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炉一响就会自动停(电磁炉开机后不久自动停)

电磁炉一响就会自动停(电磁炉开机后不久自动停)

首页家电维修电磁炉更新时间:2022-01-20 20:03:22

70年,我们的生活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从黑白电视到液晶彩电,从风扇吊扇到变频空调,从雪花单门冰箱到全开抽屉式豪华冰箱……家电的改变带给了我们许多难忘的记忆。

村里人围在一起露天看电视

老代今年65岁,家住阜城双清路附近。老代出生在利辛县望疃镇一个偏僻的村庄,经济条件不好。手电筒可能算是那时唯一一件值得称道的“家电”,还是结婚后购买的。一直到70年代末期,村子里依然没有收音机、电视等家电,空闲时到大街上去看耍猴的、看民间艺人变戏法,或去集镇上听大鼓书、街头书摊看“小人书”。

80年代后期,老代第一次见到电视。那时,生产队给粮食,邀请放电视的人到村里放电视。

“拉着两轮架子车,摆放着一个四四方方的东西,村里只有几个见过‘世面’的人才知道那叫电视机。”老代说,为看电视,大家早早地忙完农活,带上小板凳,赶往生产队的打麦场。

当老代来到麦场时,那里早已挤满了人,里三层外三层,黑压压一片。这时,电视机被搬上大方桌,放电视的人拉动发电机,摆弄着天线。不一会儿,电视里就出现了人,这可把不少老人吓了一跳。

“里面有打架的、唱戏的,大家都稀奇里面的小人是从哪来的,胆大的人才敢上前摸一摸。”老代笑着说,每次,电视都会连着放两个晚上,这也勾起大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124.7元买来一部照相机

70年代后期,老代的村里来了一名知青,上海人,不仅为人和善而且见多识广。在平时交谈中,老代与这名知青渐渐熟识,两人成了无话不说的朋友,老代亲切地称呼他为“三哥”。“三哥”让老代了解到外面的世界,也打开他命运的一扇窗。

80年代,知青回到了上海,但他们没有断了联系,每年仍会相互走动。“1988年前后,上海的花生很紧俏,我就在村里收200多斤花生,然后坐汽车到蚌埠,再坐火车去上海贩卖。”老代说,一趟走下来,赚了几十元。期间,他拜访了“三哥”。

“你有没有想过学一门技术?可喜欢照相?”两人见面,“三哥”提议让老代学习照相,掌握一门技术。紧接着,“三哥”帮他联系上在蚌埠铁路工作的表哥,表哥又帮忙将老代引荐给铁路公安分处技术科一名摄影老师。

就这样,老代背上干粮,前往蚌埠拜师学艺。从接触相机、了解性能,到学习拍摄构图,再到洗照片……一系列环节,老代都学得格外用心,前后学习一个多月。

学成归来,老代开始筹划着买一部照相机。1989年,他卖掉家中一头养了大半年的肥猪,凑了约90元。接着,他又将自家囤积的粮食卖掉,并拿出家中所有积蓄。随后,他托关系在蚌埠购买一部照相机——海鸥4B双镜头照相机,总计124块7毛钱。为便于下乡照相,他又买了一辆自行车,花费100多块钱。

1寸4毛,2寸6毛。老代脚蹬自行车,载着一块布景、一束花、一部影集,奔波在各个乡村为大家照相。“把布景往墙上树上一挂,人往前一站,就可以拍照。”

由于村里没有通电,老代先后想过使用很多种方式来洗照片,例如用红纸罩住煤油灯、墙上挖洞借用自然光等等。

渐渐地,老代成为十里八乡的“名人”,有需要照相的人都会来找他。就这样,从走村穿巷,到租门面开照相馆,他一跃成村里的“小资”家庭。

凑齐“三转加一响”

手头有积蓄后,老代为家中添置的第一件大件就是缝纫机。他找到远在蒙城的亲戚,托关系从上海买一台缝纫机——蜜蜂牌缝纫机。直到此时,家中才凑齐“三转加一响”,即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

“缝纫机是我和大女儿挑回来的,从上海坐火车到蚌埠,然后转汽车回家。”一路上,父女两人心底别提有多自豪。

因为,那时农村流行着一句话: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谁家要是有台描着金花、浑身黑亮的缝纫机,放在家里显眼处,绝对能挣足面子,家里缝缝补补的事从此不用求人。衣服坏了,大人就用家里的缝纫机修补一下,照样穿。过年时,家长给孩子扯块布,缝纫机上蹬几天,新年衣服就做出来。

村里谁家嫁女儿做衣服,或者过年给孩子做新衣,都会客客气气地跑来老代家借用缝纫机。当然,老代也从未藏私,总会一口应允。

1995年前后,老代又买一件大家电——家中第一台电视机,黑白的。在农村,黑白电视机还没有普及,拥有一台黑白电视也是一件特别令人自豪的事情。

老代回忆说,黑白电视机只有一方小小的弧形屏幕,两根长长的天线,以及控制开关、声音、频道的按键,很简陋,和现在的液晶电视没有可比性。而且电视时常会因信号不好,出现一片“雪花”。但看电视依然成为全家最重要的娱乐方式,也是获取外界信息的一个重要渠道。

1998年,老代将黑白电视换成“大肚子”彩电……

空调、电冰箱、洗衣机等

飞入寻常百姓家

进入21世纪后,人们生活面貌翻开新篇章。空调、电冰箱、洗衣机等曾经的“奢侈品”已飞入寻常百姓家。除此之外,游戏机、微波炉、录像机、VCD、DVD等也慢慢走进家庭。再然后,数码设备成为焦点,大家逐步都用上摄像机、数码相机、数字手机、3G手机、电磁炉、微波炉、MP3、MP4、MP5、笔记本电脑,坐在家中,就能浏览到世界正在发生的事,并能随时与外界相互沟通。

如今,老代家里的电视机越来越轻薄,从大块头瘦身成省空间的平板;厨房里冰箱的肚量却越来越大,冷冻冷藏保鲜分区更加齐全;洗衣机从暴力的波轮到温柔的滚筒,还可以提供烘干和熨烫等暖心服务。

家电的更新迭代不仅记录着老代的生活变迁,也记录着一代代阜阳人开拓进取、奋勇拼搏的历史足迹。

记者 汪乐意/文 戴文学/摄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1 3dmx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