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普陀”联合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开设“健康济语”栏目,本期邀请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耳鼻咽喉科副主任医师金玲,跟大家谈谈“老聋”那些事儿。
金玲,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耳鼻咽喉科副主任医师。从事耳鼻咽喉科专业工作近30年,对耳鸣耳聋的诊治积累了一定的临床经验。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专业委员会“耳鸣专家委员会”委员。上海市医学会耳鼻喉科分会咽喉科组成员及中西医结合上海耳科组成员;国际耳内科协会中国分会成员。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医学论文20余篇、SCI论文2篇。以第一发明人获得实用新型专利5项。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得“同济大学教学成果三等奖”、获“同济大学医学院泰禾卓越医学教育奖”“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优秀带教老师奖”等奖项。专家门诊时间:每周二下午。
“老聋”就是指“老年性耳聋”,顾名思义,就是老年人耳朵聋了。“聋”的定义是什么呢?词典里的解释是“耳朵听不见声音,通常把听觉迟钝也叫聋”。
所以说,并不是人们普遍认为的“什么都听不见才叫耳聋”,而是听力下降就叫“耳聋”。那么,年纪老了,耳朵就一定会聋吗?回答是肯定的,就像年纪上去,眼睛会老花一样,那可不可以聋得慢一些、聋得轻一些呢?现在,与大家分享一些“老聋”的常识,让大家谈聋不色变,正确应对,开心生活。
如前所说,老年性耳聋是一种衰老的生理现象,是一种自然规律。就像人随着年龄上去,头发要变白、眼睛要发花、牙齿要松动、脱落一样,耳朵也会慢慢听不清了。世界卫生组织(WHO)及欧美发达国家对老年人定义为65岁以上,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二条规定:“本法所称老年人是指60周岁以上的公民”。最新的科学研究却认为60岁仍是中年。不论对老年的定义或界限如何界定,听力下降是年老的必然的规律。目前我国老龄人口突破2亿,每年还以约800万的速度增长,其中约有30%—60% 的老年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听力障;60 岁以上的老年人中,患听力下降的比例高达11%。其中,75 岁以上的老年人70%—80%受到老年性耳聋的困扰。因此老年性耳聋正逐渐引起全社会的重视和关注。
那么什么情况下容易得或是较早发生老年性耳聋呢?
首先是遗传因素,有一些人从40多岁起就出现了听力下降,而有些人到八、九十岁听力还可以,这主要是遗传基因在起作用,就像有的听力下降早的人,他们的父母或是兄弟、姐妹可能听力下降的也较早。其次是男性好发,男性老年性聋发病率约是女性的两倍,男性的组织耐受力较女性差,就像嗅觉、味觉一样,较女性退化得快。还有与居住环境也有关,城市居民比农村的发病率高,这主要是因为城市噪音较多,而噪音对听觉系统可以造成损害。还有饮食习惯,如高糖高脂饮食、抽烟、嗜酒都可造成血管硬化、阻塞,从而导致耳部的血液循环变差,听力自然下降得快了。同理,那些糖尿病、高血压、慢性肾病等都可以引起末梢血管的变性、影响耳朵的血液供应,从而导致听力下降。
老年性耳聋的主要表现有哪些呢?
1)小声听不见、大声听不清(对高频不敏感),所以呢对门铃声、电话铃声等高频声响也不敏感,常常响了好长时间才反应过来;
2)习惯将头转向讲话者一侧 ,同时身体前倾,为了能听清讲话内容;
3)能听到说话的声音,但不能辨别说了什么;
4)经常要求别人重复说过的话,经常说“啊,你讲什么呀,能再讲一遍吗?”;
5)经常将电视音量开得过大;
6)经常听错话,老爱“打岔”,比如孙女说“明天要交学杂费”,爷爷听成“明天要开家长会”了;
7)家里人责怪你嗓门变大了,“讲话哇啦哇啦的”等。
老年性耳聋有什么后果吗?
像有人说“听不到好呀,落得耳根清净”,其实不然。人体听到声音,大脑接收到声音信号才会兴奋,而听不到声音,意识则会处于不兴奋的状态,大脑就失去活力,对外界的刺激反应减慢。当听不清时,大脑还需要耗费更多能量来处理声音,因而会牺牲一些本来用于处理记忆和思维的能量,长期下来就导致老年人思维和记忆力下降。由于“耳背”,与人的沟通交流发生困难、减少,性格会慢慢变孤僻、古怪,甚至患上抑郁、老年痴呆症。
所以发现自己听力下降的现象,无论你在不在老年的界定内,最好都去医院耳鼻咽喉科好好检查一下。医生首先会检查一下你的耳朵,比如看看有没有耵聍(耳屎)阻塞,有时取出来听力就明显恢复,就不一定要进一步治疗了。还会做一些听力检查,根据结果可以分轻、中、重度耳聋。凭经验来说,当对一般的谈话感到困难时,就已经属于中度耳聋了。可能根据病情需要做耳部的CT或MRI,主要是为了排除脑梗及肿瘤性疾病。
老年性耳聋的治疗重要的是“早发现早治疗”。应当承认,老年性聋是表现在听力方面的衰老现象,从目前的医疗现状看还无法改变这一规律和趋势。但我们可以从预防、保健、中西医结合等综合性的调理与治疗措施出发,来延缓和改善这种衰老现象。
耳聋早期即被发现的,可用些药物:如扩血管、改善微循环的药物:血塞通、丹参等;神经营养药,维生素制剂:维生素B1、B12,全身性疾病的药物治疗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延缓听力下降减少耳聋进展的速度。其它治疗,还有通过配助听器、人工耳蜗、人工中耳来改善听力的。未来有望通过基因治疗、干细胞治疗等来彻底逆转。
许多老人在听力下降早期并不重视,认为眼睛看不清难以忍受,耳朵听不清却可以凑合,所以等来医院就诊时,都已是发病后好几年了,听力已经很差,这时药物治疗的作用就微乎其微,就可以尝试佩戴助听器等来改善听力。而许多人对助听器有偏见,有人认为戴助听器是衰老的象征;有认为戴助听器听力会下降得更快;还有人认为要听力很差时才能用......其实戴助听器就像戴眼镜一样,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增进人际交往能力。中度的听力下降是佩戴助听器的最佳时机,重度听力下降时中枢退化,戴助听器的效果反而不太好。
配助听器有以下这些注意点:
1)配前必须要耳科医生详细检查,就像前面说的一定要确诊是老年性聋,排除其它疾病(耵聍、中耳炎、肿瘤);
2)要正规的听力测试和专业医师的选配,它不是日用品随便买一个就行;
3)初用者,要经过调试和适应的过程,一般要3个月;
4)先在室内尽可能将音量键放在最小位置,慢慢适应,每天使用时间逐步延长;
5)先在安静的地方使用,适应后再带到公共场合中。只要使用得当,听力不会因佩戴助听器而恶化。
那么我们平常如何来延缓老年性耳聋的出现或是减慢它的发展呢?
吃的方面:少吃可增高血糖和血脂的食物,多食含锌、铁、钙丰富的食物,尤其是含锌多的海产品。
戒除烟酒嗜好:尼古丁及酒精可直接损害听神经和神经中枢,造成脑血管舒缩功能紊乱,使内耳血液供应不足。
少接触噪音:噪音对耳朵的损害是直接的、不可逆的,比如歌厅、舞厅尽量少去或待的时间短一些;尽量少用耳机,听的时间不要连续1个小时以上等。
经常参与适合老年人的体育活动:比如旅游、散步、打太极拳等。
劳逸结合,避免劳累和精神紧张:紧张可导致耳朵的小血管痉挛,影响耳朵的血供,从而造成损害。所以不要与人争吵,保持平和的心态。
尽可能防止使用有耳毒性作用的药物:像庆大霉素、链霉素、卡那霉素等。积极治疗全身性疾病:控制好血压、血糖等。每年进行1-2 次正规的体检,发现耳部不适,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人到老年、器官功能退化是必然趋势,但是我们大家都重视起来,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自己的耳朵,必然能延缓耳聋的发生,减轻它带来的不便,更好地生活。
资料: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金玲
编辑:吴兴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