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惠曼电饼铛商用(商用电饼铛厂家有哪些)

特惠曼电饼铛商用(商用电饼铛厂家有哪些)

首页家电维修电饼铛更新时间:2022-03-31 07:34:43

自从看了一部港剧里面的马来生活,瞬间被吸粉了,感觉马来的生活十分美妙,自此便想着来一场马来之旅,今天终于得以实现了!!

马来西亚的治安还是可以的,但是在大城市里面,像是吉隆坡这里,有的时候会出现摩托车抢包的事情,大家随身携带的包里面不要放太多的现金,还有贵重的物品一定要随身带着,不要放在旅馆里面。再就是了解一下当地的风俗,像是与当地人握手的时候,不要使用自己的左手,那是不干净的,再就是吸烟也是禁止的,大家不要在公共场合吸烟了。马来西亚信奉伊斯兰教的比较多,所以对于教规大家也可以了解一下,参观清真寺的时候衣着整齐。

入境

在马来西亚入境的时候你需要带好护照以及在有效期内的马来西亚的旅游签证。在入境的时候需要在护照上盖章签名,注明入关时间,海关会出具入境卡。等到处境的时候在将此卡交还海关。所以在马来西亚旅游期间一定要保管好入境卡。

在入境的时候,海关规定,你可以携带的免税商品有手表、照相机、香水、打火机、最多225克纸烟、1瓶酒类以及折合后价值不得超过200马元的化妆品、土特产品、最多五卷胶卷等等。你可以携带任意金额的现金入境。

货币

马来西亚通行货币为马来西亚林吉特,也可以称其为马来西亚元。汇率大概为45.2马币约等于100人民币。每个地方的汇率也稍有不同,可以具体了解汇率后再兑换。在机场、银行和一些大型的酒店你都可以很方便的兑换马来西亚元。但是如果你要去边远的地区旅游,那么一定要带上足够的现金。

小费

马来西亚没有支付小费的传统。大部分的酒店和餐馆都会在账单上添加百分之十的服务费,所以无需额外支付小费。在酒店期间,你可以付给帮你搬运行李的行李生以及为你服务或者打扫房间的服务人员一些小费,表达你的感谢之情。一般来说是不必付给出租车司机小费的。

电话

在马来西亚的大街小巷都能找到公用电话亭。马来西亚的电话分为投币式和卡式两种。只有使用电话卡的电话才能拨打国际电话。

马来西亚气候得天独厚,终年是夏天,温度都在30度以上,当地人一套半袖衫短裤足可对付一年。北部(如槟城、兰卡威)、高原(如云顶、金马伦)要比南部(如吉隆坡、新山)要低几度。但就个人经验而言,实际上还是有凉爽的时候的,比如9月-11月多雨,温度就比较低些,有时最高气温只有二十几度,像我这样怕冷的人就要穿长袖上衣并长裤了。当然当地人还是那一身行头,浑然不觉气候变化。

去马来旅游要带足衣服,一天至少需要一身,因为在外面走一会儿就汗透了,如果不喜欢勤快地每天洗衣服,那就多带点吧。T恤、五分或七分短裤既可,衣服一定要薄、透气、速干,涤纶、涤棉、麻纱面料的比较好,厚纯棉、牛仔就免了吧。马来是个回教国家,对服装有一些要求,我们旅游时也难免参观寺庙之类的宗教场所,所以衣服不要太暴露,美女的热裤、超短裙、吊带裙除非去海滩,否则还是免穿为好。当地真正的巴迪(Batik)据说又轻薄又凉快透气,但街上卖的往往都是普通的蜡染棉布,真正的可能比较贵。

防晒皮肤衣也是必须的,太阳一出来就是万里无云没有雾霾赤裸裸的直晒呀。我们没有欧美人那么喜欢晒,所以防晒功夫一定要做好:防晒霜(不光是脸上,脖子、胳膊等裸露部位都不能放过,否则晒伤了年年夏天都会复发)、渔夫帽或者遮阳伞(伞还是不太方便),皮肤衣可以反穿在胳膊上,既防晒又不会太闷热,形象虽然差点,但自己不受罪。太阳镜也是必要的装备。

尽管马来这么热,对于中老年人来说,带一件厚的外套及一条厚长裤还是非常必要的,一条厚的大披肩也行。因为所有的商场、酒店、车站、飞机场以及公交车上、飞机上的空调都跟不要钱似的玩儿命开!外面三十几度一身大汗,一进门,二十度!“唰”的一下透心凉。待上一会儿就发冷了。所以如果坐几个小时的车或飞机,一定多穿点。反复冷冷热热,特别容易感冒,因此感冒清热颗粒、康泰克、百服宁也是我们的必备。

穿的方面还包括鞋!可以穿凉鞋、旅游鞋,但一定要好穿好脱,那种没有系带的“一脚蹬”最好。因为,当地人在进寺庙、别人家前都要脱鞋,光着脚进屋,以示尊敬。我们去旅游也应该尊重当地的风俗。当地人喜欢穿凉拖也是图个穿脱方便,我们旅行者穿拖鞋不方便,但如果穿双繁琐的旅游鞋来回解开系上也挺麻烦的。

槟城自由行攻略之二 食

众所周知,槟城被称为马来西亚的“美食天堂”,是因为它高度包容了马来、华人(主要是福建和客家)、印度三大族裔的各种饮食。

小吃最有名了,因为语言限制和冒险精神不足,我对马来、印度小吃鲜有涉猎。吃过的马来小吃仅限于椰浆饭。椰浆饭(Nasi Lemak发音是吶西勒骂)差不多是马来的国饭了:椰浆煮的米饭,配上炸的小鱼干和花生米、半个鸡蛋、几片黄瓜,浇上马来传统的红红辣辣的“三巴酱”,包在新鲜的芭蕉叶里,就是一份基本款椰浆饭,咸鲜微辣,香气很浓,挺好吃的。升级版还可以有鸡肉、鱼等等。传统的吃法是用右手捏着吃的(左手被认为是不净的,千万不能上哦),在东海岸的吉兰丹、登嘉楼等地还能经常看到,但槟城附近都是给勺子的了。到马来西亚一定要尝尝啊。

印度餐以前喝过几次拉茶,实在太甜腻。这次在Lebuh

Chulia(牛干冬街,著名的夜市小吃街)往小印度闲逛,看见一个比较大的印度餐馆前一个印度老头正在手舞足蹈地明火烤鸡,鸡肉红彤彤的十分诱人,忍不住买了半只,9RM(约14元)。坐在路边上就吃完了,表皮焦脆,里面肉质极其鲜嫩多汁,真是美味啊!

华人小吃是吃得最多的。以前我们总觉得槟城的饮食偏淡或偏甜,对于我们北方人来讲实在不下饭,这次特地带了几袋榨菜备用。可是,经过六年的变化,我们惊喜地发现:槟城的饮食总体上变咸了,正合口味,不需要榨菜啦!槟城的小吃,当地人喜欢在排挡吃,地道、便宜。但槟城的小吃经营者是很有规矩的,有的只做早上档,中午就歇业,绝不会因为还有客人就延长时间,有的只做中午下午,有的只做晚档,甚至有的只做夜宵,晚上九点以后才出摊,一两点收摊。所以如果特别想去吃那一档的什么美食,一定要看好人家的开业时间。朋友带我们去吃海尾海鲜、去广泰来茶室喝咖啡都吃了闭门羹。再有,一般在排挡吃东西时,都常规要饮料。落座以后有人到桌边问你喝什么水,钱是饮料送上来的时候单给的。因为都是小本经营,共同租用场地桌椅,大家都有点生意也好减少成本,一般也就1-3RM,大家还是多多帮衬才好。而且饮料也都很好喝,我最喜欢的是Ambula酸梅,就是一种叫Ambula(发音安布拉)的水果打成汁,加一颗话梅、冰块,颜色嫩绿,味道酸酸甜甜,还有股青草的清香味。豆蔻水也很好喝,豆蔻不是中药用的蔻仁,而是新鲜的果肉部分,甜而微酸,吃起来很像桃罐头,煮水也是甜微酸。薏米水、竹蔗水都是清甜的。咖啡(Kopi,发音是考批)是当地人每天必喝的,1-2RM就可以买到一大杯香浓的现煮咖啡,味道因不同手艺水平而定。Kopi-O指的是不加糖和牛奶的黑咖啡。朋友带我们去的“广泰来茶室”有老派的槟城人最喜欢的咖啡,古老陈旧的房子,简陋的铁栅栏门,我们很难想象这是槟城富豪们常来的地方。虽然不是营业时间,但朋友取到了预定的现炒咖啡豆送给我们,小小的简陋的透明塑料袋装着微微发热的咖啡豆,顿时车里弥漫着浓浓的咖啡香。

槟城的面(Mee),有槟城虾面、虾淋面、咖喱面、云吞面、板面、炒面,排挡价格从2.5到5.5RM不等,如果是商场里或者茶室里会贵一些。我们对美食的要求是“色香味俱全”,就算是西红柿鸡蛋面也得面白蛋黄番茄红香菜翠绿。但槟城劳动人民对美食的要求相对淳朴些,味道好用料足既可,卖相的要求不高。因此面面们往往是或黑乎乎或黄乎乎或红乎乎的素颜朝天,完全没有经过“美图秀秀”。但味道确实不错,尤其各色汤面,面是次要的,汤才是主角。虾面、咖喱面要用新鲜海虾熬制,槟城板面不同于大陆的兄弟,它们要求用柴鱼或者什么鱼熬制,云吞面的汤则是鸡汤。当地华语中,评价汤好喝的词语是:汤好甜!我推测是“鲜甜”之意。个人比较喜欢的是虾面/虾淋面、咖喱面和板面。超市也有槟城虾面和咖喱面的方便面,但比起现做的味道差了十万八千里。

粿条(福建话发音“贵刁”),就是广东的河粉,做成条带状的米粉,色泽洁白,滑爽有弹性。炒粿条是当地华人的当家早餐:烧热大锅,倒油烧热后,爆香蒜末至金黄色,倒入粿条、豆芽爆炒均匀就可把粿条推至锅旁,接下来再倒入一些油烧热炒鸡蛋,然后和粿条一起炒,过后可以酱油、蚝油、辣椒酱什么的炒匀,最后再放虾仁、蚝仔、韭菜一起爆炒即可,通常也要放在芭蕉叶上。热气腾腾,镬气十足。因为当地普遍使用棕榈油,沸点高,所以爆炒食材可以充分激发它们的香味,与川菜使用菜籽油同理。炒粿条虽然香,但多少有点油,所以如果作为晚餐或夜宵,粿条汤是更好的选择。就是清汤中下鱼丸、虾仁,汆肉末丸子,再下入粿条煮开盛出,加几根烫青菜,撒上金黄的爆蒜末既可,鲜美而清淡。

叻萨(Laksa,发音等同于拉萨)也是槟城特色小吃之一,类似酸辣粉。但正如不是所有北京人都能欣赏豆汁,也不是所有槟城人都接受叻萨。它的酸来自于酸柑,辣来自于青辣椒,都十分生猛。更要命的是,它还包含了虾酱的腥、香茅的浓香、洋葱末的热辣以及薄荷的辛凉走窜。没有吃过的人恐怕很难想象。我六年前吃过一次之后就再也没有勇气吃第二回了。但我爱人此次品尝了一碗,说:“单就猎奇而言,是可以接受的”。

槟城四面环海,海鲜也是特产。但有限的几次都是当地朋友带着我去吃,海鲜的名字我也叫不上来,价钱也不太清楚,所以不能提供有用的信息了。在槟城机场附近的“海尾海鲜”(Hai Boey Seefood)在当地非常有名,是本地人去吃的,很遗憾没有吃到。新关仔角有不少海鲜馆,游客居多,应该价钱不菲。

也有做菜的饭馆,当地朋友带我去吃,食客云集,甚至有从外州驱车几小时跑来的。大多店面简陋,没有冷气,没有菜单,到了现场问“今天有什么菜”?老板或者老板娘会告诉你:苦瓜啦,蓊菜啦,豆啦,鱼啦,豆腐啦……。完全没有咱们熟悉的菜名,甚至有的店主华语也不太会,对于不会广东福建话的自由行来说有点儿困难,但菜的味道确实相当不错。满大街都是的经济餐是当地人工作日的日常饮食,就是简单自助餐。自己拿盘子盛米饭,然后在各个餐盘里选择喜欢的菜品,最后老板根据你选择的内容定价钱,一般3-10RM就能吃得很饱,很是经济实惠,适合北方食量的自由行者。需要着重强调的是:马来西亚人非常有公德心,点餐适量,一定要吃完(对于这一点我举四肢赞同)!因为饭菜都是用盘子盛,端起盘子往嘴里扒拉不好看,可以左手持餐叉,用叉背把剩余的饭菜推到右手持的勺子上,吃掉。总之最后要达到一粒米都不剩。

甜品也是当地人的大爱,其中煎蕊、红豆冰和莫莫渣渣都是著名的消暑甜品。煎蕊(读1声),好像就是用班兰叶的汁把淀粉或布丁粉染成绿色,用漏斗滤成豆芽样,浇上椰奶、椰糖煮的红豆汤、碎冰,红红绿绿非常好看。吃起来香气浓郁,对于不喜欢吃甜品和冷饮的我们来说,有点腻。红豆冰和莫莫渣渣也是类似吧,实在不感兴趣所以没吃过。

罗吔(Rojak,发音是柔家),是一种沙拉,黄瓜、青芒果、菠萝、莲雾等水果蔬菜切成块,配以炸豆腐或排叉类似物,浇上花生碎麦芽糖浆和虾酱,用牙签扎着吃。我怎么也不能理解为毛要用虾酱捏?又甜又腥,真是奇怪的口味呀!其实不加虾酱的话,酸酸甜甜味道还是不错的,所以我每次都要求“要素的”。

槟城有很多“饼家”,卖各种馅料的“饼”,可以买一些当做伴手礼。一位朋友每次都给我买“新胜香饼家”的,另一位则推崇一间连名字都没有的饼家,味道都不错。我比较喜欢胡椒饼,薄薄脆脆,淡淡的甜和咸,吃起来心理负担较小。曼煎糕(当地发音是“忙张贵”)是另一种街头小点心,烧热的饼铛里倒入大米面糊,烙熟后上面撒上碎花生或玉米粒、麦芽糖,折起来出锅。有薄款和厚款,我喜欢厚款花生夹心的,非常香。

6-8月也是槟城水果集中上市的季节。最有名的莫过于榴莲。我们熟知的猫山王是最著名也是最贵的一种,今年收成欠佳,还要预定。其实还有许多其他品牌,朋友在街边带我们吃了“青皮”、“葫芦”和“D11”。D11果味较淡,所以要先吃。青皮和葫芦都是奶油香味浓郁,果肉细腻滑软,其中一种还有淡淡的酒香。因为酒店、巴士都不允许榴莲进入,所以大家都是在摊子上吃,直接跟老板说你要吃甜的还是酸的还是苦的(有些榴莲后味是苦的,但很多人喜欢),果肉软硬果核大小,老板会帮你挑。还有一个好处是提前跟老板说好保熟透,如果打开后是“半生熟”的,可以要求更换。榴莲的热量实在太高,所以很多人都会上火,同时吃山竹并不是个好办法,更有效的是在榴莲的外壳里盛上些淡盐水,浸泡一会儿喝下去。当年我父母在马来吃完榴莲觉得那么大的核扔了真浪费,就试着洗干净煮熟了,居然还挺好吃,像山药的口感。这个季节上市的还有山竹、红毛丹、占布拉(好像是菠萝蜜)、还有一种外表像鲜龙眼,里面是蒜瓣肉的不知名水果。至于木瓜、火龙果是一年到头都有的,新鲜甜美,根本不是国内吃到的木头一样的东西,一定尝尝。但榴莲虽好,一定适量,我大吃一顿的延迟性后果是:扁桃体肿大伴溃疡形成!

住和行

槟岛内的旅游点主要集中在三个地区:乔治市(George Town)、Air Itam(马来语写成Ayer Itam,发音是阿呀依大姆)和岜都丁宜(Batu Ferrigi,发音是巴都飞凌基)。乔治市位于槟岛部东北岸边,是当初英国殖民者上岸后建的老市镇以及当地多个族裔共同生活发展的地方,世界遗产保护地,因此非常完好地保存了原有的风貌,窄窄的街道,两旁二层骑楼,古老的招牌,沧桑的门窗。更为可贵的是,不像我们所谓的江南古镇都早已变成了“秀”,这里依旧是活生生的,世代居住的居民仍然继续着原有的生活,透过敞开的大门看到躺椅上听广播的老人,屋顶旋转不休的铁叶吊扇,客厅正中供着的祖先牌位……仿佛时光倒流。在这片区域步行是最合适的,可以充分感受各族裔的共存:英式教堂的隔壁也许就是观音庙,回教堂(当地人这样称呼清真寺)用大喇叭发出朝拜呼唤的时候,印度裔正在对面色彩鲜艳的印度庙里虔诚跪拜,华人们在雕刻精美的斗母宫燃香上供,也并不妨碍他们出来对着街角树下“拿督公”(好像是一种土地爷)的牌位合十鞠躬。网上可以查到的著名景点,如一八几几年的英式殖民区建筑群、槟城最古老的寺院观音庙、几栋非常有特色的华人老屋、小印度、姓氏桥(Clan Jetty)、新关仔角(Gurney Drive)、旧关仔角、往返北海(Butterworth)的渡轮码头(Ferry Terminal),近几年才冒出来的壁画区,以及小吃排挡云集的槟榔路(Jalan Penang,Jalan是马来语街道的意思,发音是加蓝,也是动词走的意思)、汕头街(Jalan Lebuh Kimerley)、牛干冬路(Jalan Lebuh

Chulia)都在这个区域。腿脚利索并且不畏暑热的同志均可步行前往各处。但要注意的是:槟城是左行路,和我们右侧通行恰恰相反;而且,这里无论是汽车还是摩托车都开得飞快,完全无视行人,所以在这里过没有红绿灯的马路只能是厚着脸皮发挥“中国式过马路”精神,趁着人多或者车少时飞快跑过去。逛这里租车或打车可不是明智选择:很多街巷都是非常狭窄的单行道,且两边停车位极难找。有朋友热心地开车带我们去某处,结果找不到可停之处,我们就一遍又一遍地从目的地门口经过,颇有些在西直门下不来的感觉。租自行车虽然很环保,但仅仅是看上去很美罢了,槟城没有自行车道,你在陌生的地方、飞驰而过的摩托和汽车之间,与平日习惯完全相反的左行道上,活命都属不易,哪里还有心思看景?槟城新有了一种叫做“Free CAT Shuttle Bus”的免费巴士,在乔治市各个景点间穿梭,自由上下,应该是比较方便的。此次时间紧,未能体验,甚遗憾。新添的还有Hop-on/Hop-off双层旅游巴士,分市区线和海边线两条,经过槟城的各个景点,车上有讲解,你可以买一日或者两日票,在规定时间内无限制地乘坐。本打算尝试一下的,但票价不低,40RM/24h,79RM/48h,我们本来就没打算赶场似的跑遍各景点,所以就没有试了。槟城的公交车票不过1-3RM之间,如果目的地都是在终点站附近的话,还是坐公交省钱。听周围本地人轻声细语地聊天,虽不知所云,从或喜或忧的表情也可略略想象他们的故事;路过集市会有点堵车,正好看窗外各种新奇的商品,看买卖间讨价还价,趣味横生。有同事推荐可以使用UBER或者滴滴马来版,打车便宜很多,有兴趣的不妨试试。我们倒不怎么喜欢打车这种直奔目的地的方式,风景不在某处,风景在路上。Air Itam是位于槟岛中部的一个镇子,背靠槟岛最高的升旗山(马来语叫Bukit

Bendera第一个词是山的意思;英语叫Pinang Hill)。这里当地居民多,集市(Pasar,发音为巴萨)非常热闹,很有市井生活气象。有名的景点就是升旗山、槟城植物园和极乐寺。升旗山和植物园是一座山的不同位置,升旗山主要是坐缆车登顶鸟瞰槟岛,缆车长得很像小火车,是有铁轨的,速度很快,每人30RM。植物园非常美,可以看到各种热带的奇花异草,还有很多猴子,个人认为比升旗山顶值得去。极乐寺(Kek Lok Si Temple)很值得一拜,寺后面的铜雕观音圣像有30米高,宝相庄严,慈悲地俯视着脚下的芸芸众生。当场2009年落成开光时,广延全球高僧,行法会数日,托热心朋友的福,我还有幸参加一次夜场法会,跪在八角亭中,膝盖生疼,更觉得观音在灯火映衬下愈发璀璨光华。铜雕观音的不远处,还有一尊大理石雕观音的半身像,甚为罕见(又不是某领袖,怎么还有胸像?)。据说是此尊原该屹立于八角亭中的,但其高度超出了槟城最高的回教堂,被当时执政者所不许,只得另铸一尊略矮的,这尊只好屈尊于此了。

岜都丁宜(Batu Ferrigi)在槟岛的西北岸边,是槟城最美的海滩,有名的是水上游乐项目和香料公园、国家公园。这一区域的酒店大多很高档(海边的大约八百到两千多人民币/天),拥有美丽的海滩、树木繁茂的花园,特别适合躺在浓浓绿荫下吹着凉爽的海风。不足的是离市区和机场都很远,且盘山公路极易塞车。因此住到此处的大多数是不差钱并且有充足时间的欧美、中东人士。我的朋友在这边买了公寓楼,面朝大海,看夕阳西下,心旷神怡。

我们因为要到处走走吃吃,经费有限,所以选择了最方便的乔治市,并且集中在地标建筑——光大(Komtar,发音是工大,是槟城最高的建筑)周边寻找。因为,我们准备主要坐公交车出行,槟城的公交车是自动投币、没有报站的,谁要下车就按下车铃。我们要去的几个地方都在公交车的终点站,但回来时如何知道哪里下车呢?Komtar就发挥出无以伦比的作用了:槟城所有的公交车都经过Komtar下面的公交枢纽,所以根本不用担心下错车,而且,乔治市就那么大,随便在哪里下车看景,只要朝着Komtar的方向走肯定能回到酒店。根据以上原则,我们定了The Wemble-A St

Giles Hotel(圣吉尔斯温布利酒店)。真是个大惊喜啊,就在光大对面,居然还是海景房,能够清清楚楚看到槟城码头和北海。早上躺在床上就可以欣赏海上日出呢。房间虽然不大,但很干净,可能因为接待华人多了,还给准备了拖鞋、洗发液沐浴露、牙刷牙膏,这在传统马来西亚酒店中一般是不给的。酒店大堂有免费的橘子水、豆蔻水。第二天打扫卫生后,还把我们的毛巾叠成个可爱的小象,第三天叠成一对天鹅,呵呵,好可爱啊。不含早餐只要300元人民币/晚!真是赚到啦

如果时间充裕,可以坐渡轮去对面的北海(Butterworth)。从光大走路约20分钟就是槟城渡轮码头,槟城到北海是免费的,回来1.2RM(和6年前一样,都没有涨价)。在渡轮过海的时候,可以看到远处的槟威大

去马来旅游之前一定得上网查查当年伊斯兰教的斋月和开斋节是什么时候!现在正值回教的斋月期间,几乎所有的回教徒都要“把斋”:日出后不能吃东西,严格的甚至不喝水。他们只有日出前和日落后才能吃饭,因此为了节省体力,马来人自动进入了半冬眠模式:做事懒洋洋的,白天以休息为主,回教徒的小吃档几乎白天全部关门。斋月结束后就是开斋节,其隆重程度不逊于我们的春节,政府放假,民众探亲访友,或到处旅游,大约2周的时间都不在工作状态。如果去办事或者旅游,尽量要避开这段时间。

还有,得知道一些当地的风俗,比如不可以拍小孩子的头(不过我觉得应该不会有人这么手欠的),递东西(主要是钱)尽量用双手或右手,指点人或者事物不要用食指,可以用的拇指指点。更重要的事,要对为你提供服务的人报以微笑,说声“谢谢”、“thank you”、“Terima kasih(马来语的谢谢,发音是德力马 嘎系)”。这是对劳动的尊重,是一个人格平等的公民社会的基本教养。

最后,沉重地说一下,如果你想去槟城或者马来的其他地方旅游,趁早去吧。这几年大马暗流涌动,政治的、宗教的和种族的矛盾逐渐明显,以后的事情还真不好说呢。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1 3dmx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