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生成的扫描仪,启动后开始扫描三十多年前一段日子,对于工厂里昔日的一名工人,对昔日工厂扫描的仰角及弧度都是有局限的,脑子里挤出来的都是没锈住的碎片拼凑,五年里的天数早就被往后所覆盖。
是1984年左右工厂发过每人一套西装,不是那种很挺骨的面料,烟灰色的,现在连接有点像“朝鲜色”,还配个厂徽,记忆里也扫描不到穿了几次,在同事们发来昔日照片里还真没看到有谁穿着西装厂服拍照,估计还是会有很多的同事,在他(她)们家中的衣柜里有保存着。
有小几千人的工厂,每个人都有各自对往日的扫描,每个人都有收纳的芯片被植入在各自的记忆里,这种人自然形成的收纳芯片是自然生成而无法复刻。
教子的儿子都读初中了!这是在《1980年代的杭州电视机厂》里的留言,那年估计是米国电影《教父》看的,车间里同事那1岁多厚墩墩小胖子儿子被逗着喊教父,推算下那年的小胖子如今都也快四十岁,这是有点“国不劳”,年纪的胡同,就是被这些小辈们所围。
写到第《二十三》了,目标是拼凑到《三十》,五年的芯片里就这么点储存,已经是有点文不对照,后七篇写啥,芯片里都还没恢复,1980年代五年的工厂日子说短也长,所熟悉所有感受的所想表达的总绕不出个人的仰角与弧度。
没能力的年龄是没能力去站在路边品尝1980年代小几千人的自行车洪流在大清早成堆状地涌入工厂的大门,倒不是说1990年就有这种能力在深圳蛇口静静地站在路边看着几万人的“三洋妹”们从四海宿舍区成群结队的步行走向她们的工厂,两个群体之间的区别就是,后者是清一色的二十岁不到的青春,还有一个不同后者基本都是非城市户口,原生原态。
十年前2012年早春,与昔日的老领导朱科长及几个老同事喝茶,当提及在工厂科不科员时,非同部门的老同事当听到是科员时表示异议,倒是老领导朱科长认定说那当然是,非同部门的老同事无奈地说,在工厂混了那么多年,到头来科员都不是。1980年代的工厂有一种搞不明的规则,也是2022年1月26日早两天才晓得,1980年代竟然有一位共和国开国中将的孩子也在工厂做车间工人,这个天方夜谭有点让人听了无法消化。
莽撞是年轻人的资产,莽撞是需要条件的,需要年龄的支持,记得第五年时莽撞地去到朱科长家,心思活捞捞地有到社会上去莽撞意愿,朱科长当然从工作的角度建议不要乱动。很多年来是一直心存感谢这位部队转业到工厂的朱科长,在去朱科长部门工作时,知道了朱科长在合情合理地培养同部门也是他部队时战友的侄子,他战友的侄子也是一位部队退伍努力工作的同龄人,结果,被朱科长接收新工作指令的却不是......
(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