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新气象,小编首先祝您新年快乐!
今天的《联播抢先看》,小编不走寻常路,为您推出一期“元旦特辑”,一起回顾过去40年,每年元旦《新闻联播》播什么。
首先,小编给您提几个问题,让我们一起带着问题,去精彩视频里找答案。
1976年元旦,新闻播了啥,您知道吗?
1986年元旦,人们过节最关注的是什么?
哪年元旦,天安门城楼正式对普通游客开放?
1976年,《新闻联播》还没有诞生,但是我们找到了当年元旦中央电视台(那时还叫北京电视台)播出的一则新闻。
解读
“为人民多产轻工业品”,您以为这只是一句口号?没那么简单,这则新闻背后有它独特的时代印记。
1976年,中国还处在“票证时代”。在那个商品供应极为匮乏的年代,国家为了保障供需平衡,对城乡居民的吃穿用等生活必需品,实行计划供应,按人口定量发行了粮票、布票等专用购买凭证。当年,没有这些“票证”,有钱也寸步难行。所以过年过节,多生产人民生活需要的轻工业产品,就成了当时的重要新闻。
后来,随着改革开放发展,市场商品供应有了根本性好转。1993年,粮票正式谢幕,“票证”年代也正式宣告结束。
1978年1月1日,《新闻联播》正式开播,每晚八点左右播出,播出时长20分钟。
1982年9月1日开始,播出时间从每晚八点提前到了七点,重要新闻首先在《新闻联播》发布,从而确立了其权威的栏目地位。
那么,《新闻联播》开播后,每年的元旦它都播了些什么呢?
解读
1982年,“山西针织厂织袜能手”——“找好接口一刀剪,揪住最后一丝不松线”,这是那个年代的“大国工匠”。
1984年,“杭州食品厂建成我国第一条软包装消毒牛奶生产线”——那个年代的牛奶,软包装都是“高大上”,更别提还有现在这么多口味了。
1985年,“沈阳一家经营宫廷风味酒楼开业”——您也许会好奇,一家饭馆开业也算新闻?要知道,上世纪80年代是我国餐饮业的初步发展阶段。1980年,我国诞生了第一家个体饭店。直到上世纪90年代,餐饮业才进入大踏步的发展阶段,“下馆子”、“搓一顿”,现在看来就跟“吃饭”那么简单,但在当时,真不简单。
1987年,“成都节日市场兴旺,彩电、洗衣机、电冰箱等大量高档商品上市”——没错,当年,这三件就是高档商品!
怎么样,看完这些,您是否觉得扑面而来的都是满满的年代感?
随着改革开放力度的逐渐加大,物资供应的问题逐渐解决了,老百姓们开始越来越多地考虑走出家门,看看外面的世界。
解读
1988年,“天安门城楼首次对游客开放”——登上城楼看广场,感受“阅兵视角”,从这一年起,你也可以!
1990年,“中国民航大发展”——坐飞机出行越来越方便了,“坐飞机兜一圈”不再是荣耀与地位的象征。
1997年,“百年梦圆话回归,香港内地交流密切”——到今年7月,香港回归已19年,罗湖口岸依旧人潮入织。
从1998年开始,钟声辞旧岁,欢歌迎新年,“各地迎新年”成了元旦当天不可少的新闻。
今天的《新闻联播》会播什么样的新闻呢?
19点联播见,必须看!
祝新年快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