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下电饭煲srl15h8怎么样(松下srl15h8电饭锅)

松下电饭煲srl15h8怎么样(松下srl15h8电饭锅)

首页家电维修电饭煲更新时间:2022-04-05 17:48:55

今年以来,无人超市、无人酒店、无人驾驶车、无人工厂……各种人工智能黑科技的刷屏频率是越来越密集了。

先带大家重温一下两座最近火爆朋友圈的无人工厂视频。

第一个是无人饺子工厂。

首先是和面,做成饺子皮

然后是包饺子

分装打包

低温速冻

封装

最后装箱子准备运往全国各地

一气呵成有没有?

还有下面这个,无人快餐工厂。

自动淘米、煮饭、炒菜

将饭和菜分别装到餐盒里

密封打包

等待发往全国

三年前,谁曾想过这些黑科技会这么快的就渗透进我们的生活?

据悉,中国最大的劳动力密集型工厂富士康,现在已经布局了超过4万台工业机器人,机器换人的三步走战略已经进入到了第二步的深化阶段。

2015年的时候,世界上每生产4台机器人就有一台在中国,到今年,这个数字增长到了每3台就有一台。

按照目前的增速,预计到2020年的时候,世界上一半的机器人都将布局在中国!

十年前房地产大发展的时候,曾经流传一个笑话——

世界钢铁产量排名,第一中国(不包括河北省),第二河北(不包括唐山市),第三唐山(不包括瞒报产量)。

或许也不算笑话,因为那时候的中国钢产量超过了世界的50%。

而在这个十年,中国土地上最大的奇迹,则是人工智能、机器人等高科技产业的飞速发展,三年之后,类似的笑话将会被移植到机器人产业。

当然,目前的中国高端机器人市场,仍然被所谓的机器人四大家族垄断着。

瑞典ABB、日本发那科、德国库卡、日本安川。

哦,对了,库卡已被美的收购,后者上半年又收购了一家以色列机器人软件公司Servotronix,正在图谋成为全球最大的自动化工业集团。

当然不止美的,在A股的上市公司里,我们就曾分析过汇川技术、海康威视、巨星科技等多家公司在机器人领域的布局。

今天的主角,埃斯顿(002747),则被誉为A股的小发那科。

1

日本发那科,是全球机器人行业盈利能力最强的公司。

根据2015年的年报,发那科的毛利率超过50%,净利率超过25%,比四大家族的另外三家都要高出一大截。

之所以挣钱能力这么强,主要的原因就在于发那科能够生产机器人的绝大部分核心零部件,比如伺服器、控制系统、机床等等。

协同效应和闭环生态,使得发那科的成本控制能力和议价能力都超强。

国内的机器人公司这几年在政策补贴潮流下,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但老实说,其中绝大部分都不过是投机之辈,惦记着那点补贴资金罢了。

能够有点本事,打进高端市场的本土机器人公司,放眼神州大地,实在少得可怜。

即使号称是国产机器人的“四小龙”(新松机器人、埃斯顿、埃夫特、广州数控),也未必尽如人意。

比如新松机器人,号称本土机器人行业的龙头,A股名字干脆就叫“机器人(SZ,300024)”,噱头十足。

但实际上呢,新松的业务集中在中下游的本体组装和系统集成,技术含金量并不高,能够做类似业务的公司中国少说也有几百家。

而埃斯顿,核心竞争力却是高端的六轴机器人(销量占比在50%左右),这一块能做的本土同行屈指可数。

并且,埃斯顿的机器人零部件,80%都是自己研发、生产的,这一点也跟发那科很像,什么伺服系统、控制器、传动系统、算法,绝大部分都是自产自销。

关键零件中,只有RV减速器是采购日本的纳博特斯克,因为采购量大,已经成为了纳博特斯克在国内最大的客户,议价权也就出来了。

我们对比一下两家公司的研发投入占比:

新松的近年研发投入占比一直徘徊在4%上下,而埃斯顿却保持在9-10%之间,高出了一倍之多。

一个简单的数字,就将两者的本质区分开来了,后者是一家典型的科技驱动型公司,而前者不过是一家传统劳动密集型的组装工厂罢了。

正是这种本质的差异,导致了在本土机器人高歌猛进的2017年上半年,两家公司的业绩形成了鲜明的反差——

机器人,营收同比增长15%,扣非净利同比增长1.35%;

埃斯顿,营收同比增长71%,扣非净利同比增长57.82%!

谁才是本土机器人行业的龙头,一目了然。

2

埃斯顿之所以被认为是小发那科,除了都是专注于高端领域,拥有相对完善的上游零部件研发能力,成长路径也极其相似。

发那科成立于日本战后的1956年,最早是做步进电机的,然后切入数控机床领域。

随着日本工业化需求的起飞,发那科到1971年的时候就已经成了全球最大的数控机床生产商。

接着,IT革命来了,发那科敏锐的意识到其价值,在全行业中最早将硅谷的芯片和软件技术引入到机床领域,于是就成了“伺服系统和控制器”。

看看下面这张图。

机器人产业上中下游,分别是核心零部件、本体生产商、系统集成商。

下游系统集成商的门槛在于对市场需求的理解,技术要求不高,竞争激烈,中游纯粹就是个组装厂,门槛更低。

这两环节其实毛利都不高,难就难在上游的核心三大件:减速器、伺服系统、控制器。

以伺服系统为例,2013 年度,以安川、松下、三菱为代表的外资品牌占比超过80%,国产品牌市场份额尚不足 20%。

而发那科,因为是做步进电机,也就是减速器起家的,又在业内最早研发伺服系统和控制器,一下子就集齐了三大件。

垄断了上游零部件,再向下延伸,就相当于顺水行舟,降维打击!

埃斯顿也有着类似的发展路径,和绝大多数本土机器人公司都不同,他最早就是做机床数控系统出身的。

(资料来源:招股说明书)

数据显示,到2013年的时候,埃斯顿的金属成形机床数控系统在中国市场的占有率已经达到了88.92%。

已是极致。

随后,他将触角蔓延至电液伺服领域。

正如我们所知,伺服系统基本是外资品牌的天下,能够打进这个领域的本土公司极其有限。

而凭借着高研发投入和专注,埃斯顿做到了。

目前,国内金属成形机床领域的主要厂家基本都成了埃斯顿的客户,其数控折弯机和数控剪板机的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 70%左右。

更重要的是,从机床数控系统到机床电液伺服系统,埃斯顿完成了一次质的跨越,工业机器人行业的大门已经为他敞开了。

所以,从2012年开始,埃斯顿正式大步跨进工业机器人领域。

事实上,到2015年的时候,埃斯顿工业机器人业务的营收也不过7884万元,占比仍然很小。

但是当核心技术突破了,其他的一切都迎刃而解,你能体验到什么叫势如破竹。

这一年,其机器人业务的增速是98.55%。

3

上市之后,趁着国内机器人概念的火热,埃斯顿成功的募得了一大笔的资金,这给了他成为“中国发那科”的雄心又多了一对翅膀。

2016年2月,收购从事机器人3D视觉技术研发和生产的意大利Euclid Labs SRL,在机器视觉应用方面做好技术储备;

2017年2月,全资收购英国TRIO,后者在工业自动化和运动控制领域深耕近30年,高精运动控制器是它的强项;

2017年4月,入股BARRETT,后者专注于微型伺服驱动器(5cm大小)、人机协作智能机器人和医疗康复机器人研究与制造。

国内方面,2016年收购了上海普莱克斯和南京锋远,主要为了扩张下游产品线,切入主流的汽车整车厂客户。

目前,埃斯顿的客户包括海尔、格力、海信、华为、众泰等厂家。

六轴工业机器人产能只有2,000台套,新厂房建设中,预计19年运行,一期是5,000台套的目标,远期产能是15,000台套。

8月29日,埃斯顿发布2017年中报,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4.19亿元,同比增长71.46%;净利润为4011.74万元,同比增长79.56%

其中,工业机器人的核心控制功能部件,运动控制及交流伺服系统销售额同比增长达50%以上。

工业机器人业务的营收数字,同比增长274%!

金鳞岂是池中物。

作者:君临团队.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君临【junlin_1980】更多行业解读、证券分析尽在证券分析第一平台—君临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1 3dmx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