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夫妻电视剧全集(工地里的夫妻49集电视剧)

中年夫妻电视剧全集(工地里的夫妻49集电视剧)

首页家电维修电视更新时间:2022-03-07 13:21:47

我个人觉得,《对手》这部作品,是套着谍战剧外壳的生活剧。这一对儿悲催的间谍夫妇,提心吊胆地潜伏十八年。作为情报人员,没有各种电影里特工的威风八面,美女香槟,跑车别墅,有的只是生活中的柴米油盐,精打细算。这十几年中,他们一个开出租,一个当老师,谨小慎微,执行任务的经费迟迟不到,许诺的退休金更是犹如驴子面前的胡萝卜,可望而不可及。为了多挣点钱,丁老师还得偷偷搞课外辅导,李唐执行任务被敲掉的牙齿也舍不得补种,丁老师本身就患有甲低,偏偏女儿还处于叛逆期,一家人经常是餐桌上聊上三句话就要吵翻天。。。

都说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李唐和丁老师这对夫妻,多多少少都照进了几乎所有中年夫妻的现实之中。出于艺术的夸张,李唐夫妇生活中的遭遇可能是很多个家庭矛盾的集合体。比如说,每次丁老师教育李小满的时候,最后的战火总会被引到李唐身上。在这点上,可以说是几乎所有家庭的共性,每当老婆大人对孩子发火的时候,老公们都是大气不敢喘,生怕哪里做错了就被波及到。然而,在这个时候,不光你的呼吸节奏是错的,就连你的存在都是不对的,老公们现在的唯一价值就是承受老婆的怒气,因为她们会从孩子的不听话,一直延伸到自己生孩子多么不容易,婆婆多么地不上心,这些年自己受了多少委屈,别人老公有多么厉害,有时候还会上升到其他新的高度,从头至尾彻底否定老公的存在价值。作为男人来说,生气吗?当然生气,于是有人唇枪舌战,据理力争,最后赢了道理,输了家庭。有人选择沉默不语,但是这种事情越积越多,终于有一天矛盾一起爆发,妻离子散。人说孩子是夫妻感情的粘合剂,但是据我看来,有了孩子之后,才是夫妻矛盾爆发的时期。这件事情究其根本,我觉得不是孩子的问题,而是男人女人对于家庭的期望值的观点差异。男人对于家庭,可能更多的是因为责任,尤其是有了孩子以后,这是男性的社会属性自己自然界中的普遍现象决定的。当生活的种种压力,各种担子挑在身上,这其中滋味又能跟谁说呢?所以有的男人喜欢在下班后开车到小区停一会,在车里抽根烟,放空一下自己。忘掉工作中的各种不顺心,忘掉家里的柴米油盐,婆媳矛盾,仿佛只有这段时间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我作为男人观点来看,女人对于家庭来说,更多的是想要一个避风港,安全感和归属感。当热恋中的男女步入婚姻的殿堂,组建了家庭之后,女人由被追求时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公主,一下变成了家庭主妇,再到孩子出生之后变成伺候全家老小的女主人,这种心理落差可谓巨大。有人说得好,女人嫁人就是一天的公主,十个月的皇后,一辈子的老妈子。话糙理不糙吧,大部分女性同胞的生活用这几句话也就概括了。从人妻到母亲这种角色的转变,几乎决定了自己的生活从做五休二变成了7*24全年无休,凡是母亲自己带娃的,头两三年可以说从没睡过一个完整觉,孩子要喂夜奶,换尿不湿,冷了要盖,热了要脱。。。这种琐碎的事情即使有老公帮忙,也解决不了多大问题。然而生活并不总是一帆风顺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总是会发生,人总有情绪崩溃的时候。负面情绪累积多了,就要释放出来,要么哭一场,要么把怒火转移到老公身上,这时候一场大战就不可避免了。回到问题的本质,女人错了吗?男人错了吗?都有错但又都没错。女人吵架大部分只为释放情绪,家里是讲爱的地方,不是讲理的地方,这句鸡汤文讲得也有一定的道理,想要家庭和谐,就得夫妻双方相向而行,多站在对方的立场考虑些问题。男人再感性一些,女人再理性一些,不是一味地迁就与付出就能换来稳定与和谐。正如李唐说的,问题就像糖葫芦,总得一口一口吃。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人到中年就没有容易二字。各种各样的压力接踵而来,有愁房贷的,有愁健康的,有愁子女教育的,总体来说没什么比孩子更让人牵肠挂肚的。但是我觉得为人父母者,不要把生活的重心都放在孩子身上,要学着接受自己的孩子将来可能比自己还要平庸这个事实。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是每个孩子降生时候父母最大的祈盼。然而从概率上来说,想成为人中龙凤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智商相差不多的情况下,每个孩子擅长的东西不同,发光点的方向也不一样。大家有没有这样的经历,从上小学一直到大学包括后来的工作中,每一个集体里面都有写字好看的,唱歌好听的,绘画功底好的,赛跑跑得快的。。。同理可得,有擅长学习的,也有不擅长学习的。就连学习中也有擅长语言的,擅长数理化的。如果万一不幸,孩子什么都好,就是不爱学习,家长要不要管,怎么管?剧中李小满就是好多叛逆期孩子的缩影,丁老师把李小满的学习当成了她的全部,然而给自己和孩子带来了什么?当压力超过承受能力的时候,就会找一个渠道释放出去。于是李小满选择了校外的小男友,选择了抽烟,选择了和丁老师对立。当然不是所有的孩子面对家里的压力都会变成不良少年,但是当学业的压力和父母给的压力叠加到无法承受,很难想象一个未成年的孩子究竟会做出什么来。我觉得对于孩子来说,放平心态最好,作为家长不要太过焦虑,孩子的健康和人格建设应该更重要一些,学习终究是孩子自己的事情,父母无论如何都代替不了,发挥孩子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带来好的效果。况且三百六十行,总是要有人做的,不管自己的孩子将来是出入实验室做科研,还是在田野里搞农业,娃总归还是自己的好。对孩子不焦虑,才是中年夫妻最好的状态。

一家之言,说得有些散。观点有偏颇之处请见谅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1 3dmx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