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电视品牌展播(七八十年代电视品牌)

80年代电视品牌展播(七八十年代电视品牌)

首页家电维修电视更新时间:2022-03-24 10:59:00

马上就是新年了,一年一度的春晚也马上要来临了,但是在新的节目开始起,先带着大家回忆一下,那过去的经典春晚节目。

过去的那些年的节目,演的是真的好。它不仅在当时能捧得台下的观众和电视机节目面前的观众捧腹大笑,而重要的是,在每一部作品中都孕育着人文意义价值。

就比如下面这7部过去的春晚节目,当年每一部演完后,台下掌声雷鸣,更重要的是它的主题太超前了,时至今日,雷鸣般的掌声也不够赞誉其伟大。

最早的节目过去30多年了,现在来看,还全部都是经典。

第一部:1990年《主角与配角》

你也许不记得这陈佩斯和朱时茂演的这小品的名字了,但是我一提,你就能想起来:

陈佩斯:皇军托我给您带句话。

朱时茂:队长,鬼子让我给您带个话。

陈佩斯:皇军说什么?

....

陈佩斯:闹了半天,原来是你小子把太君给我的好处,都给吃了回扣。

朱时茂:我不知道啊。

陈佩斯:你别给我装糊涂,当我不知道吗?

朱时茂:你知道什么?

陈佩斯:哼哼,我临来的时候皇军都告诉我了。

朱时茂:怎么说的?

朱时茂:皇军让我给您带个话。

故事到这里,身份再次完成了转化。

现在来看,我们说《主角与配角》是中国最卓越的小品之一,应该不会有什么争议。

那么他到底好在哪里呢?我们来分析分析。

第一,出场的时候。因为陈佩斯本身并不是坏人,但是因为“长得像”坏人就被判定成叛徒。

陈佩斯不满,提出了“你替我叛变”一下也很正常,所以在这里观众开始发笑。

而故事最精彩的地方也就是从后部分的互换身份开始的,陈佩斯穿上了主角装。,

朱时茂一句吐槽:“你说就我这样的,他穿上这个衣服,他也是个地下工作者呀!

——你们再瞧瞧这位!”

观众开始笑了起来,但更高效的还是陈佩斯后来的表现。果然,陈佩斯换上了主角的衣服后,一句猖狂的“我是主角儿”、“现在是我演的时候”

后边紧紧跟着的一句:我原来以为,只有我这模样的能叛变,没想到啊没想到,你朱时茂这浓眉大眼的家伙,也叛变了

这句台词堪称第一神句,意义太丰富了,它讽刺的可不仅仅只是表演上的问题。

但是自从陈佩斯当了主角后,他开始忘我,不仅在情绪,连走位上也开始变了。

于是他跟朱时茂说着说着,又不知不觉,从主角走到了习惯性的配角位,身份又倒了。

接下来就是顺理成章:

皇军说什么?

皇军托我给您个话...

陈佩斯当了太久配角,以至于成了主角后,一边得志,一边又还是迷失自我,回到配角。

再往后一切都是顺理成章的。

为什么说《主角与配角》好,因为好就好在,所有的包袱,不是文字游戏,而死情节。

那经典的“队长别开枪” “皇军托我给您带个话” “朱时茂这浓眉大眼的家伙,也叛变了。”都来自每一段故事的起承转合。

这部《主角与配角》想要说的到底是什么呢?无非就是想,讲述配角的心酸经历罢了。但是多年以后,这心酸的经历,在后现代解构下,亦也是底层与上层的对抗的辛酸经历。

最优秀的喜剧,莫过于此。为非主流的弱势群体发声,用最通俗易懂的话语和语言,来表现差异,揭露那些虚伪和傲慢的人们。

真正的喜剧是保护普通人,永远站在人民群众这一边的,那些创作者,也来自群众的海洋。

第二部:1984年《宇宙牌香烟》

这不是普通的相声节目,马季的《宇宙牌香烟》是八十年代电视春晚的奠基之作。

它是第一部真正就具有时代意义的作品,给后来的小品提供了很好的参考价值。

当年的《宇宙牌香烟》的讽刺力度是很大的,它狠狠地讽刺了社会上厂商以次充好、虚假广告、恶意营销的现象。

40年过去了,现在回看,马季的推销“宇宙牌”香烟,依旧是现在常见的营销手段。

同志们呐,我们是宇宙卷烟厂的,

我们想为这个联欢晚会提供点赞助产品,就是这个宇宙牌的香烟。

——现在厂商都找晚会搞赞助。

做广告,甭管你是地铁站啊,还是繁华的街道啊,墙壁橱窗啊,到处都有宇宙香烟的广告,

使宇宙香烟宣传的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老少咸宜人人必备!

——互联企业,从线下到线上,再到早期互联网的流氓软件,到处是引流。

我们还准备采取有奖销售的办法呢。咋叫有奖销售呢?你存我一套图案。

你可以上我厂领取二十寸彩色电视机一台。

千载难逢机会难得啊,请您从速购买,电视机我们是发完了为止。

——但有个前提,得集齐八款才能换台电视机,可其中有一款是肯定不会实际销售。

——颇为讽刺的是,2015年的某云在春晚赞助的正式集福广告,拼夕夕的砍一刀也是如此。

当然更重要的是,在1984年的春晚上,马季真的当着全国观众的面,点了一支烟。

第三部:1984《吃面条》

这是陈佩斯和朱时茂的巅峰之作,同样是1984央视春晚的节目,跟马季的相声不同,

陈佩斯的这段堪称表演一绝,最经典的无实物表演:13分钟,10%的台词,90%都是靠形体表演的半默剧喜剧。

陈佩斯老师台上行云流水,肢体动作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来了,台下肯定做了不少功夫。

吃面过程表演太厉害了那会的电视还是很模糊的,看起来好像真的对着电视镜头在吃面条。

仿佛好像碗里真的有一碗面。

那时候小品和相声,观众都是真实的笑,还有台下鼓掌叫好的,现在全是配音的了。

拍电影吃吃喝喝,玩玩乐乐,游山玩水,以前是笑话,现在居然是真的,真讽刺。

第四部:1987《巧对影联》

冯巩和刘伟这是强调真的是舒服,但是实际上这也是一部流行很短的一部小品。

因为你看他的台词其实并没有那么的深刻,冯巩和刘伟说的也都是一些对子。

冯:我这是《英俊少年》《马可·波罗》参加过《地雷战》《地道战》《南征北战》

刘:《卖花姑娘》《叶塞尼娅》卖的是《马兰花》《苦菜花》《锦上添花》!

但是为什么要说它是经典呢?因为经典就经典在,它诞生的那个年代,那是1987年。

改革之风虽吹满天,但人们的娱乐活动还没跟上来,流行音乐还是靡靡之音,阅读和电影几乎都是文化的人的爱好,但人们热爱电影。

通俗易懂的电影吸引了很多的小青年,因此在春晚上,把电影串起来说对此,确实是可以引起共鸣的,但是这些年电影越来越通俗越来越流行了,现在再来看也就不好笑了。

第五部:1989《英雄母亲的一天》

以前看的时候,总会被赵丽蓉老师的那句“司马刚砸缸”给带跑偏了,但是再看的时候,

发现了原来这段小品还有着一层深意。

故事大概是这样的,赵丽蓉老师想带一块豆腐回去,但是导演却让他拿走一堆营养品。

导演:您您,您不能想这个,您就想这个东西好吃,我今天我都把它吃了,我明天还买

赵大娘:就得借钱导演。

导演:您怎么老想着钱呐

赵大娘:这多少钱呢?我儿子挣多少啊?

多年过去了才发现:赵丽蓉老师和侯耀文老师这一段小品,真的是借古讽今到了现在。

这么多年过去了,人类还是没有改变。现在的不少的媒体和广告商都在鼓励你,

要生活要精致,要自由,要对自己好,要买奢侈品,要买大房子。鼓励你超前消费。

就连以前审核不下来的信用卡,现在也是满大街的地推,求着你办卡,还送你小礼物。


每次看到那些鼓励你超前消费的,我都会想起来赵丽蓉老师的那句话:这不得借钱吗?那这多少钱呢?我儿子挣多少啊?

唉,那会的小品真的是好,不是每个平凡人都是那么时时刻刻坚守在自己的理想阵地里,不是每个母亲都会做饭,当然,她们依然伟大。

第六部:1996年 《机器人趣话》

这小品不仅是我国最早的机器人科幻之一,那个时候的蔡明老师还是很美的,为了演好这部小品,身材两个月只吃番茄和黄瓜,郭达说台词时她眼前都发黑的,后面慢慢缓过来。

所幸努力得到了回报,掌声雷动。

这个故事也很好。讲的是,单身多年的郭达想找一个十全十美的老婆,于是买了一个机器人(蔡明)做了老婆。郭达原以为买了机器人就能解决所有问题,但问题只是开始。

当然了,这也只是小品的表层意思,它背后其实折射出很多未来我们人类将要面对的问题:

结婚率低,离婚率高,女人看不上男人,男人嫌女人麻烦,于是出现了大量的,社交恐惧症、空巢青年、二次元对象等等。

如果未来以后人类都不交往对象,直接买个仿生人当对象,因为它言听计从,人类之间都没感情了,那人类何去何从?那仿生人的相貌又该如何被定义,这牵扯女性权利。

因此,不得不承认的是蔡明老师饰演的机器人是突破性的女权丰碑,还在1996年就运用女性化为各种男性凝视中的物化气质和角色反讽出男性的傲慢、偏见与奴役。

第七部:1989年《懒汉相亲》

这是宋丹丹第一次登上春晚舞台:俺叫魏淑芬,今天29,至今未婚。

这个故事很经典,从侧面反映了改革开放后,十年中国农村发生的巨变。

也狠狠的讽刺了流行的享乐主义。

故事里,村长帮淑芬介绍对象,上来就说南方有:大彩电、沙发、“明年盖三间大瓦房”,

这其实就是今天的房子,车子和钱。

淑芬问的问题也不是说男方如何哦,“沙发是城里买的吧”?“电视都多大尺寸的”?

这其实今天的,房买在哪里,哪个地段?车是哪个牌子的?几十万的车,还是几百万的车。

淑芬也说:“俺娘说了,闺女大了要出门,要找找个勤快人”。今天的勤快就是上进。

或许就是经典,即便过去了这么久,只是遗憾的是,今年真实的生活什么也没有改变。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1 3dmx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