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真博物馆》这本书记叙了有婚约在身的30岁的富家公子凯末尔爱上了自己的穷亲戚、18岁的少女芙颂,在凯末尔家别墅,两个人40多次激情互动,这成为凯末尔一生痴迷、难忘的记忆。
书的前几章节,有相当一部分内容写到“性“,有年轻读者留言,感觉男主凯末尔只是迷恋与芙颂做爱的感觉。事实上,能够许多年,始终如一迷恋与“这一个人”在一起感觉,排斥、拒绝来自其他任何异性的诱惑,能够守心、守身如一,内心执着的已经不单单是肉体带来的欢愉,更是灵魂与身体的高度统一与和谐。
流于肤浅的阅读,只能看到“性”。作者在某一章节中诙谐地说“如果是给学生作为教材读的话,请跳过这一节。”
“我看见自己的灵魂从身体里走回来,正在天堂的一角抱着芙颂亲吻。”是宿命,还是欲望,或者称之为爱情的萌芽,始于欲望的爱情已经渗透进了凯末尔的灵魂。凯末尔却没能迈出追逐“真爱”的一步。
凯末尔和未婚妻茜贝尔举行了盛大定亲仪式的第二天,芙颂不辞而别。凯末尔痛不欲生,日夜思念,四处寻找,如同着了魔一样。面对茜贝尔的温存,他变得抑郁冷漠。最终纸里包不住火,茜贝尔知道他早已移情别恋后,立刻退回了定亲戒指, 在凯末尔余生的37年,再也未同他见面。
读到这里,非常钦佩茜贝尔的决绝、坚定、自尊和强大的自我控制能力。一直深深爱恋,伤到极处,才会如此绝望。在风气保守传统,对女子童贞看得高于一切的土耳其,已经倾情付出所有的茜贝尔,没有哀求,没有歇斯底里的大闹,决然放手。一个一直沉溺于美好爱情幻想中的弱女子能做到这一点,也许只有一句话可以解释——哀莫大于心死。
面对无休止的欺骗和背叛,曾经的爱都化作深刻的厌恶和不屑。
一年后,凯末尔终于找到芙颂,芙颂已经为人妻。为了排遣对芙颂深深的爱意,凯末尔放弃了自己所有上层社会的社交,每周四次到芙颂家,和芙颂,芙颂老公,父母一起吃饭,看电视。为了有接近芙颂的理由,他甚至为芙颂贫穷的编剧老公出钱拍电影,让芙颂实现当电影明星的梦想。
这样病态的追随,持续了整整八年。
对这部分内容,我始终有个困惑。芙颂究竟还爱不爱凯末尔?如果爱,为什么这八年中,她守着无爱的婚姻,享受着凯末尔的大力资助,眼看着凯末尔痛苦,却不离婚?电影《纯真博物馆》中的解读是,芙颂与凯末尔的交往,最初是出于爱和女孩子攀附权贵的虚荣,在凯末尔定亲后,长达八年的交往,她与凯末尔若即若离,是出于报复和利用。
八年,两个人拉锯战般的坚持,真是让人匪夷所思。
八年后,芙颂和有了新欢的丈夫离婚。凯末尔出资成立的电影公司送给了芙颂老公。就在凯末尔满心欢喜,忙着保持和芙颂旅行结婚,一心向往着和芙颂开始新的幸福生活的时候,芙颂因车祸死亡。坐在副驾驶的凯末尔幸免于难。
失而复得、得而复失的感情随着芙颂的消亡,戛然而止。
在凯末尔身上,呈现出的不仅仅是对芙颂的爱,而是一种近乎病态的执迷。他有痴情的一面,也有让人特别讨厌的一点,就是从不认为自己背叛未婚妻,欺骗了未婚妻的感情有多么可恶,本性自私还觉得自己特别委屈,永远希望得到所有的爱。这也是许多男人的劣根性。
男主凯末尔买下了芙颂家的房子,用来展览他搜集到的和芙颂有关的一切物品。他此后没有再婚,而是在那些发夹、耳环,口红等带着芙颂气息的用品陪伴下,走向终老。
或许,这就是《纯真博物馆》所要表达的感情的纯真?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土耳其作家奥尔罕·帕穆克的文字功底确实了得,对人物心理的刻画相当精准,传达极为准确。
我爱你,甚至爱你所碰触的一切。——《纯真博物馆》
这本书在微信阅读中长达1600多页,读得很累,总算读完了。
对男女主人公,都不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