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下电饭煲srafy181(松下电饭煲sr-df181说明书)

松下电饭煲srafy181(松下电饭煲sr-df181说明书)

首页家电维修电饭煲更新时间:2022-04-04 03:19:27

2019-11-07 08:26

本报赴上海特派记者 李司坤 张 阳

编者按: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简称进博会)5日正式开幕,代表着全球最先进水平的各种顶级展品出现展会现场。游走于本届进博会的展区里,《环球时报》记者最大的感受是,各家企业的展品离我们不再那么遥遥无期,这些目前看似科幻的技术已经或者很快就能进到寻常百姓家。

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举办地——上海国际会展中心,外观很像一片壮丽的四叶草。四片“叶子”分八瓣,其中装备展区独占其中两瓣,足以看出它在本届进博会上的分量之重。《环球时报》记者行走在装备展区,随处可见各种大型机械装备。穿梭在各种狰狞的“金属怪物”中间,满满的科技感和力量感简直要冲破展区棚顶。

在莱奥纳多集团携手金汇通航、中美洲际的共同展厅中央,三架被称为“空中120”的意大利进口救援直升机很是夺人眼球。但与展厅对面的法拉帝FSD195型高速巡逻船相比,这三架威武的直升机也瞬间失去了光芒——这艘巡逻船堪称本届进博会上最大的展品。

这艘在展厅里显得如同巨人般的巡逻船来自意大利,该船长20米、宽5米、高6.8米,满载38吨,浑身披着白灰迷彩,看起来富有进攻性。据展馆工作人员蔡乐介绍,这是该巡逻船在亚洲地区的首秀。该船最大特点就三个字:轻、快、稳。在“快”方面,该船船速可达55节,相当于时速100公里,远远超过国内同类游艇。在“稳”方面,该船采用的压浪板、质量平衡技术使它在海上快速冲锋的同时,还非常平稳。另外,该船一改传统游艇采用钢铝或玻璃钢材料的建造传统,而是由玻璃钢加碳纤维复合材料制成,总质量比同类型船要轻得多。除了可作为游艇,它还可作为海警船等公务船使用。

伟大装备的诞生必须依靠组装。在装备展区,《环球时报》记者注意到,主打组装设备的厂商,都已经实现纯机械化,完全无须人工助力。在工业机器人领域有着悠久历史的日本株式会社“不二越”的展厅内,记者看到工业机器人组装汽车的惊人实力:在一个车架两边各分布有4支乳白色的机械臂,远远望去,仿佛汽车落入一只巨型钢铁蜘蛛的“魔掌”之中。8支机械臂同时启动,有的抓起发动机盖,有的抓起一扇车门,在其他机械臂的配合下,不到半分钟,发动机盖和四扇车门就组装完毕了。

展区工作人员周国杰告诉《环球时报》记者,这些机械手臂其实是该公司生产的超高速点焊SRA系列机器人,它们在运作过程中除了前期调试和中间维护阶段,正常生产过程中不需要人工介入。此外,除了用于焊接、组装等传统机械制造领域,该机器人还可用于电子行业的小零部件搬运,甚至可用于医疗领域,如细胞培育设备等。周国杰还透露,早在1969年该公司就生产出第一台机器人,“那时候,可能目前国际知名的机器人厂家还没有开始生产呢。”

各个展厅里,这样配合默契、高度精密的工业机器人还有很多。无论是自动穿针引线的刺绣缝纫机,组装汽车举重若轻的大型机械臂(①),还是像人手一样逼真灵巧的机械手,都完美地颠覆了“制造业只能是枯燥无聊”的古板印象。

不少观众围拢在一台机器人前不停拍照,吸引了《环球时报》记者的好奇。挤进人群,记者看到这台机器人挥舞着与人类几乎一样的双手,一手做出操控方向盘的动作,另一只手还在控制档杆,活脱就像一位“老司机”(②)。

据《环球时报》记者了解,这款机电一体化机械手来自于德国的雄克公司,是专为辅助机器人和服务型机器人而研发的,它在尺寸、外形和灵活性方面与人手的相似程度极高。五个手指上共装有9个驱动电机,控制20个关节完成一系列的抓取操作。

雄克的自动化专家向《环球时报》记者介绍说,“绝不能仅将人手定义为一种灵活搬运工具。与工业机械手不同,用户对于仿人机械手产品会注入情感因素。在需要机器人模仿人类搬运方式的任何地方,仿人型的抓手总是很受欢迎。”

进博会展出的机器人也并非个个都是冷冰冰的“金属怪物”。首届进博会上的明星机器人——欧姆龙FORPHEUS乒乓球机器人也再次亮相。如今它装备有升级的摄像头和传感器、更高阶的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高速高精度的同步传感、六轴机械臂等,不仅可以与人对打,甚至还能做出乒乓球运动员级别的削球和弧圈球等高难度专业动作。

英飞凌带来的拥抱机器人(③)也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这个人形机器人装满各种电子器件,接线外露,其貌不扬,但它却是机器人界的“表情帝”,它集成了3D打印、语音识别,并拥有自己的“神经系统”,不仅会笑会闹,还会害羞卖萌。据了解,参展进博会也是这款人形机器人的“中国首秀”。

此外,为迎接即将到来的老龄化社会,松下推出能协助老年人行走的机器人,既可以满足老年人独立行走的需要,又能保障安全。蔡司医疗搭载4K和3D外视技术的机器人手术显微镜,可精确聚焦病灶进行锁定,是医生在开颅手术中的好帮手。

在与展商的交谈中,《环球时报》记者能明显感觉出他们对于进博会这个展示舞台由衷的喜爱:雄克中国区总经理杜尚俭说,参加完首届进博会后,仿人五指机械手的销量翻了好几倍,本届展会已有5家企业和20多家科研机构前来洽谈合作。进博会给参展企业带来实实在在的收获。

让“吃货”满足的黑科技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本届进博会上的不少黑科技,都可以让喜好美食的“吃货”们大饱口福。更重要的是,《环球时报》记者了解到,这些黑科技距离我们的日常生活已经不再遥远。

近年人造肉成为各国关注的热门话题。在科技生活展区,《环球时报》记者见到以人造肉而闻名的美国企业Impossible Food(不可能食品)。在该企业的展厅内,一名厨师正在铁板上煎着20来个“肉饼”(④)。从外观上看,这些“肉饼”与麦当劳、汉堡王的牛肉饼并没有多大区别,但“煎肉”产生的气味与在麦当劳餐厅里闻到的味道还是有所差异。

《环球时报》记者从一位名叫埃斯特的工作人员手中接过一个夹有“人造肉饼”的汉堡包。一口咬下去,乍一尝,味道几乎可以“以假乱真”。《环球时报》记者开玩笑地问埃斯特:“你是不是用真的肉饼在骗我?”埃斯特笑着回答说:“很多人都这么问过我。”

细品过后,记者还是发现人造肉与动物肉在口感上的区别:人造肉没有动物肉的密实感,肉的弹性也相对逊色一些。但总的来说,人造肉还是颠覆了记者对它的想象,惊艳感满满。“不可能食品”的创始人帕特里克·布朗是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生物化学系的名誉教授。他告诉《环球时报》记者,这种“人造肉”在大类上属于“植物肉”,而非人工合成的“培养肉”。目前该公司生产的植物肉在美国的价格和优质牛绞肉差不多,“虽然不像大众市场那么低,但是比很多高档牛绞肉的价格要低。”他给记者罗列了“不可能食品”生产的植物肉中的成分:来自大豆和土豆的蛋白质,葵花油、椰子油,一种叫甲基纤维素的植物纤维,氨基酸、维生素以及一些简单的营养物。此外,布朗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他们还往植物肉中加入了一种血红蛋白,这会使肉变成红色,并带有一丝血的腥味。“烹饪时的化学反应所产生的香气和味道都是由这种成分催化而来。”

布朗表示,相比动物肉,植物肉的一大优点是对环境的影响极小。该企业的一份宣传手册显示,如果用“不可能食品”的产品替代中国生产的牛肉,一年节省的水资源可以填满一个太湖。

在施耐德电气的展台上,工作人员热情地邀请《环球时报》记者品尝“定制化饮料”:只需通过手机扫码就可以现场在生产线上下单,定制出个性化口味的饮料,并追踪生产数据和能源消耗数据。这套定制饮料生产线其实是在向观众展示绿色制造的理念。据展台的工作人员介绍,该生产线不仅可以实现灵活排产、订单管理、定制化生产、配方管理,还能够进行订单追踪、电子批记录等,以满足食品饮料行业的专业需求。

类似用黑科技武装起来的美食还有很多。例如源讯的物联网咖啡机可以借助人脸识别技术了解你对咖啡的喜好,推荐不同的咖啡;思爱普设计的企业智能方案,则将咖啡制作送上智能云端。

责编:李文瑶

版权作品,未经环球网 huanqiu.com 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1 3dmx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