有简单炒菜和精细小凉菜,熏鸡、五香鸡蛋的制作较有名气。主食有天津包子、刀切面、炒面片等。因靠近妓院、剧场,除做正餐外,.还经营通宵夜餐,并送货上门。

2、忠三元爆肚铺:设平康里,业主是回民马朝忠,店伙2~3人。白天洗下货,烙烧饼,晚间五、六点钟以后才开门营业,卖完为止。出售爆肚、芝麻烧饼,颇有名气,除做西北剧场的生意外,也有赌徒、嫖客及其他游民的光顾。

3、荣记豆浆馆:设平康里,业主艾荣年,店伙3~4人。经营香油果子、糖片、脆片和磴沙馅烫面炸糕等,水磨豆浆很细嫩,专做早点生意,一度曾为包头很诱人的时兴食品。

4、剔鱼子馆:设中市场南口,业主宋大全。有3~4人合伙专营山西面食剔鱼子,有时兼营拉面,捎子口味很不错,富有山西风味,故而品尝者往来不绝。

第五节 茶馆的演变、技艺、风味及服务对象

一、茶馆的梗概

茶馆是包头饮食行业的又一帮系。它起源于何时,目前尚无据可考,但有一个共同的说法就是:茶馆也是从归化城传来的。

建国前,茶馆约占饮食业的三分之一左右,可见它的经营比重和供应对象是相当可观的。茶馆,在清光绪年间有义忠元、福义元、广和元等。在民国初期有复生源、长庆元、四和元、巨锦斋、宝成元、和合元及以后的(指四十年代)四盛元、天义公、永成元、天兴元、四美元、魏家茶馆等等,他们兴兴落落,彼开此关地分布在包头的各个角落。

茶馆属中小商户,一般是"自财、自伙、自当家"的集资合伙生意,也有独资兼任掌柜的,但为数不多。茶馆一般都铺面不大,后面配有一定的生产作坊。大一些的茶馆为十五人左右,小者为十人左右。其主要工种为稍美匠、干货匠、跑堂的三个部分,较饭馆简单。一般上午至中午开门营业,下午关门生产,主要做上午的生意。

二、经营特色

包头茶馆与外地的卖茶、又卖水的清茶馆不同,有自己的经营特点,它既卖稍美,又卖干货糕点,兼售茶叶而免费供水。稍美的品种不求其多,而求其精,一般只有肉馅、素馅和油炸稍美两、三种,但十分注重质量。茶馆稍美用肉很讲究,一律自己买羊,当日宰杀,供次日用肉。每年三、四月份,牛羊掉膘肉质较次时,茶馆要自养占羊,专门进行育肥,现用现宰,以保持肉质鲜嫩。在制馅时,必须把肉上的筋皮、肚囊、杏油、腰子、血胰子等易硌牙或有异味的东西剔剥干净,才能切馅拌馅。和面时,要求必须水量适中,并把面搓到、擦到、醒到、揉到;擀稍美皮子要薄厚均匀,口面一致,有帮有底。这样做出来的稍美,才能保持皮精、馅嫩,色鲜味美,形状好,不破不烂。而制做粗细糕点和干货的花色品种就相当多了。其中吊炉干货有:月饼、酥馍、糖素锅盔、豆沙、鸡旦焙子、刀切干点、提江、玫瑰饼、二细子、缸炉、贡饼、太师饼、冰糖三角、芝麻酥等,仅油旋就分糖的、肉的、豆沙的三种;吊炉细货有,长寿糕、槽糕、香蕉饼、糖敦子、糖半月、翻毛、京饼、莲花酥、果洛酥、巴列酥等;油炸货有:墩子、千层麻叶、小麻叶、蜜棍、蜜柿子、桃花、芙蓉糕、马蹄酥等;笼蒸货有:喇嘛糕、绿豆糕等。共计不下二、三十种。总之,只要是一个茶馆,就有一个吊炉配以2~3个匠人,轮流制做各色糕点和干货,一经陈列在顾客面前,真是五花八样,诱人食欲。

包头茶馆的供应对象:少数是社会上层,多数是社会中下层人士。如各路中小客商、旅蒙商、各业手工艺匠,以及牙纪、船夫、草贩、炭贩、殡仪工、养轿车的、拉骆驼的等等。还有一种闲散人员,他们买上一盘稍美,泡上一碗茶(那时单人用扣碗,双人以上用壶),在茶馆一蹲就是多半天。这种人花钱不多,讲究不少,跑堂的忙着提茶倒水还要挑毛病,尤其遇到顾客多时他们占着座影响业务,但顾客少时有他们在又显得茶馆有活力。因此,人们把他们称作是"见不得,甩不开的坐地害"。

另外,茶馆不收小费,从业人员都有固定工资。民国时期,每人每月一般3~5元。日伪时期,增到6~8元,工人带家眷者多,有嗜好者少。因而相对地讲,它是一个比饭馆较正规的行业。

三、经营出色的复生源茶馆

民国六年,哥老会的管事肖积厚,为了吃喝方便,倡导开办一个茶馆。肖积厚投资铜钱一百吊(每吊一千文),白月罗、杨德全、冯蛇各投资五十吊。共计二百五十吊,合为两股半,集资兴办起复生源。四人中除了肖积厚是剪股票财东不参加管理外,其余三人都是带财掌柜(冯蛇派他的二弟冯永贵参加),另有伙计三人。经营稍美、油旋等比较简单的品种,这是初创时的大致情况。

到了民国九年合帐时,获本对利纯利二百五十吊,但各财股都未分红,而是倍股到五百吊,扩大经营。从业人员从六人增加到九人,铺面由原来的三间发展到七间。

民国廿四年(1935年)复生源由富三元巷迁往西前街德华兴隔壁(现义利门市)。此处人杰地灵,营业大盛,复生源由半天营业改为全天营业,早晨、中午卖稍美,下午卖羊肉包子,并增添了各色糕点。从业人员增加到廿五人,股金又由五百吊倍成二千五百吊。短短二、三年大发其财,积存白面四万余斤,葫油五千余斤,白糖两万余斤,成了包头茶馆中的富户。但是好景不长,日本侵占包头后,因扩展马路强令复生源迁移(迁到东前街二号、现五医院对过),彼时,汉奸特务们见其搬运物资很多,便乘机敲诈勒索。还以囤积统制物资的罪名没收了一批油糖面,使复生源蒙受极大损失。营业减少过半,人员也由廿五人减少十三人。之后整个包头经济进入了不景气时期,但由于该号有一个好信誉、好名声,还是渡过了沦陷时的八年萧条和国民党统治时的四年动乱。解放后,走上了正常的经营轨道,且迎来了一九五六年的公私合营。

复生源所以能够保持长期经营,免于倒闭,原因有四:

其一,有几个好当家人。三个掌柜都是内行,又各有特点。当家掌柜白月罗爱想事,还有一手好手艺,人称"老牧虎";二掌柜杨德全会办事,善于搞交际,人称"八阴阳";三掌柜冯永贵爱管事,人称"戳丧捧"。在同行业中,也给复生源送了个外号叫"三鬼居"。大掌柜白月罗原来在归化就是一个有名的点心匠,如他用牛、羊油和葫油三种油做油旋,能做出糖油旋、肉油旋、豆沙馅三个品种,是四油糖干货(即每斤面粉内投放油糖各四两,油糖多了是好吃难做的),不仅许多顾客吃起来感到香甜可口,就是许多同行手艺人吃了也无不啧啧称赞,包头城内外远近闻名。

其二,做买卖讲究信誉。该号赊购原材料能按时付款,从不拖欠,尤其牛桥、西桥(羊市)两个交易市场,有好货都愿意卖给复生源。该号做稍美所用的牛羊肉都是现用现宰,并要把肉上的筋皮剔剥干净,然后才能制馅。因此,肉馅色鲜味美。该号光是放摺子(是固定顾客吃稍美的一种结算凭证)经常不下一、二百个,说明有为数不少的“相与”关系。

其三,注重扩大积累。三年合帐一次,盈利多时,不是分光吃净,而是财东倍股。身股公存,使店里资金雄厚,周转灵活。这样,进货就能选优择贱,少受物价波动的影响。即使处于市场萧条、生意不振时,也能以丰补欠,等待复苏。

其四,善于用人。复生源一共经营了三十八年,而掌柜杨德全就执事廿七年。杨不仅兢兢业业,常年人不离店,而且很会用人。如顶生意的韩怀信是个"能蒸(稍美)善烤(点心干货)会宰羊"的多面手。杨对韩是言听计从,并处处关怀。韩结婚时长支柜上194元(银元),年终结算时,杨给韩一笔勾销。这等于柜上给韩娶了一个媳妇。韩焉能不为之效力!

第六节 饭摊及流动小贩

在旧社会,由于不同消费的需要,还有为数不少的街头饭摊和走街串巷的流动小贩。包头在政治经济比较稳定时,这些小贩可达一百四、五十户,从业人员二百余人。他们或一、二人,或三、四人在一起从事各种小吃小喝的经营。他们的经营方式非常灵活,有的上午制作,下午出售;有的白天制作,晚间出售;更多的是现做现卖。总之,各以一技之长招徕主顾。他们的经营品种有手摊馅饼、火烧、煎饼、果子、蒸馍、切糕、油炸糕、豆面糕、拉面、荞面饸饹、毛耳朵、莜面窝窝、水晶包子、猪血荞面、炒碗托、大碗馄饨、面筋、粽子、凉糕、粉皮、碗托、干点、蜜麻叶、芝麻烧饼、豆腐脑、粉汤、杂碎汤、酱肉、熏肉、熏鸡、沙鸡、酥鱼块、羊头肉、牛羊下货、杂拌等三十余种。他们比座商分布面宽,经营也更为灵活,更便于顾客选购。他们以财神庙街、平康里、丁香巷、东门大街、大圪料街、西脑包、西北门外、南吃洞、官井梁、复成元巷、富三元巷、二里半黄河渡口、河西小街、文十字街等地为中心点,向附近四处扩散。他们有时座作,有时流动,从早到晚,沿街叫卖,人们往往在午夜还可听到"碗托、卤熟沙鸡"的叫卖声。

(未完待续)

资料来源:《包头市饮食业志(1840~1949)》(《包头史料荟要(第十辑)》,1984年5月)。黄翔(阴山小虫)整理于2021年12月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1 3dmx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