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爱情电视剧大全(湘西爱情电视剧大全在线看)

湘西爱情电视剧大全(湘西爱情电视剧大全在线看)

首页家电维修电视更新时间:2022-03-06 21:46:36

前言:当我骑着摩托车旅行的时候,去很多地方的原因很简单,有可能只是因为听过关于这里的某个故事,接下来要说的这三个故事,在现实中的地方我都去过了,不管是边城还是林芝。

这三个故事我之前也或多或少的分享过,只不过这一次准备综合整理的时候,我发现这三个故事当中,竟然包含着某种不可思议的巧合.....

第一:翠翠的故事

在湘西风光秀丽、人情质朴的边远小城,生活着靠摆渡为生的祖孙二人。外公年逾七十,仍很健壮;孙女翠翠十五岁,情窦初开。他们热情助人、纯朴善良。

两年前在端午节赛龙舟的盛会上,翠翠邂逅了当地船总的二少爷傩送,从此种下情苗。

傩送的哥哥天保喜欢上美丽清纯的翠翠,托人向翠翠的外公求亲。

而地方上的团总也看上了傩送,情愿以碾坊作陪嫁把女儿嫁给傩送。傩送不要碾坊,想娶翠翠为妻,宁愿做个摆渡人。

于是兄弟俩相约唱歌求婚,让翠翠选择。

天保知道翠翠喜欢傩送,为了成全弟弟,外出闯滩,遇意外而死。

傩送觉得自己对哥哥的死负有责任,抛下翠翠出走他乡。

外公为翠翠的婚事操心担忧,在风雨之夜去世。留下翠翠孤独地守着渡船,痴心地等着傩送归来。

这是沈从文《边城》里所描写的故事,它以20世纪30年代川湘交界的边城小镇茶峒为背景。而如今的茶峒小镇,早已改名为边城。

而翠翠作为一个虚拟的人物,自然是没有照片的,唯有如今边城翠翠岛上的雕像。

而沈从文在《老伴》《水云》等文中说过,翠翠是由“绒线铺的小女孩”、青岛崂山的“一个乡村女子”以及“身边新妇”(即夫人张兆和)三个原型“合成”的。

沈从文1902年出生在美丽的湘西,1917年小学毕业后,参加湘西靖国联军,流徙于湘、川、黔边境与沅水流域一带,后正式参军。

后为沈从文脱下军装,来到北京,开始文学创作,在北京的《晨报》《晨报副刊》《现代评论》上发表文章,并展露出了文学才华。

1928年,在徐志摩的推荐下,沈从文被中国公学校长胡适聘为教师。在这里遇上了他的学生,也就是后来的妻子张兆和。

张兆和是大家闺秀,千之小姐,而当时的沈从文只是个小学毕业,刚混迹文坛显露才华的“乡下人“,自然是看他不上。

虽然是他的学生,可是他却就这样爱上了她,木讷却厚脸皮的沈从文,整整写了四年情书给她。

“我这一辈子走过许多地方的路,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年龄的人。”

沈从文不断的给张兆和写着情深意切的情书,即使信如石沉大海,无一丝一毫的回应,他也不停止。”你的眼睛还没掉转来望我,只起了一个势,我早惊乱得同一只听到弹弓弦子响中的小雀了。”然而张兆和却觉得无比的困扰。

张兆和抱着沈从文给她的所有情书,来到校长胡适的办公室,表达她的困扰。胡适是想撮合他们的,对张兆和说“他是固执的爱着你”。

张兆和毫不犹豫得回答“我也非常固执的不爱他。”

这是他们爱情的开端,非常不浪漫,甚至明明白白的让人感受到张兆和对沈从文的厌恶。

”但我却愿意做奴隶,献上自己的心,给我爱的人。”沈从文把自己摆在一个奴隶的地位,张兆和就是他的女神。

工作的调动,爱人的冷淡,丝毫没有让沈从文退缩,他一封封情书给张兆和寄去,竟长达四年。大约没有女生能拒绝和抵抗得了如此浓烈的情意。

1932年张兆和的态度发生了变化。这年沈从文从青岛特意赶到苏州去看她,他们一起在苏州游玩,相谈甚欢。张兆和的家人也极看好沈从文。多年的苦苦追求终于有了童话般的结局。

然而从抗战至解放后历次运动,两人的生活充满动荡。历次政治运动的折磨使沈从文一度精神失常。后来,在兆和的悉心照料下,沈从文才渐渐恢复。

他与兆和度过了艰难的岁月,直至1988年辞世。他握着张兆和的手,留下最后的话是,“三姐,我对不起你”

“从文同我相处,这一生,究竟是幸福还是不幸?得不到回答。我不理解他,不完全理解他。后来逐渐有了些理解,但是,真正懂得他的为人,懂得他一生承受的重压,是在整理编选他遗稿的现在。过去不知道的,现在知道了;过去不明白的,现在明白了。”

人生就是如此无奈,当她发觉真正爱上他时,他却已永远离去。

2003年,张兆和溘然长逝,死前已认不出沈从文的画像。

每想到边城、茶峒、翠翠,总不由自主的想到了沈从文,想到了他与张兆和的故事。

第一个故事与其说是翠翠的故事,实是沈从文与张兆和的故事,翠翠只是小说中虚构的人物,一个名字,而沈从文与张兆和,确真真实实的在历史中永存。


第二:穗穗的故事

女主角是一个叫田穗穗的湘西苗家女子,性格重情重义,勇敢善良,与父亲田大有相依为命,生活在雷公寨。

盛大的端午节,龙舟比赛即将开始,在那湾清水河上的石桥,石三怒对她一眼动情,唱着露骨的情歌,当众向她坦露情意。

她对他应该也是有些欢喜的,但她不知道的是,这一相遇,等待她和他的是一段剪不断、理还乱的恩怨情仇悲剧爱情故事。

此时的穗穗并不知道,石三怒是与竿子营世代冤家的排帮首领的义子,更不知道,自己的父亲曾亲手杀死了排帮首领的大哥,也就是石三怒的生父。

排帮首领派出石三怒半途劫杀穗穗的父亲,为了与穗穗的爱情,石三怒离开了排帮,排帮首领因此更加痛恨田家。就在石三怒与穗穗成亲的这天,他得知田大有保护的过境的商队所运输的抗战物资中夹带有走私的大烟,率排帮帮众下山抢劫,被保护物资的田大有击毙。惊闻义父被杀,石三怒带排帮人马攻打竿子营,为保护乡亲不受牵连,田大有自尽。

家破人亡、恩断情绝的惨剧,她和他都知道,事已至此,两人的感情是不可能了。

穗穗离开湘西,前往长沙,她参加了抗战训练班,学习医护,投身抗战,加入了救护国民党新八十六师受伤官兵。

常德保卫战打响了,新八十六师奉命承担了最艰巨的阻击任务。

战斗进行到最关键最惨烈的那一刻,穗穗和抗日官兵在阵地上浴血奋战,危急关头,石三怒率领排帮赶到,用生命来守护这个他深受的女人。

战斗胜利了,穗穗和三怒受伤相拥而亡。

想当年,他十八岁,她十六岁;他是风华正茂、青春年少,唱着火辣辣的情歌下山来,在龙舟竞渡中力拔头筹的少帮主,她是豆蔻年华、笑靥如花,人群中一回眸便颠倒众生的俏妹子……

她曾在桥头对他莞尔一笑,他便立在船头看得痴了呆了,不知觉停了手中龙舟催桡的鼓;他用龙舟竞渡的头名赢得与她定情的那把牛耳弯刀,她便从此再看不见周遭其他关切的眼神;她为他,有勇气冒死只身上山寨,他为她,情愿赴“棍阵火海”;他和她,不能一起生,宁愿一起死。

这是 2007的时候,电视剧《血色湘西》所讲述的故事。

这部戏的情调和风格受沈从文先生的影响是很明显的,连男主角石三怒的名字,也出自沈从文《湘西》里面一位曾名震湘黔川的游侠田三怒。

巧合的是,剧中的女主穗穗,与沈从文《边城》里的翠翠也是谐音。

如果仅止步于此的话,这个故事恐怕还不够足以让我念念不忘。

扮演穗穗的演员叫白静,1983年出发,是辽宁调兵山市人,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参演过不少影视剧。

看完电视剧后,偶然看新闻得知,数年前的2012年2月28日,她在住所内被丈夫周成海用刀扎死,时年29岁,随后其丈夫自杀。

戏里戏外的穗穗,成了绝唱,令人唏嘘。

我曾经数次专程骑车去了古丈县的栖凤湖旁,在栖凤湖旁边的某段小河处,正是当初《血色湘西》的拍摄地之一,也就是剧中穗穗与三怒第一次见面的地方。

不同于戏里的热闹,这座小石桥早荒草丛生,显得颇为破败。或许这个地方,在拍摄完电视剧后,早已被世人遗忘。

只是我总是忘记不了这个故事,戏里戏外的穗穗交织着仿佛如梦一般的故事。

闭上眼睛总是会浮现这样一个画面:那个微风的早晨,穗穗背着小背篓,正微笑看着船头上,那个风华正茂的少年郎。


第三:西原的故事

这又是一个真实的故事,算来,已整整一百年。

1909年,陈渠珍从随军入藏,征战于林芝一带,当地藏官与他交好。一次设宴之间,他对表演马术助兴的一个藏族姑娘称赞不已,藏官说,既是如此,那就把这位姑娘许配给你。

一段旷世奇恋就此展开。

藏族姑娘年芳16,本是藏官的侄女,名唤西原。

而西原,这或许本非那个拼死都要保护爱人、关怀爱人的藏族姑娘本名。

“西原二字,自四川土音读之,不似藏族女性名字。疑为是于归后,陈氏所命之汉名。”这是任乃强老先生为《艽野尘梦》所作校注的最后一条,可见意味深长。

马丽华老师则在半纪实性质的小说《如意高地》里这样写到:“西原的确非藏名,可能是陈渠珍后改的。刘先生说,或者叫西若。西若是死而复生的意思,许多人无分男女都用这名,说明出生时曾险些夭折,取此名以后好养活。”

西原西若,发音相近。这样来看,西若似乎符合情理。也可能当时,女孩子根本就没有名字。

陈渠珍先生对西原外貌的描述,搜遍全篇也仅仅限于“之中一女子,年约十五六,貌虽中姿,而矫健敏捷,连拔五竿”、“彭错夫妇,导西原来见,靓衣明眸,别饶风致。余亦甚爱之”两处。

那个年代,没有照片,也没有画像。随后,陈渠珍征战波密数役,以及之后决定横穿羌塘返湘,西原对他不离不弃。

身处交战困境,西原跳下一丈高地方,接住他;行走深山密林,她或背或扶,对他无微不至;横穿羌塘,断粮无食,她推掉紧剩的干粮给他,说“西原万里从君,可以没有我,但是不可以没有你,你死了,我又怎么活在人世间?”

陈渠珍带领一百多人徒步穿越绝境,羌塘路茫茫,无给养无得力的向导,一路上极尽苦寒,断粮长达七个月。

部众接二连三饥寒暴毙,几乎每天都有人永远地仰倒在雪原上,赤面朝天,连一席裹尸的草席都没有。

随从亲信全都凋零了,唯剩其妻西原万里生死相随到汉地。最终仅剩7人到达西安,这里就有西原。

天意弄人,历尽磨难到达西安,西原却染重病,逝于西安。

临死前的深夜,西原凄泣道“我万里从君,虽想永伴于你,奈何病入膏肓,只能于你就此永别,然而你已经得到朋友相助,我死也瞑目,愿你归途珍重,不用再牵挂于我”

话音刚落,西原长吁一声,溘然辞世。

陈渠珍抚尸痛哭,几经皆绝。清醒过来后,检点行囊,只剩一千五百文钱,连给西原葬殓都不够,不禁悲从心起。

他出门借钱,终将西原葬西安城外的雁塔寺。陈渠珍回到居室,满室清冷,不见西原身影,不禁仰天长号,泪尽声嘶,肝肠寸断。

《艽野尘梦》写至此处,戛然而止——“述至此,肝肠寸断矣。余书亦从此辍笔矣。”

回湘发迹后的陈渠珍,于1921年冬委托其在西安蒙难时的恩人董禹麓护送西原遗骸回湘,葬于凤凰古城旁的大坡脑。

下葬当日,湘西民众自发送行,达万人之多。陈渠珍亲撰《亡姬西原墓志铭》:呜呼!西原茹万苦百艰,敢犯壮夫健男窘步撠肘之奇险,从容以护予者,而予曾不获携归家园,同享一日安宁,予述至此,予肝肠寸断矣。复何言哉!复何言哉!穷途无力扶归,权厝于长安城外雁塔寺……

不记得,是什么时候,我偶然看到了《艽野尘梦》这本书。但是只看一次,却再也难以忘记。

2012年7月,陈渠珍骨灰从长沙迁葬凤凰,黄永玉先生亲自设计了墓地:一堵呈半圆形的墓墙,上刻黄永玉所撰墓志铭,中间是四方墓茔,墓茔右边是一尊西原雕像——紧紧依偎在墓茔前的藏装女子,俯身贴腮的半边脸俊秀清朗。

西原抚棺恸哭,与那种隐隐然的气势、冥冥间的精神,可见墓内墓外人物生死相依之情。

我曾去过几次凤凰古城,每次必定去到南华山,陈渠珍墓便在那里。

在西原的家乡,西藏林芝市的嘎拉村有一座桃花园,当地政府在园内树立了西原和陈渠珍的铜像。没想到,2017年6月我专程寻访至桃花园时,铜像却早已拆除,心灰意冷之下,原本说再去西原出身的广九村,我也无意再到了。

2018年8月,我骑行中国边境线,进藏时再次路过林芝,犹豫了很久,决定还是去西原出生广久村,去看一看。那里不仅是她出生长大的地方,也是她与陈渠珍首次相遇之地。

从林芝市向东南,沿着尼洋河,大约40公里,就是广久村。

到达广久村,路口竟有西原与陈渠珍的雕像。而一块“西原故里”的牌子,“原”字已掉落不可辩。

沿着村里的小路,我骑着摩托车慢慢骑行,脑海里回的却是,一百年前,那个叫西原的藏族姑娘,在这里出生、嬉戏、生活的画面,以及那一天,两人相遇的宴会一幕,仿佛就在眼前。

我离开广久村的时候,当地村民告诉我,广久村正在规划建一个公园,大概也是以桃花以及西原的故事为主题。

林芝地区桃柳遍地,春季时分,漫山遍野灿烂美丽无比。我想,100年前的某一天,那个叫西原的姑娘,一定无数次在林间,遇上那个为他身死的汉族军官之后,两人也一定在美丽的尼洋河畔,留下无数身影。


第四:故事中的故事

1922年,陈渠珍回到湘西十年。

十年之前,他完成了他人生的第一段传奇,徒步穿越西藏,与藏族姑娘西原谱写了一段汉藏奇恋。两年之前,他从小参谋变为接掌湘西军政大权的一方“诸侯”,任湘西护国联军第一军军长。一年之前,他又兼任湘西巡防军统领,移驻保靖。

这一年的沈从文,从军已经六年。

六年中他浪迹湘川黔三地,见惯了土匪、流氓、厮杀、死亡以及乱世中的一切。

这一年的2月14日,现代人眼中最是浪漫的日子,沈从文回到湘西,到达保靖,住在表弟家里。一个偶然的机会,走到陈渠珍身边,他成为了陈渠珍的书记员。

当时的沈从文也并不知道,他眼中谋生的差事会为他的人生开启另一扇门,而人们眼中的军阀头子陈渠珍,会给他带来透彻灵魂的改变。

在藏书颇丰的陈渠珍身边,沈从文开始挖掘自己的人生之井。

如果不是那本记录他在川藏边境困厄处境和传奇爱恋的《艽野梦尘》问世,很多人还不知道“湘西王”陈渠珍文采斐然。

实际上,陈渠珍是一个十分爱学习的武将。沈从文在自传中写道:“这个统领官以王守仁曾国藩自许,每个日子治学的时间,似乎同治事的时间相等”。

作为陈渠珍的书记员,沈从文除了抄写公文和急电外,还要负责整理陈渠珍收藏的包括《四库丛刊》在内的大批历史书籍,百来轴自宋及明清的旧画,与几十件铜器和古磁,以及一大批碑帖。

若干年后,功成名就的沈从文对大学生说,一个人一生中总有一个使生命出现转机的地方,珍惜它,把握它,是非常重要的。而他自己生命中的第一个转机就出现在保靖,得益于当时的统领官陈渠珍。

“这份生活实在是我一个转机,使我对于全个历史各时代各方面的光辉,得了一个从容机会去认识,去接近。”

1924年,沈从文生了一场大病。他在自传中写道:“一场热病袭到身上,在高热胡涂中任何食物不入口,头痛得象斧劈,鼻血一碗一滩的流,我支持了四十天”。大病一场,加之老同学陆弢被水淹死,沈从文对人生和前途发生“疑问”,他说:“我病死或淹死或到外边去饿死,有什么不同?若是前些日子病死了,连许多没有看过的东西都不能见到,许多不曾到过的地方也无从走去,真无意思”。

将外出的想法怯怯地对陈渠珍提起时,沈从文得到的是一份手谕和鼓励。凭着这份手谕,沈从文从军需处拿了27块钱。临走时,陈渠珍对沈从文说:“你到那儿去看看,能进什么学校,一年两年可以毕业,这里给你寄钱来。情形不合,你想回来,这里仍然有你吃饭的地方。”

自此,沈从文离开湘西,开始了他的传奇一生。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1 3dmx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