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新泾有一处菜场,正在悄悄登上各大美食公号、小红书博主的版面。这里未经装修、并不文艺、更谈不上服务与体验,岁月留下的痕迹为菜场的“阡陌”之间增添了几分颓败的美感。
据说,之所以可以征服无数挑剔味蕾,是因为在这个菜场一段100米不到的走道里,密集排布了多达33家熟食店。
不夸张地说,哪怕每天只买这里的熟食。半个月菜色完全不重样也可以轻松做到。
这就是北新泾居民从不外传的秘密美食基地:嘉荟市场。
2021年4月15日,《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前往嘉荟市场,实地品尝采访。
重庆凉拌菜,上海爆鱼,东北大饼…嘉荟市场里的熟食区店铺品类很杂,不管胃口好不好,预算高或低,一圈逛下来总能置办好晚餐所需。
走油肉,百叶包,盐焗鸡,酱肘子……光看一家店铺的菜色,就让人搞不清楚老板入的是哪门哪派。
各种“糖醋”“奥尔良”,胜在浓油赤酱,是慰藉打工人一天辛劳后简单的快乐。
天天抬头不见低头见,各自守着一爿店,同质化竞争是很要命的。老板们使出八仙过海的功夫,让百米不到的小街琳琅满目,这样逛起来、买起来也就很有效率。
即使光线昏暗,也要戴着墨镜扎台型,毕竟在这里买菜还是容易遇到熟人的。嘉荟市场是上海爷叔们傍晚时段社交的江湖。
这是一家新店,高压锅电磁炉现做焖鸡也算有些噱头。一群爷叔围着一排锅子先是热烈争论一番,接着统一陷入长久的沉思,连表情也变得一起凝重起来,那一刻,在锅盖出气口节奏和韵律都十分单调的喷气声中,时间流动到爷叔们的身边时停止了。
好吃是嘉荟市场的第一属性,但它的有趣不止于此。
过去,嘉荟市场叫三合一市场,具体哪三合一,记者在网上掘地三尺也没有考证出准确的说法。根据实地的探访推测,所谓的三合一有可能是轻纺市场、生鲜菜场、熟食群落三个品类合一的意思。
三合一开了几十年,保留了许多现在难得一见的传统市场味道。小街小巷里各色店铺鱼龙混杂,灯光效果怪奇,很有一番赛博朋克的画风。
狭窄的过道灯光红红绿绿,恍惚间有了点旺角街头的味道。
香纸店、茶叶店,老板都在灯光的色彩上不走寻常路,哪怕是路过都感觉要被吸入另一个次元。
熟食店隔壁卖女装,市场确实很“三合一”。
小巷里的烟火气是视觉的,也是嗅觉的,总之很直观。
阿姨坐在裁缝店门口“噶讪胡”,一会儿抬起屁股就可以去旁边把小菜买好了。
嘉荟市场的生鲜区也好。面积适中,很好逛;东西品类全,很新鲜。一个上海标准菜场里该有的东西,粮油米面,蔬菜水果,肉类海鲜,这里全都有。
在上海的餐饮界,有一条颠扑不破的铁律——旧小区聚集的地方,很容易孕育“出圈”的美食集散地,甚至培植出火遍上海的网红美食品牌——彭浦新村的炸串儿就是明证。
究其原因也很简单,市中心寸土寸金,高大上的商场是资本游戏的乐园,那些接地气的、价格亲民的美食很难在这些商区有一席之地。
而在那些城市“蛋白区”或者居民生活聚居区,店铺租金相对便宜,人流却十分密集,个体商户就有条件,有空间去好好打磨自己的产品;而且只要这样做了,就能够获得极强的客户黏性,老客户反复上门消费,也促使商家有意识地去稳定自家产品的出品。
嘉荟市场,地处市区的边缘地带,相比起那些既想保留住烟火气,又要精装修的小菜场,这个原生态的菜场,存留的是市井本真的样貌。
栏目主编:张春海 文字编辑:张驰 题图来源:董天晔 图片编辑:张驰 编辑邮箱:8903168@qq.com
上观新闻 董天晔 摄影报道 视频采制:董天晔
来源:作者:董天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