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电磁炉流水线多少钱(湛江电磁炉内部连接线批发报价)

湛江电磁炉流水线多少钱(湛江电磁炉内部连接线批发报价)

首页家电维修电磁炉更新时间:2022-03-27 14:52:21

To view this video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and consider upgrading to a web browser that supports HTML5 video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

Duration 0:00

Loaded: 0%

Stream Type LIVE

Remaining Time -0:00

1x

This is a modal window.

No compatible source was found for this media.

Beginning of dialog window. Escape will cancel and close the window.

End of dialog window.

遂溪岭北工业园区。记者 李嘉斌 摄

推进智能化改造、推广工业互联网应用、促进上云上平台、建设公共服务平台、强化产业集聚发展……两年来,我市大力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等“五大产业发展计划”,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充分调动企业技改积极性,助力企业提升装备、工艺和管理水平,积极应对转型升级阵痛期的挑战。

今年上半年我市技改专项资金项目库已入库项目73个,备案项目63个,计划总投资22亿元,全年要推动200家以上工业企业开展技改。如今,我市越来越多的传统企业,正在通过转型升级,迈出发展“加速度”,迎来发展的“春天”。

廉江经济开发区佛山顺德(廉江)产业转移工业园。记者 吴智恒 摄

亮点成效:传统企业迎来新时期发展“艳阳天”

在我市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小家电产业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例子。小家电产业曾是我市传统优势的“王牌”产业,在国内国际声名远扬。近年来经过技改的“阵痛”,逐渐破除“瓶颈”,如今正朝着转型升级的“康庄大道”快速迈进,近两年来我市的小家电产业转型升级取得了显著成效。

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制造水平不断提升。全市90%的规上小家电生产企业都开展了技术改造,生产从劳动密集型向自动化、智能化转变,威王电器、华强电器、龙力电器等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2011年还不足5亿元,到2018年均超过10亿元。省小家电制造业智能制造区域创新中心在湛江筹建,由珠海格力智能装备有限公司牵头,多家企业共同出资,按照市场化运作,将有力推动我市小家电产业实施产业链协同和创新协同,促进小家电产业集群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

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如今,我市拥有5个中国驰名商标,12个广东省名牌产品,20个广东省著名商标,建成4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5个省级工程中心,获得400多个国内外产品质量认证和400多项专利。

产业链条日趋完善。我市形成了从产品研发——模具制作——配件生产——成品总装——质量检测——物流配送和内外贸易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产品逐渐从单一电饭锅产品向电饭锅、电热水壶、电冰箱、电磁炉、高端音响、电子烟等多品种转变。

集群效应逐步显现,廉江市九洲江工业园聚集了120多家家电和零配件生产企业,年产电饭锅7000万只、电水壶1.2亿台、电冰柜20万台及其它零配件,成为全国最大的电饭锅整机生产基地,产业园区先后被省授予“广东省小家电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广东省火炬计划智能化节能电饭锅特色产业基地”和“广东省小企业创业基地”称号。

2018年底,全市生产及销售家用电器的企业共 4082家(其中生产企业565家,销售企业3517家),其中从事家电研发、制造、组装、销售及上下游紧密配套的企业共830多家,规模以上家电制造企业122家。

我市小家电企业的“大家庭”成员越来越壮大,龙头企业业务收入翻倍加速增长,获得的头衔和荣誉越来越多……这些喜人的变化,都见证着我市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成效,通过转型升级之路,我市传统企业迎来了新时期发展的“艳阳天”。

龙健高新科技产业园内,工人正在组装钢琴。 记者 郎树臣 摄

广东龙力电器有限公司忙碌的电水壶生产线。本报记者 郎树臣 摄

部门解读:多措并举推动转型升级

“两年来,我市不断加大技术改造扶持力度,目前,全市90%的规模以上小家电生产企业都进行了技术改造,取得了良好成效。”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市财政每年安排1亿元专项资金,通过事后奖补、股权投资等方式,重点支持家电企业用智能生产线、机器人更新设备,用新技术改造生产工艺。

2015年至2018年5月,家电产业技改备案项目92个,计划总投资20.61亿元,其中省级技改专项资金扶持项目24个(总投资8.56亿元),安排财政资金12771万元(2018年安排4800万元);市级技改专项资金扶持项目22个(总投资3.28亿元),安排财政资金2170万元。努力是有成效的,我市家电生产从劳动密集型向自动化、智能化转变,企业竞争力有所增强,规模不断壮大,威王电器、华强电器、龙力电器等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2011年还不足5亿元,到2018年均已超过了10亿元。

去年9月,在省工信厅大力支持下,广东省小家电制造业智能制造区域创新中心在廉江经济开发区(产业园)建设,作为15家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之一,也是粤西唯一一家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小家电制造业智能制造区域创新中心相关职能按照市场化运作,由珠海格力智能装备有限公司牵头,东莞中睿智能设备有限公司、广东龙力电器有限公司、广东威王集团有限公司和广东华强电器集团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共同出资,于2019年3月注册成立了广东国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通过实施产业链协同创新协同计划,促进小家电产业集群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计划利用3年时间推动湛江100家规模以上家电企业实施智能化转型,其中2019年20家,2020-2021年80家。

今年,我市大力推广工业互联网应用,将联合优质服务商深入合作,重点打造小家电集群工业互联网行业平台,为产业集群内企业提供“低成本、快部署、易运维”的工业互联网应用服务。选取加入工业互联网行业平台内10-20家具备典型示范效应的中小企业打造数字化转型示范,形成适合本地企业、具有推广价值的解决方案,为其它企业提供数字化转型经验,以点带面广泛带动集群内企业“上云上平台”,提升企业数字化管理与技术能力,加强产业链协同和产业集群整体竞争力。

“除此以外,我市还积极举办政金企对接会,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搭建沟通平台和渠道,缓解企业融资难。同时,大力推进小家电集聚发展,希望推动传统产业更好更快地实现转型升级。”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说道。

广东华强电器集团有限公司多功能电饭锅展示厅。记者 郎树臣 摄

龙健电子车间的技术员在工作中。记者 李嘉斌 摄

实例展示:技改助推企业转型升级

走进广东华强电器集团有限公司的智能自动化车间,里面的工人不多,倒是多了不少自动打包机器人、码垛机器人等不同类型的机器人在勤快地作业,速度快且整齐。华强电器的董事长陆锡章站在公司工业互联网总控中心的大屏幕前,公司的注塑车间、表面车间、冲压车间、总装车间的厂房监控一目了然。

“我们各个车间实时的设备信息、质量数据、异常状态、生产进度、能耗情况、现场视频监控,都可以在这里非常清楚地了解到。”陆锡章说,所有车间的数据都互联互通,在这里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机器有哪些异常。比如,家电产品在制作过程中对温度的要求很高,如果碰到异常就会现场“报警”,产品的合格率大大提升。公司进行技改以后,不仅人工成本大大降低,标准化的生产也使得产品质量大大提升了,产品合格率从以前的95%提升到99.5%。

“前段时间我出国了,也可以随时在手机了解车间的生产情况,非常方便。”陆锡章笑着说,以前需要人工统计的时候,一般都要隔一天才能有统计结果,现在有了工业互联网以后,变成了无纸化、数字化。每天生产的进度、产品完成率、机器设备状态都可以随时一目了然,既可以在大屏幕上看到,也可以在电视上甚至手机上看到。

陆锡章介绍说,工业互联网实现了人机料法环互联互通,生产全过程实现数字化、实时化、透明化管理,让华强有了一个新的管理平台,整个工厂管理数字化,这种轻量高效的信息化系统协助华强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减少对人依赖、打通信息孤岛,生产数据一目了然,让数据链接创造价值。

“我们传统产业要不断转型升级,才会有更好的发展和出路,”陆锡章说,公司每年在研发方面投入的资金占销售总额的5%以上,坚持质量优先、个性时尚、实用经济的产品创新模式,积极朝着工业互联网及智能制造标杆应用迈进,在电饭煲行业取得了突出成绩。

接下来,公司还将筑巢引凤,高薪招聘互联网人才;与院校、智能化研发机构合作,聘用数据专家及网络安全专家,实现全面的生产升级转型,实现全程自动化、高效率的智能生产,为打造成为广东省互联网标杆示范企业奠定基础。

华强电器车间全自动装箱机在作业。记者 李嘉斌 摄

廉江经济开发区佛山顺德(廉江)产业转移工业园内,工作人员正在为产品进行检测。 记者 吴智恒 摄

专家解读:“产学研金政用”合力推动转型升级

“当前,对于全球价值链高端产业的争夺日趋激烈,传统产业势必要加强转型升级,提高产品附加值,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立足。”岭南师范学院商学院工商管理系主任陈臻副教授表示,以前,我市很多传统产业长期在价值链低端徘徊,现在要摆脱单纯为外商做贴牌赚加工费的境况,获取更多产品附加值,对传统产业进行转型升级尤为重要。

陈臻指出,以往,我市传统产业过于偏重生产,在品牌塑造、销售渠道方面的创新等方面不足,在价值链上获取的附加值不高。经过近年来的技改后,我市的传统产业发展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是,转型升级之路依然漫长,小家电产业要打开更多新兴市场,还要继续下功夫。

“转型升级不只是生产技术的提升,还包括软资产的革新。技术再好,如果没有品牌和渠道的创新,也只是沦为帮他人做嫁衣、单纯走量的红海模式。”陈臻表示,为此,还需要加大宣传力度,培育多个至少让我们本地人都能知晓的品牌,才能把“湛江制造”的名号打响。

此外,陈臻指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非常关键的一点是,“产学研金政用”这六个方面都需要打通。现在政府打通了产业和金融机构,让中小企业融资不再那么难。但高校、研究所还有一些高端技术和人才没有被充分利用。企业也没有和高校充分对接,利用高校资源深入了解用户需求。下一步,建议继续构建相关平台增加彼此合作。

陈臻表示,新的商业环境、新的产业特点、新的消费模式,也要求我们必须抛开过去的成功经验和路径依赖,以新的产业思维、以混改的思路、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方式来思考经营和发展的问题,来推动发展方式的转变和增长动力的转换。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1 3dmx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