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立彪
针对当下市场热销的号称具有脱糖、降糖功能的电饭煲类产品,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以下简称总台)近日进行了一次对比实验,结果令人唏嘘。
总台记者从网上选购了一款标价319元、品名为“智能降糖煲”的电饭煲产品,及一款普通电饭煲产品,带到北京市营养源研究所请专家进行对比实验。专家选取12名志愿者分两组分别食用两种电饭煲做出的米饭,对食用后人体血糖变化情况进行“双盲”测定。从静脉取血测定的血糖指标数据看,普通电饭煲组的最高顶点是8.79,脱糖电饭煲组的最高顶点是8.56。专家表示,两者的差异在统计学意义上可以忽略不计。也就是说,对于人体血糖的影响,两个电饭煲都不具备功能性。
就这个结果,专家进一步解释称,大米中75%是淀粉,淀粉是一种多糖,需要经过十分复杂的消化分解,最终变成葡萄糖,才能够被人体吸收利用。所谓脱糖电饭煲想要通过“洗掉”淀粉的方式阻止人体血糖提升是很难办到的。此举还会导致部分水溶性维生素等营养成分流失,对人体健康反而不利。
就这个结果,此前就认为脱糖电饭煲不靠谱的网友,现在更加确信这东西就是“智商税”产品。而法律人士则表示,降糖原本是常用医疗术语,一些商家将其嫁接到电饭煲商品宣传和名称上,在实际应用中却很难达到所宣传的效果,这违反了我国相关法律关于除医疗药品、医疗器械外一般商品禁止宣称治疗功能的规定,涉嫌虚假宣传和误导消费,甚至可能构成消费欺诈。
不过,对于总台的对比实验及专家给出的结论,也有网友并不认同。其质疑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测试的脱糖电饭煲仅一款,不具代表性;选取米种单一,因为米种不同对脱糖的效果也不同;志愿者人数太少,在涉及医学领域的测试上,失之严谨和严肃。
这种质疑也得到许多网友的支持。正所谓“科学就是质疑一切,包括科学本身”,总台的这次对比实验,以科学标准衡量,的确值得商榷。而事实上,关于脱糖电饭煲的对比实验,之前早有人做过,结论却不尽相同。仅凭一次并不严谨的实验结果,直接给所有脱糖电饭煲都贴上“智商税”标签,未免有些以偏概全。
各种实验,结果不同,其中最大的一个变量,还是产品本身。而能对实验结果产生明显影响的,是基于不同原理设计生产的产品拥有不同结构及由此形成的不同功能。有业内专家分析指出,脱糖电饭煲的问世与出发点绝对是善意的,而最初一些厂商研制这种产品也确乎是用心的并有一定效果的。与现在市场流行的IH电饭煲和发芽电饭煲一样,脱糖电饭煲也是最先由日韩企业发明推广并在本土流行一段时间后,慢慢进入到中国市场。当中国消费者开始追捧,形成巨大市场需求,国内一些厂商就心动起来,争相“抄作业”,推出自家产品抢市场。不过,许多“抄作业”的学生并不认真用心,只抄了样子没抄到精髓和核心技术,通过大量投放产品把整个行业市场的价格体系给打乱了。总台网购用于对比实验的那款产品,从价格判断,应该是最低端的“抄作业”产品。如果总台下点本钱采购一款售价更高一些的高端脱糖电饭煲产品,对比实验的结果或许会有所不同。
明白了上述道理,就该知道脱糖电饭煲是不是“智商税”产品了。当然,如果觉得自家的智商够用,面对脱糖电饭煲厂商“降糖一半”“脱糖70%”“米饭敞开吃”等各种花式宣传,信不信,信多少,也该有个评判。要知道,米饭再怎么脱糖,最后的主体依然是碳水构成的米粒,依然拥有大量可以转化为糖的淀粉。而且,所有电饭煲的脱糖操作,都会“脱”掉一部分维生素、蛋白质等营养物质,从而降低其价值。
最后提醒一下,脱糖电饭煲之所以产生,与时下一种将米饭列为“不健康食品”“垃圾食品”的“风尚”有关。若依循这种“垃圾”思路,天下恐怕再无健康主食。正如有学者所说:“其实并没有真正的垃圾食品,只有垃圾的饮食方式和种类配比。”在这种情况下,害怕升糖、长胖的人,与其在信不信、买不买脱糖电饭煲问题上纠结,不如改变一下饮食习惯——就像饭桌上那句劝人的老话:来来来,吃菜吃菜,多吃菜!
作者:胡立彪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 中国质量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