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色电视剧排行榜(首部彩色电视剧)

彩色电视剧排行榜(首部彩色电视剧)

首页家电维修电视更新时间:2022-03-06 16:57:08

最近,一部央视推出的国产剧,稳稳地连续拿下了12天全国黄金时段电视剧收视第一。

网上许多观众说,原本是陪爸妈一起追剧,结果看着看着就入了迷。

还有人说,看到最近播出的百万雄师过大江的段落,忍不住又哭又笑。

又一部让这届年轻观众集体迷上主旋律的大剧来了——《香山叶正红》。

当初看编导阵容,就感觉爆款预定——

编剧盛和煜,代表作《走向共和》《恰同学少年》,都是厚重磅礴的大剧、正剧,部部口碑力作。

导演巴特尔,国家一级导演,和周梅森合作的《至高利益》豆瓣9.0,李幼斌主演的、曾在央视播出的《江山》,至今让人记忆犹新。

剧中四位国家一级演员,个个演技妥妥的。

如此阵容,拍摄一个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后,毛主席带领中共中央从西柏坡入驻香山“进京赶考”,解放全中国、筹建新中国的故事,引发收视热潮和好评,意外吗?当然不意外。

但,一部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正剧,为何能引发青年人集体追剧,为什么每次追完当晚的两集,我都感到荡气回肠,回味无穷?

走,一起去“香山”,看“红叶”。

1、 大历史和小细节,绝了

《香山叶正红》之所以口碑炸裂,首先当然是因为它拍出了:大历史中的小细节。

故事的时间长是:181天。

这是毛主席入驻香山到离开香山移居中南海的181天,也是中国历史中重要的181天。

过去我们看到的革命历史剧,有的以整段革命历史阶段为主题,有的则是聚焦某场具体的战役或重大历史事件,但以党中央在香山这181天工作为线索展开的故事,还真没见过。

这181天,可不简单。

中国人耳熟能详的历史事件就包括:“七届二中全会”、“西苑阅兵”、“中共中央进驻香山”、“国共和谈”、上海“银元之战”、开国大典等等。

每一场事件,都有着重大历史意义,也包含着许多动人的故事。

怎么讲这个故事?

导演巴特尔说了四个字:“守正创新”,整部剧,就是围绕进京、和谈、渡江、经济建设、筹备政协、召开政协这六大历史事件,通过接地气的创作思维生动讲好故事。

导演还说过一句:红色主旋律作品不是去“说教”或者“说大话”。

具体怎么拍?就以我党历史上著名的“进京赶考”为例,看本剧怎么拍大历史中的小细节。

第一, 为什么是进北京?

进京,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而且在进京之前,中共中央就已经拟决定,将新中国的首都定在北京。

本剧用一场戏,十分生动地呈现了党中央当时讨论决定定都北京的过程。

3月乍暖还寒,屋子里生着火,几位领导人围坐在一起,共商大事,炉子上还烤着土豆。

朱总司令首先列出了我国古代几个古都,像南京、开封、西安和洛阳。

而叶剑英和聂荣臻的看法,都是定都北京。

王稼祥的一段话,解释了原因:首先排除南京,因为距离东南沿海太近,从国防角度考虑,先拿掉。

其次,排除西安,因为西安位置太偏向西北。

接着排除开封、洛阳等中原地区的古都,因为经济一时半会难以改观。

选择北京,因为它当时经济上比较发达,国防方面,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东面的渤海又是我国内海,有辽宁山东半岛拱卫,战略位置安全。

最后会议一锤定音:定都北京。

还有场戏,是党中央带着队伍浩浩荡荡地离开西柏坡,向北京前进。又是一段对话戏,一起品品——

毛主席:“今天是进京赶考的日子!”

朱老总:“咱们都应该考试及格,不要被退回来。”

毛主席:“退回来就失败咯,我们绝不做李自成。”

寥寥几句话,就把屏幕外的我们拉进历史,仿佛我们也是走出西柏坡的队伍中的一员,就要去见证一段新中国的历史,看红旗漫卷,日月换新天。

但问题来了,刚解放的北平此时安全吗?

于是就有了第二点:如何安全地进京?

1949年初的国际情势下,北平的状况十分复杂。

国民党、阎锡山以及英美等间谍组织在北平的特务土匪还有三万多人,不清理干净,肯定会造成安全隐患。49年3月,青岛还未解放,国民党的飞机可以直接飞到北平上空轰炸,对党中央来说也有危险。

这时故事就引入了我党的一位传奇人物,和钱壮飞、胡底并称为“龙潭三杰”的我党“特工之王”——李克农。

李克农从未带兵打过仗,但建国后被授予上将军衔。他一直是我党在隐蔽战线的一把利剑,而在剧中,一开场他把自己称为——清道夫。

他还十分着急地说,“你总得给我点时间清理干净啊。”

剧集中,许多反敌特反土匪的谍战戏,与主线双线并行,相辅相成,正是由李克农这条故事线完成。

这个部分,可以说完全符合大众的“好看”:设局、行刺、枪战、千钧一发……动作场面的刺激,悬疑布局的张力。

以及,我方破解国民党阴谋时刻的酣畅淋漓。

而剧集也将一个沉着冷静、心思缜密的情报工作者塑造得恰到好处。

在做好“清理”的同时,李克农和叶剑英商定,将中央的临时办公地点选在北平西郊的香山,于是才有了本剧这个剧名。

为什么是香山?树林茂密,可以防空袭。

相对于社会环境复杂的北平城,香山的保卫工作相对安全。

党中央入驻香山前,李克农还对香山周围的安保做了事无巨细的检查。领导的床下,他也会亲自勘察。

剧中还以一个细节,展现了香山中共中央的“防护之盾”——有一场戏,是警卫员柳二勇测算从别墅到防空洞之间的步行时间。

这个防空洞,就是这个 “防护之盾”。

最终,就在中共中央在香山办公的181天里,解放军完成了渡江战役,解放了全中国,党中央在香山跟很多民主人士共商国事,制定了新中国的国体和政体,完成了很多转折时期的伟大工作。

但,进京了,还不够。

因为建立新中国这份考卷,不由我党独立完成的,如何团结全国各界人士,也是赶考的一部分。

下一步:如何紧密团结各党派进步人士,请大家来到北京,共商国家大事?

剧集重点拍了毛主席请黄炎培先生出山的故事。

剧中的一句对白,四两拨千斤——“不是请黄炎培先生出来做官的,而是请您出来为人民做事情的。”

接下来一个场景,黄炎培先生坐车经过北京街道,看到我们的解放军,每天夜里都在打扫街道,清理垃圾,因为怕白天会打扰城市生活,脏活累活就留到了晚上做。

先生若有所思地说:北平的老百姓享福了!

接下来的场景就水到渠成——

你看,真实的历史,就是非常精彩非常动人的,

而将宏大的历史融入一个个生动的细节,正是这部剧精彩的基础。

历史,原来是可以这样生动的。

2、 大领袖和小人物,动人

拍正剧,好看的不光是故事。

而是在历史的如椽巨笔下,一个个生动的人。

我党的领袖人物,是最容易被影视剧神化的群体之一。

但本剧却并没有坠入「伟光正」的窠臼里。本剧的精彩,就在于拍出了这些领袖人物最真实的一面。

比如这版的毛主席,扮演者是已经无数次出现在小荧幕和大银幕上的唐国强。

他看完剧本以后就跟导演说,很多场戏我都演过,但这个剧本写得非常鲜活,接地气。

剧中的毛主席,既不乏战略决断时的伟人风范,也充满生活中的可爱样子。

比如有场戏,是毛主席从西柏坡动身之前,熬夜看完了一本借来的书。

第二天他让警卫员柳二勇将借来的书还给老乡,还给他送去了一碗饺子,但二勇还在站岗,主席就“偷偷”说:这么多人嘛,离开一会没关系的。

毛主席和柳二勇的戏太有意思了,有场戏是二勇学会写信了,给原来的团长姜莱阳写了信,把信拿给毛主席看,其中说自己经常受到主席的表扬,他问主席,是不是吹牛了?结果毛主席说,看来以后我得经常表扬你喏。还给他指出了错别字。

剧中还拍出了主席身上透着的 “烟火气”。

毛主席朱老总他们和老乡一起看文艺晚会,主席正大口大口抽着烟。旁边的老汉把自己的旱烟锅子递给主席:“主席,要不要试试我的?”

主席二话不说接过烟管,狠狠地吸了两口,回道:劲儿冲得狠啊。

后来当地老乡知道毛主席要走,都从家里拿出自家的特产给毛主席送行,有人给主席送来辣椒,主席边说着感谢边拿起一根就放进了嘴里。

后来老乡们一直看着主席一行人的背影远到看不见,那场戏是真的动人。

唐国强演毛主席,有很多细节都是源自史实。

比如剧中几位老总开会的时候,毛主席用两个手指捞出了茶缸里泡过的茶叶,放在嘴里嚼完就给咽了。

许多人知道毛主席爱吃辣子,但他爱吃茶叶,尤其是隔夜茶这个细节,过去影视作品里呈现得不多。

因为主席年幼时家贫,年幼时根本喝不到茶,只能打起了茶叶的主意,后来喝茶吃茶叶的习惯就保留了下来。

还有场戏,是警卫员追着给主席量身,说要做新衣服,主席听完就不高兴了,“我这好好的,做什么做。我说不做就不做。”

这背后,是从建国前到建国后,毛主席一直保持着十分节俭的生活作风, 一件睡衣穿了20多年,上面打了73个补丁都没扔。

还有去西苑机场阅兵。

北京当地的民主人士,都要将自己好的座车送给主席,认为只有这样的车才能配得上主席的身份。

但主席不肯,坚持按照原计划,和朱总司令都坐上了从国民党缴获的美国吉普车,完成了这场历史中的著名阅兵。

对照老照片,剧集对历史细节做了真实还原,连主席的八角帽和大衣都一模一样。

除了主席,剧中的五大书记都是平易近人的形象,

尤其故事是发生在三大战役取得胜利后,整个解放区洋溢着轻松的气氛,五大书记与百姓的相处也充满烟火气,整个氛围轻松活泼。

值得一提的还有杨童舒塑造的宋庆龄,举手投足之间尽是优雅大气,导演跟演员开玩笑说,她是史上饰演宋庆龄最瘦的演员。

但是从近景端庄的状态、气质上,从对节奏的把握和表现的准确度上,杨童舒的表演都成功了。

此外,剧中对于小人物的塑造也是下足了功夫。

比如前文提到的警卫员柳二勇,就特讨喜。他一出场,上级让他介绍特长,他直接来了一句“腿特长"。

但这人物可不是来搞笑的,他14岁参军,带着农村娃的朴实与警卫员的机警,跑步贼快,枪法极准。对待工作特别认真,会拿着秒表来回测跑步速度。

他还善出奇招,比如毛主席长时间伏案工作不起身,大家都怕主席把身体累坏了,就他有办法,把卫士长的两个孩子悄悄叫来,让她们在外面唱歌跳舞。毛主席一听来小客人了,自然就暂时放下工作,出来跟孩子们一起跳舞了。

虽是小人物,但也懂得大道理。剧中毛主席在去北京的路上问二勇,共产党和李自成的区别是什么。

柳二勇几句话就讲到主席心里去。党中央对于”打江山“和”坐江山“的思考也就表现出来了。

还有青年团长姜莱阳。

一出场就以硬朗的气质,引起观众注意。他能在渡江战役中英勇杀敌,能敌后侦察,还能通过一双战士进北京城新换的皮鞋,及时察觉和严整团内的“奢靡之风”,告诉大家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永远不能丢。

但也是这个铁铮铮的硬汉,第一集出场就落泪了,他发现自己就在已故战友老家附近时,一路上人民群众往他的怀里塞鲜花,他的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流。

见到战友王政委母亲时,他跪下来磕了三个响头,替战友叫着娘,望着在王政委记忆中满头乌发的母亲,如今已满头白发,姜莱阳再一次泪流满面。

这些年轻人,代表的就是那个时代有理想有抱负的年轻人最普遍的样子,而一个国家的面貌,看的就是年轻人的面貌。

这一个个群像,就这样还原出时代的肌理。

面对时代潮流浩荡向前,他们也在坚守自己的信念。

拿捏好人物,是这部剧的亮点,也是拍好革命历史剧的密码。

这些或者出现在历史教科书中,或者在历史中无名的人物,都充满了温度与人情,呈现出立体、生动的形象。

观众甚至能透出屏幕,感受到主创对于他们的一份敬意。

这种敬意,会分给每一个角色,无论功过,伟大,或渺小。

也自然向着每一位观众,传递出千钧之力。

3、 让历史走进人心,才是真正的主旋律”王炸“

必须说,《香山叶正红》,真是为这个国剧的主旋律大年,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剧集同时收获了收视和口碑的肯定,如果说只凭故事和人物本身的传奇、精彩,还不够。

剧集之所以能引起这么多观众的共鸣,还是在于它穷尽全剧说明了一个最为关键的命题——

抉择。

谁的抉择?历史的抉择。

每一个生动的细节,动人的人物,其实都在说明:我党为何能够取得“进京赶考”的好成绩,又为何能走出“历史周期率”,创建了一个新中国?

能拍出这种历史的深意,首先是因为,剧中展现的创造态度是极其真诚、严谨的。

有观众说,打从第一集解放时黑白的纪实片与彩色场景的融合,还有那天津说唱,就立马把人拉进了历史。

剧中很多历史细节,都既符合史诗,又具有深意,比如几位领导人的军装,都不是一个颜色。

这背后是一段我军军装的演变史,也体现出当年革命队伍节俭,军装只要没坏到不能穿,一般都不会换下来,甚至连领导人的军装还未完全实现一致。

还比如剧中,美国总统布鲁门在一次吃早餐的时候,收到了一期《时代周刊》,封面上的人物肖像,正是毛主席,这正是1949年2月7日的《时代》封面。

毛主席是全世界登上《时代周刊》封面次数最多的国家领袖之一,从1949年2月7日到2005年6月27日,他先后12次出现在了这个《时代周刊》的封面上。

虽然向西方媒体报道比较片面,但多次登上这个国际知名杂志封面,足以说明毛主席和中国在世界的影响力。

这些细节背后,尽是用心。

另一方面,作为一部主旋律作品,主创一直带着对历史的思考在拍剧。

我追剧的感受是,一方面对这段历史大的走向上很熟悉,但追剧的过程,又好像再一次见证了历史,也真正更懂得了那段历史。

这是因为主创让观众看到历史事件、故事、戏剧冲突的同时,其实也一直在梳理历史前进的逻辑:那就是,有这样党中央,有这样的毛主席,有这样的战士们,历史当然只可能选择共产党,也只有共产党,能完成这场伟大的历史跨越:走出历史周期律,建立新中国。

但,剧集对这场严肃思考的呈现,又是极其生动的,因为经得住时间考验的,永远是优秀的故事和动人的角色。

所以这部剧才一点儿也不显得“说教”,而是格外真实,感人。

这才是革命历史故事,最好的呈现方式。

这个故事也让我们真切感受到,这181天故事的番外,就是我们的现在。

尊重历史,尊重先辈,也是尊重当代的观众。

中国观众是最重情感的,在看一段故事时,可以接受到最复杂的人格与情感。

所以这个主旋律故事,才那么多次,让那么多观众热泪盈眶。

因为故事把一个个人物群像立到了人们心里。

到底为什么只有共产党可以救中国,剧中的许多特务和国民党人士始终不明白。

但答案一早就告诉了所有观众——就在剧名里。

导演巴特尔说,剧中的时间段从1949年3月持续到10月,严格说香山的叶还没完全变红,但剧名叫《香山叶正红》,其实是一种比喻、一种象征。“香山的叶正在红、开始红,也象征着这个红彤彤的新世界诞生。”

让香山“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其实是人们心里对红彤彤的新世界的向往。人心所向,才真正决定了历史的向背。

能把这份历史的深意,用这么生动的故事拍出来,让那么多历史人物,就仿佛来到观众身边,这届观众才会自发地接近,走向这段历史。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1 3dmx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