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1976年有没有电视(中国六七十年代有电视吗)

中国1976年有没有电视(中国六七十年代有电视吗)

首页家电维修电视更新时间:2022-01-13 23:03:17
前言:

1976年,全国已经建立电视台32个,接收用户也已经达到了300多万家,北京市百人电视机的拥有量达到了0.3台。贺子珍晚年居住在上海,毛主席曾派人给贺子珍送去了两万元,贺子珍用钱购买了一台电视机。

贺子珍对毛主席健康状况的了解,主要就是通过电视机实现的,不论是在中南海还是外地,毛主席的会客厅都一模一样。作为毛主席夫人,贺子珍对电视上的每一个画面都看得格外仔细。1976年,贺子珍在电视上发现了她认为不太好的一幕,便当即给李敏打去了电话。

贺子珍病重时,毛主席嘱咐李敏南下看望妈妈

毛主席这一辈子都没有得过什么大病,但在1975年毛主席却要做白内障手术。用毛主席的话说,戎马半生从没有人在他身上动过刀子,更不要说在眼睛上动手术。

但没办法,在手术前,毛主席的白内障严重,甚至看不清书上的字迹,对于挚爱读书的毛泽东而言,这的确是个煎熬,在术前消炎的这段日子里,毛泽东的视力几乎全部消失,为了解决他读书困难的问题,中央办公厅决定给他找个临时“代读人”,最后从一个大学找到了一名老师。

这一切,其实贺子珍一直在关注,自从1959年和毛泽东相见,贺子珍就感觉到毛主席身体胖了一圈,不能去毛主席身边照顾他,贺子珍便让女儿代替她去看望毛泽东,在毛泽东生病前,贺子珍就一直在被毛泽东默默照顾。

贺子珍自从南下后,一直在上海居住,一个人在这里居住,不算特别孤单,因为这里有自己的哥哥贺敏学,还有老战友-时任上海市市长的陈毅。毛泽东曾对陈毅说:“贺子珍的生活开销,可以从我的稿费中扣除。”陈毅笑着说:“主席放心,我们上海还是能养得起一个贺子珍的。”

贺子珍的身体不算好,大病小病是常有的,最痛苦的就是体内的弹片一直没有取出来,天气不好的时候,疼痛难忍。1954年初夏,听说杨尚奎来上海治病了,贺子珍打算去看望这位老战友,顺便了解一下毛主席的近况。

杨尚奎是个老红军,1928年就参加革命,从杨尚奎这里打听点毛主席的消息简直再好不过了。据杨尚奎的妻子水静回忆:“贺子珍来看望杨尚奎的时候,我印象特别深。”身材很苗条,皮肤白净,长得一张瓜子脸,眉毛很细,头发黑黑的,穿着一件白衬衫,脚底穿着一双黑色的圆口布鞋,看起来端庄大气,举止大方。水静猜想,贺子珍年轻的时候一定是一个出色的美女子。

在没有见过贺子珍之前,水静只是认为贺子珍是一个吃了很多苦的女红军,今日一见,水静感触根深了。“这位就是贺子珍同志。”杨尚奎用了一个“就”字,立马把亲切感提上来了,水静赶紧握着贺子珍的手,贺子珍的故事水静听过不少,现在却 突然心中生了几丝怜悯。

贺子珍离开后,水静对杨尚奎说:“这么个漂亮又热情的女子,一个人孤苦伶仃地过日子,多可惜啊。”杨尚奎没有回答。不一会他说:“你比贺子珍小20岁,感觉你们能聊得来,可以去找她聊聊天。”

此后,水静便一直在关注这个大姐姐,可以说贺子珍和毛主席的联系,水静是一个特殊的知情人。这年9月,全国第一届“人大”召开期间,贺子珍从新闻上听到了毛主席的声音,她凝神听了好久,突然感觉到一阵眩晕,因为激动而晕倒在了沙发上。

作为贺子珍的女儿,李敏对妈妈的身体状况尤其担心,李敏不止一次对毛泽东提及贺子珍,看到贺子珍的来信,毛主席也会积极回信,在李敏心里,似乎二人之间有难以抚平的沟壑。尽管如此,毛主席还是一次次地让李敏南下去照顾贺子珍。每当上海市委给毛主席报告贺子珍的状况,毛主席都会安排李敏,去看望一下妈妈。

1958年,贺子珍提出,想要回江西住一段时间,这件事经过了上海市委的同意,把贺子珍送到了江西老家。贺子珍在江西的老战友比较多,邵式平,刘俊秀等同志他都熟悉,刘俊秀还是她的永新老乡。

这年5月,贺子珍从上海到了南昌,住在三纬路的一个二层小楼里。为了让她好好养身体,省委还给她派了一名护士。几日后,水静又来看望她,但这次水静感受很深。从1954年到现在,也不过四年时间,但贺子珍的头上出现了不少白发,脸上也有了皱纹,掐指一算,贺子珍已经有50岁了,再想起来贺子珍的往事,水静感慨万千。

水静说:往日的风韵已经荡然无存,只有那清秀的轮廓,依稀尚在。一阵伤感,陡然在我心头涌起,内心的痛苦,讨厌的疾病,是如此无情地剥蚀了她的容颜,掠夺了她的年华。

住在江西后,贺子珍的病情复发多次,而且频率越来越高,发病的时候,她以前有坏人要害她,恐惧,紧张,不吃饭,不喝水。省委无奈之下把贺子珍的病情上报给了毛主席,毛主席得知后,又叫来了李敏。

李敏说,妈妈生病的前,曾在爸爸的劝诫下戒了烟,听说妈妈生病了,爸爸便把自己的刚刚打开的一条烟送给了妈妈。妈妈收到爸爸的礼物十分高兴,已经戒烟的她又开始抽烟了。

1959年7月,杨尚奎回到家告诉了水静一个天大的好消息。杨尚奎说:“水静,你马上收拾一下,今天下午就去南昌。”水静十分惊讶。

“怎么了?出什么事?”水静疑惑地问道。

杨尚奎轻声地说道:“你去把贺子珍接到庐山来,毛主席要见她。”

“真的?”水静瞪大眼睛,高兴得要跳起来。“这可太好了。”

“去吧,这件事一定要保密。”

水静虽然比贺子珍小20岁,但十分理解贺子珍,她多想现在就告诉贺子珍,毛主席要见你,但不能说。她告诉贺子珍,南昌夏天太热,邀请你去庐山避避暑。实际上,贺子珍是知道毛主席要上庐山开会的,但从来没有想到可以见到毛主席。

7月9日晚,贺子珍被水静领到了毛主席的住处,水静告诉贺子珍,带你去见一个人,起初贺子珍以为是老战友,知道他走到毛主席住处的二楼,才突然意识到,她在这里要见的人是毛泽东。

没有任何准备,贺子珍就这样走了进去,久别重逢的夫妻,想必贺子珍一定有很多话要说,但她一句话也说不出来,22年没有见,看到毛主席的真人,贺子珍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眼泪,如她所言:我做梦都想不到在这天会见到毛泽东,我的泪水就像是打开的水坝,再也止不住了。

毛泽东说:“我们见面了,你不说话,光哭,那以后可见不到了。”贺子珍擦擦眼泪,正式地抬起头看向了毛泽东,22年不见,毛泽东变了,身体胖了,说话也沉重了不少。

人们对于尚未处理完的事情,比已处理完成的事情印象更加深刻,贺子珍的这种心结,在心理学上被称为契可尼效应,如今见到了毛泽东,贺子珍积压在心里的痛楚似乎得到了释放。

这次谈话尽管只有一个多小时,但贺子珍觉得漫长无比。水静回忆,兴奋的贺子珍那一晚一夜未眠。水静曾问贺子珍,你觉得主席变化大吗?答案是肯定的。

殊不知,刚刚下了庐山不久,贺子珍又病倒了,当时李敏刚刚结婚,毛主席便紧急召唤李敏,去南昌照顾贺子珍。李敏被爸爸传达指示去看望妈妈已经不止一次两次了,每一次都忍不住要质问爸爸。但她没有想到,日后这种习惯竟然有了反转。

毛主席生病,贺子珍嘱咐李敏,去陪着爸爸

李敏1947年跟随贺子珍回到祖国,新中国成立前就回到了父亲毛泽东的身边,作为毛泽东和贺子珍唯一在世的女儿,她备受毛泽东的喜爱。但和李讷的妈妈生活在一个屋檐下,总有点不自在,结婚后便搬出了中南海。

1963年,在中南海居住了14年的李敏搬离了丰泽园,在北京的老巷子里租了一间出租屋,他和孔令华就居住在这里,过起了属于他们的日子。

搬出来中南海,再回去看望父亲,便不会那么容易,只有周末的才能去看望父亲,当时李敏和孔令华都有工作,繁重的工作让俩人不得不静下心来过好自己的日子,当时李敏的第一个孩子已经出生,毛泽东为其取名“孔继宁”。

1972年1月的北京,气温很低,寒风凛凛,毛主席的外出活动在这段时间多了起来,频繁的外出让毛主席过分劳累,1月13日,毛主席突然发高烧,加上肺心病的作怪,突然休克了。

最后经过抢救毛主席才转危为安,贺子珍得知这个消息吓坏了,赶紧给李敏打电话,李敏便马上遵照妈妈的意思,赶到了中南海。

再去中南海,李敏总会说一句:“爸爸,我来看您了。”却不想毛主席也会感动地说:“娃娃,爸爸好想你啊。”“爸爸,我也想您。”尽管李敏已经结婚,但作为女儿,李敏对父亲却恋恋不舍。

李敏说:“爸爸,我在外面还学会了自己做饭呢。”毛泽东非常感动,向来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李敏竟然学会了做饭,毛主席笑着说:“我的娃娃会做饭了,可比你妈妈当年有水平啊,莫得出洋相哦。”

毛主席告诉李敏,当年在井冈山的时候,贺子珍不会做饭,一次邻居拿来了一只燕子让贺子珍做汤喝,贺子珍不会做,就把燕子直接扔在了锅里煮了,朱德去盛饭的时候 ,捞出来一碗鸡毛。

回忆着便勾起了往事,然后也不免问一句:“你妈妈怎么样了?最近有没有去看她?”李敏笑着说:“爸爸放心吧,妈妈很好,这次来,就是妈妈让我看您的。”毛主席听后,欣慰地点点头。

1972年,李敏的第二个孩子出生,是个女娃。李敏把这个女孩的照片拿给爸爸看,毛泽东看了后非常高兴,决定为这个女娃取名字。最后取名为“东梅”,“东”是取自毛主席名字中的“泽东”其一,“梅”是毛主席生平所爱的梅花。可见是十分大方的。毛主席嘱咐李敏:你妈妈很喜欢孩子,把东梅送到你妈妈那里吧。

毛主席年龄逐渐增长,身体的毛病也慢慢被检查出来,一直到1975年,毛主席眼睛上的问题越来越大,甚至看不见了,贺子珍整日关注着毛主席的动态,这一年贺子珍也生了一场大病,毛主席得知后,派人给贺子珍送去了两万元。

毛主席的口信是,当年他在延安所创作的文章,贺子珍也曾帮助抄录,功劳有她一部分。实际上这是对贺子珍的关心。李敏后来证实,这件事是真实的,当时贺子珍用这笔钱买了一个收音机和电视机,剩下的3000元在贺子珍去世后交给了上海市委。

贺子珍从电视台看到一叠卫生纸,赶紧致电李敏

1976年,毛主席的病情越来越严重,贺子珍对毛泽东病情的了解,大部分是通过电视机实现的。无论是在中南海还是在外地,会客厅几乎都是一样的。

主宾位上有3个白灯罩的立地台灯,灯后面放着一个书柜,台灯前面是半圈套着花格外套的单人沙发,沙发上安放着一个蒙着白布的小圆桌,桌子上放着一些大开本的书籍,最上面的两本书都是打开着的。

贺子珍可以详细地描述出来,可见对毛主席病情的关心。毛主席坐在沙发上,宽大的裤管下有时候可以漏出来毛主席的脚。扶手上还放着一叠方形卫生纸,虽然取纸擦拭嘴角的镜头一闪而过,但是还是被贺子珍看到了。

贺子珍认为毛主席可能病情严重,泪水模糊了双眼,她马上给李敏打去了电话,贺子珍告诉李敏,我看到你爸爸在电视上面容憔悴,你赶紧去中南海看看爸爸吧。李敏也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便马上赶到了中南海。

果不其然,李敏到了中南海,医生告诉李敏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千万不要大哭,以免影响毛主席休息。李敏接受了建议赶到父亲面前,看到毛主席在病床上的样子,李敏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泪水。

“爸爸,我是李敏,我来看您了。”李敏叫了好几声,毛主席才醒过来,毛主席看到李敏来了,微笑着看着李敏,还问李敏:“娃娃,今年多大了?”李敏算了算说:“爸爸,我今年40了。”毛主席会意地说了点什么,李敏没有听清。

接着毛主席对李敏做了一个手势,用手指比作一个圆形的手势,想说什么但声音很小,李敏没有听清,只是告诉爸爸:“我刚和妈妈通过电话。”至于这个手势到底是什么意思,李敏猜测可能就是“桂圆”的意思,桂圆就是贺子珍的小名。

但殊不知,这居然成为了和爸爸的最后一次相见。1976年9月9日0时10分,一代伟人毛泽东的心脏停止了跳动。陈长江回忆说:“毛主席去世后,没有留下任何的遗书,也没有向任何人交代过遗言,对他个人身后事的处理,他没有任何的交代。”

贺子珍听到这个消息是什么反应呢?贺子珍的外孙女孔东梅曾回忆,外公去世后,在全国人民泪落如雨的时候,她却表现得惊人地平静。但她知道,外婆心里比谁都要更难过,更悲痛,因为那是和她朝夕相伴十年的丈夫。

9月18日,毛主席的追悼大会在天安门广场举行,李敏和孔令华参加追悼会,在追悼会上李敏因为过度伤心而晕厥,最后不得不坐车回家。

1979年,也就是3年后的同样的日子(9月18日),李敏陪着妈妈贺子珍来到了北京毛主席纪念堂,对于贺子珍而言,她来这里还有个重要的意义,那就是和毛主席见最后一面,一如当年在庐山。

在毛主席纪念堂大厅里,贺子珍特地让工作人员在毛主席的汉白玉雕像下给她照了一张相。这是1937年贺子珍离开延安后,最后一次和毛主席合影,但她没有想到会是以这样的方式。

1984年4月19日下午,贺子珍在上海病逝,享年75岁。回想起来父亲和母亲的故事,李敏总是睹物思人,李敏说,爸爸落泪的次数不多,为妈妈流泪的次数就有好多次。为负伤的亲人流泪,为分手了的前妻之病痛煎熬落泪,彰显了毛主席有血有肉、儿女情长的感人一面。(文/小艺)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1 3dmx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