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石油报
俗话说:
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
吃饭看似是生活中一件平平无奇的事
但它不仅给我们补充体力
也给予我们快乐
作为合格的“干饭人”
石油人早已练就一身本领
在各种场景下解决吃饭问题
今天,油宝为大家揭秘
石油人如何花式干饭
最“野”的饭
这是在毛乌素沙漠腹地,川庆钻探长庆井下二氧化碳队奉命执行压裂任务。
经过五个小时的奔波,执行任务的压裂车依次进入钻前道路。由于沿途村镇街道狭小,无法停车吃饭,弟兄们只能饿着肚子继续奔向井场。
下午一点,经过漫长的等待,车载电台终于传来了停车吃饭的消息。一份盒饭,一杯水,在草地里一字摆开,一顿饭就这样狼吞虎咽地解决了。
快乐的生日工作餐
这是在中国石油渤海钻探90022钻井队作业现场。
在一线钻井队,井在哪里,饭桌就在哪里,快乐就在哪里。
4月6日,渤海钻探第三钻井公司90022钻井队副队长魏新华迎来了自己36岁生日,然而当天井上要进行搬家作业,队上特意为小魏加了餐。
魏新华坐在沙石地面,摆出杂技般的姿势,将饭菜放在腿上,开心地享受这顿短暂、丰盛的“大餐”。他说,这是他在井队12年最难忘的一顿饭。
最赶时间的饭
这是在中国石油辽阳石化熔喷无纺布生产设备施工安装现场。
2020年4月5日,辽阳石化熔喷无纺布生产线首批设备按时到货,拉开了现场24小时不间断安装的序幕。
所有参与安装的人员披星戴月,连续奋战,不敢有丝毫停歇,就连吃饭也在争分夺秒。他们与时间较量,在与疫情赛跑,只为生产线能早日投产,尽早向社会供应平价口罩核心材料。
“豪横”的加班饭
这里是中国石油大庆石化变电所。
装置大检修时,加班加点是常事儿。在一次供电系统检修的任务中,为了抢工期、保进度,80多名员工连夜奋战,到了半夜11点时,变电所里仍然灯火通明。
此时,大家的肚皮也都开始“打鼓”了。幸亏车间早有准备,将80多桶泡面分四批端上了饭桌。为了及时供应热水,临近的3个班组把微波炉、电磁炉都拿出来应急,那场面只能用四个字形容——太壮观了!
戈壁“风味”大餐
这里是新疆巴里坤县,在库参1井搬家途中,石油人在戈壁中午餐。
搬家路途遥远且一路沙尘,为防止陷落虚土沙堆中,负载着地质房的平板车只好缓慢前行。临近中午,身处戈壁,石油人从车上找了几张硬纸板铺在荒地上,将准备好的馕、咸菜、矿泉水一一摆上,午餐开始。
戈壁的尘土在风的吹送下粘在馕和咸菜上。没有大鱼大肉,有的是和同事们边吃边玩笑的爽朗。不到20分钟,午餐结束,收拾干净后他们又继续赶路。
“无碗式”干饭
这是在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准东采油厂作业现场。
新疆油田准东采油厂探井作业区T301-H井连续油管清蜡作业正在紧张进行。午饭时间到,员工黄继中“无碗式”干饭开始了,拿他的话来说:这样吃才有味道,吃的香、吃的快。
时间就是金钱,在油田上时间就是产量。其实他们就是想快快吃完饭,将节省的时间全部投入到夺油上产的这场“战斗”中。
海拔3800米的“高能”饭
这是在中国石油四川销售色达加油站。
色达加油站位于海拔3800米的高原上,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恶劣的周边环境让这里常年“寸草不生”,平日里想要吃上一口炒青菜也很困难。
阳春三月,在室外气温仅零下二十度的站房里,员工们正在为“储粮”做准备,这次他们的目标是200个包子。
傍晚时分,大家围着刚出锅的肉包子开始了晚饭。肉包配上火辣的料汁,就是高原石油人补充能量、对抗寒冷和饥饿的“武器”。
最接地气的饭
这里是中国石油抚顺石化装置检修现场,检修人员正在工地现场吃午餐。
4月5日,抚顺石化装置大检修全线铺开。面对繁重的施工任务,抚顺石化工建公司统筹安排员工每天的作息时间,全面提高工作效率。
为了确保作业进度,每天中午,检修人员基本就是拿着盒饭、矿泉水在施工场地周围席地而坐。匆匆吃过午饭,他们又马上投入施工作业。
温馨的年夜饭
这是在中国石油大港油田采油一厂。
2021年2月11日,除夕,作业四区的几位80后员工与90后研究生新员工就地过年。
由于时间匆忙,他们买的都是熟食、干果和水果,但大家一起清洗、分切、装盘,为这特殊的年夜饭忙得不亦乐乎,更有两位新员工第一次用电磁炉亲手煮年夜饺子。
室外寒风凛冽,室内暖意浓浓,充满着家的温馨。农历新年的钟声敲响,大家一起举杯共同祝愿大港油田发展更好!
看了这么多石油人的饭 你觉得他们的伙食怎么样? 你工作中最难忘的一顿饭是什么样的?快来评论区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文:单嘉钰
素材来源 | 辽阳石化 刘涛;大庆石化 李鑫;新疆油田 孙建东;大港油田 胡丽莉;西部钻探 王芳;川庆钻探 王川 常克语;四川销售 李悦;渤海钻探 左磊;抚顺石化 赵钰 赵彦
平台编辑:王聪 李博 杨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