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芈月传》最让我震撼的事情是庸夫人与秦王赢驷的和离。
在我的印象里,古代,好像只有丈夫可以休掉妻子,休妻的理由多种多样,并且有专门的法律支持,从来没见过妻子可以与丈夫和离的。
“七出”就是古代丈夫可以休妻的法律,不孝顺公公婆婆,生不出孩子,红杏出墙,嫉妒,生重大疾病,多嘴多舌,偷东西,妻子随便占一样,丈夫都可以理直气壮地休妻。
从“七出”来看,女子在婆家完全没有地位可言,公公婆婆无论说什么,做什么,对或错,你都不能反驳,因为你的意见与公公婆婆不一致时,就可以告你顶嘴,不孝顺父母,把你休回家,《孔雀东南飞》中的刘兰芝就是因为不得婆婆喜欢被休回家的。
妻子面对丈夫妻妾成群,连嫉妒都不能嫉妒,更惨无人道的是不能生大病,一个女子如果生了重大疾病,正需要丈夫的时候,丈夫可以把她休回家,这简直没有人性。《后汉书·冯衍传》记载,冯衍的妻子善妒,不让冯衍纳妾养奴,家务活都是自己和女儿做,结果等到她老年时竟然被休回家。
一个女人被丈夫休回娘家,可不是像现在一样,只要有能力,想咋生活咋生活,别人管不着,在古代被休回家是非常严重的事情,是毁坏女人名节的事情,会被人指指点点,被世人所不容,不少女人被休后,顶不住社会的压力而自杀。
古代,女子因种种原因被休回家的很多,可是与丈夫和离的很少见。休妻,说明妻子犯了错误;而和离,则是妻子并没有过错,只是不愿意继续和丈夫生活下去,很有可能是丈夫有错,妻子无法忍受才与丈夫和离。
总而言之,休妻,女子是被迫接受,是弱势一方。和离,则是女子与丈夫处于平等位置,是一种协议离婚,与现代的协议离婚差不多。
更重的是,和离的女子,名声比被休的女子名声好很多,基本不存在毁名节的事情。
和离虽然对女方有利,但对男方来说名声不好听。说白了,在古代,女子能走到和离这一步,基本是忍无可忍,实在无法生活下去才选择抛弃丈夫的,那么哪个男人愿意背个被老婆抛弃的名声,肯定是死都不愿意和离。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里孙秀才那么渣,孙母那么一个恶婆婆,淑兰都不想着和离,坚持忍下去,后来实在无法忍受与一个青楼女子共侍一夫,才选择和离。而孙秀才是死都不愿意和离,坚持休了淑兰,盛家请了知县和盛、孙两家长辈做见证,又拿出淑兰一半嫁妆作代价才和离成功,可见和离是一件多么艰难的事情。
盛家有名望,有钱财,孙家穷门小户,和离尚且这么艰难,庸夫人要与秦王赢驷和离,更是难上加难,一般人恐怕连想都不敢想,可是庸夫人竟然做出来了,真的让人敬佩。
庸夫人是赢驷的妻子,赢驷当太子时就嫁给了他,两人感情很好,赢驷因为反对商鞅变法被放逐的那些年,庸夫人依然对他不离不弃,一力挑起打理太子府的责任,把太子府管理得井井有条,等着他的归来。
那些年,庸夫人想必吃尽了苦,受够了罪,扛起了本不属于她的很重的责任,但她是一个豁达的女子,是一个有毅力的女子,更是一个聪明的女子。
她不但把太子府打理得井井有条,还把他俩当初训练的玄鸟卫紧紧地掌握在手里,在赢驷被放逐的那些年,暗中保护他。如果不是庸夫人掌握的玄鸟卫暗中保护,他不知道死了多少回。更是在秦孝公驾崩后,在诸公子试图抢夺王位时,依然是靠玄鸟卫之力,才坐稳王位。
秦王赢驷能坐上秦王的位置,至少有一半是庸夫人的功劳,是她的不离不弃,是她的鼎力相助,才有他的秦王王位,可是讽刺的是,赢驷一坐稳了王位,为了他的江山社稷,为了他的宏图大业,他要娶魏国公主为王后,让庸夫人为妾。
庸夫人出身秦国大族,庸氏一族,自有她的骄傲,怎么肯以妻为妾,这不仅仅是位份问题,更是社会地位、人格尊严问题,有时候,尊严胜于性命。
庸夫人能与赢驷一起训练玄鸟卫,能打理好太子府,能掌管玄鸟卫,能帮他坐稳王位,绝对是一个有能力的睿智女子,这样的女子是要与他并肩而立的,而不是委屈在一个只知风花雪月的女子之下,不是在后宫与一群女人争风吃醋的。
她是一只雄鹰,是要展翅高飞的,即使被折断了羽翼,她也不愿被困在笼子里,与燕雀为伍,她自有她的骄傲和尊严。
她不能反对,也反对不了,可是她也不允许自己屈居于魏女之下,于是选择和离。
芈月听到孟赢说和离,吃惊地问:”那,大王能同意和离?“
孟赢轻声说:”父王同意了,他把西郊行宫及周边的山脉赐予母亲居住行猎......“。
孟赢只是轻轻的两句话,其实已道尽了当时的风云诡谲。
无权无势家境贫困的孙秀才尚且死活不同意和离,尚且要维持自己的男性尊严,何况一国之君的秦王怎么可能轻易地答应和离?可是他答应了,还把西郊行宫及周边的山脉赐予庸夫人居住行猎,孟赢没有说完的话,应该是还有很多特权赐予庸夫人。
秦王为什么会答应?
他一定是有不得不答应的理由。
可能有人会说,他爱庸夫人,对她有愧疚之情。
爱吗?如果爱她,就不会随便地践踏她的尊严,让她为妾。或许爱她,但是在江山社稷面前,以秦王的性格,爱可以忽略不计。
他对她有愧疚之情吗?肯定有,但是愧疚不等于拿自己的尊严维持她的尊严。
从后来秦王对芈姝、对芈月的种种行为来看,秦王基本没有自己的私人感情,他所有的心思都在国家利益上,做任何事情都要先考虎是否对国家有利。
他之所以求娶芈姝,是因为魏王后去世后,宗庙占卜结果,诸国女子都不得为正,只有楚国女子为正,才能兴秦国霸业。秦王为了秦国霸业,不惜冒险亲自入楚求娶芈姝。
当时齐、魏、燕、赵、韩、楚正在联盟,其他五国都有求亲使者到楚国打算与楚联姻,秦王知道自己胜算不多,于是在芈姝去跳少司命舞的路上,提前设计让人假扮越人半路截杀,而他来个英雄救美,就这样,一下子俘虏了芈姝的少女心,成功迎娶芈姝。
秦王之所以对芈月好,看重芈月,培养她,前期是她聪明有悟性,经常会给他一些不同于朝臣的意见。公孙衍离秦入魏,他和朝臣们只看到劣势,而芈月却看到了优势,并且优大于劣;在攻韩和攻蜀的事情上,朝臣们争论不休,而芈月一下子就看到了攻蜀全面优势和未来秦国扩张的优势,让他下决心攻打蜀国。
后来,秦王看芈月,很大程度上是拿赢稷来磨炼公子荡,说白了芈月母子俩就是磨刀工具,这也是后来芈月恨秦王的原因。
秦王既然没有自己的私人感情,那么他同意庸夫人和离,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权势。
赢驷被放逐那些年,远离朝堂,秦孝公死前不久才把他找回来,他在朝堂没有任何根基,可是在秦孝公死后,他能迅速打败试图争位的诸公子,坐稳王位,并且杀商鞅,打击旧贵族,继续执行商鞅之法,你能相信,他的背后没有庸夫人的势力支持?
我们可以想象,庸夫人出身秦国大族,自己手中又有玄鸟卫,仅这两股势力就不得了了,何况她能把太子府打理得井井有条,朝中的人脉怎么会没有。
如果秦王不同意庸夫人和离,以庸夫人这样骄傲的女子来说,逼到死角,来一个鱼死网破,秦王能接得住吗?
一不小心就有可能国家动乱,再不小心,自己就有可能被推下王位,这不是他愿意看到的。
权势为主因,再加上感情和愧疚,何不顺水推舟,同意了和离,用一个西郊行宫困住她,然后对外说,秦王为了迎娶魏国公主,将原配庸夫人置之别宫。
真是,死也要拿层面纱,遮一遮羞,维持住自己的君王尊严。
后来,庸夫人让庸氏一族一直居住在上庸城,不让他们回咸阳进入朝堂,也能看出她是为了避讳,为了顾忌,想要保全庸氏一族,可见,当时的和离并不单纯是因为感情,更多的或许是看不见的刀光剑影,波云诡谲。
只是没有撕破脸,表面依然是一派风和日丽,依然是彼此深深相爱,只是为了国家利益,不得不为之。
和离,对他们双方来说,都是最好的选择,不用反目,还能相爱如初,虽然说起来有点讽刺,可是就是事实。
和离,对于庸夫人来说,绝对是最明智的选择。
她如果不和离,真的成为妾,那么必然心中怨恨,与秦王渐行渐远,他们两人又没有孩子,仅靠感情,迟早有磨完的那一天。
她如果真的成为妾,那就低人一等,不再与秦王比肩,成为他豢养的金丝雀,与别的女人又有什么不同,充其量在秦王心中是旧人而已。
有时候,别人尊重你,并不是因地位的高低,而是你的骨气、尊严和才能。楚王槐,一国之君,地位不高吗?可是秦王也好,芈月也罢,并不把他放在眼里。苏秦,地位高吗?他只是一个洛阳的穷小子,可是因为有才能,有骨气,最后成为六国之相,在历史上,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被无数人崇拜敬仰,秦王赢驷和芈月说起他,都很尊重。
庸夫人选择和离,反而让秦王这种霸气的男人高看一眼,更尊重她,重要的是,得不到的永远是最好的,她会让秦王永远想着她的好,所以在秦王临死之前对她说:“唯你固执己见(和离),你如今还是当日的桑柔。”
庸夫人选择和离,会让秦王对她产生愧疚之感,有时,愧疚之情是一把最好的武器,她会让秦王想着要补偿她,会因她的选择而敬重她,信任她,在她有所求时,会答应她,成全她。
事实也是这样,秦王在临终之际,把玄鸟卫的令牌交给了庸夫人,把他死后“诸公子争位,当立赢稷为王”的遗诏让她保存,这是国之重托,何其信任。
庸夫人,选择和离,虽然痛,但唯有和离,她才是她,依然是那个骄傲、豁达的女子,她才能在她爱的那个男人心中留下最最重要的位置,她才能走出困局,余生过得洒脱,保护自己想保护的人。
说明:本文写的是《芈月传》小说原著,可能会与电视剧稍有不同,图片来源电视剧剧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