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陶炉工作的时候一会红一会暗掉

电陶炉工作的时候一会红一会暗掉

首页家电维修电陶炉更新时间:2022-01-21 07:18:02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农历十月,被古人们称之为阴月。

阴,晦也,寒风弥漫,景物暗翳,万物肃萧。

散漫阴风里,天涯不可收。

寒冷的冬天,是个讲究敛藏的季节。

四野里,看似衰草连天,但是地底下的根系,依旧在积累着生长的力量。

水中的游鱼,为了节省体力,这时都尽量悬停在静水的河湾内,休养生息。

冬眠的龟与小兽们,钻进了枯草下边,那一个个光滑而有隐蔽的泥洞,是天然的藏身处。

严冬将至,今年春天或者秋天刚采下来的白茶,此刻正静静的藏在了仓库内。

它们干燥的芽与叶,经过层层密封后,齐齐的不断发生着良好陈化。

这些今年刚刚制好的新白茶,经过酶促氧化的作用,内部的风味发生着改变。

从清爽鲜香,清润香甜,青春靓丽,慢慢的转化为更熟、更沉、更甘香的滋味。

可见阴冷的冬天里,归入仓的白茶们,此时同样在积蓄着力量,不断的陈化。

那么,气温降了,煮茶正是时候,那该如何更好的煮茶呢?

为了不白白浪费自己收藏下来的好茶,在煮白茶时,这四点误区可别犯了!

《2》

误区一:直接煮新白茶

煮茶新手们往往最常犯的错误,就是直接煮新白茶。

而白茶里面,新白茶是不适合煮的。

按照存茶时间的划分,新白茶的储存时间不足一年。

由于没有经过足够的陈化,新白茶内部的风味物质,还处于较为活跃的状态。

冲泡时,稍微与沸水一接触,内部的茶味物质就会快速的释放。

煮茶时,内部活跃的茶多酚和咖啡碱等物质,容易像一座小火山那般,踊跃的大爆发。

如果直接拿来煮,自身磨炼和修为不足的新白茶,很容易被煮出苦涩味明显的茶汤,并不好喝。

不论再怎么去煮,煮出来的风味依旧不佳。

所以,陈化时间不满一年的新白茶,更适合用盖碗泡着喝,而非是煮茶的方式。

并且在使用盖碗冲泡时,要牢记快出水的方式。

特别是在前几冲喝茶时,茶汤倒出的速度更是不能慢,得做到快注水,快出汤。

这样,才能更好的体会白茶的清润鲜香风味。

提及煮茶,并非新白茶的擅长项。

冬天煮白茶,更适合煮上了年份的白茶。

品质足够好,内质足够丰富的白茶,在陈了一、两年的情况下,就适合煮着喝了。

而如果是陈了至少三年的老白茶,那么煮出来的滋味,更是格外甘香、绵长、柔软。

不同陈化阶段的白茶,拥有着不同的滋味。

只有选对了茶去煮,才不算白白浪费好茶。

《3》

误区二:茶水比例不佳

煮茶时,茶与水完美匹配,才能得出滋味理想的茶汤。

若是煮茶时,茶水比例不协调,那么煮出来的滋味自然不佳。

提到煮茶的茶水配比,部分茶友总是掌握不好尺度。

要么,就是比较随意。

煮开一壶水后,随手抓一把干茶,就放进去煮。

结果呢,茶多了,水少了,煮出来的滋味太重太酽,并不好喝。

特别是在煮老寿眉类的茶饼时,由于经过压饼后,那些蓬松的茶梗与叶片们,压缩成薄薄的一片。

部分茶友家中,预先没有准备克秤,就直接撬了一大块茶饼,投进去煮。

结果呢,看似轻巧的块状茶饼,投进烧沸的煮茶壶后,泡开的茶,能像海藻般散开,布满了过半茶壶。

这类投茶过多的情况,对于内质丰富的好茶来说,实在是太过浪费。

煮好一壶茶,投茶量适中即可。

一般来说,在直接煮干茶时,建议300-400ml的水,投茶2-2.5克。

而投茶过多,反而是白白折损了好茶的一生修为。

让煮出来的茶汤,滋味太过浓重和苦涩,并不好喝。

关于茶水比例的问题,除了投茶量过多外,还会有注水量过多的情况。

此前,有位外省的茶友,煮茶的时候,实在把握不准该放多少水合适。

于是发来了图片询问。

将那张图片放大,让人惊讶的发现,里边的注水量竟然足足有700ml!

这是家里忽然间来了十多位客人么?这注的水未免也太多了吧。

往往,在三、五人喝茶的情况下,煮300-400ml的水,是完全适合的。

具体煮茶的注水量多与少,得根据个人的壶来定,往往注水线不超过壶嘴位置,理论上都是安全适宜的。

但是,在煮出来的茶汤,在没办法一下子喝完的情况下,不建议一次性煮过量的茶。

要不然,这些多出来的茶汤,一放就得放上大半天。

放得时间长了,茶香容易失散,味道也容易变掉,不是好事。

为了不错过好茶的精彩风味,还是能喝多少,就煮多少茶,更为适合。

等一壶茶汤喝尽后,再重新续水,接着煮出新的一壶,也就好了。

《4》

误区三:自来水煮茶

水是茶之母,好茶得用好水。

优质的白茶,不论是拿来泡,亦或是拿来煮,都得用好一点儿的水。

直接用自来水煮茶,没法能茶汤的滋味,完好展现。

不同区域下,自来水的水质,变化浮动很大。

经由自来水厂,统一送抵千家万户的自来水。

在出厂前,经过了氯气消毒,自来水的水体中容易残留氯气味道。

并且,经过层层管网运输后,容易因为管道锈蚀、老化等因素,沾带上过多的杂质和异味。

从这点看,自来水泡茶或煮茶,会有损茶汤滋味。算是白白浪费了好茶。

明代的士人张大复,曾在《梅花草堂笔谈》里谈到,茶性必发于水。

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矣;八分之水,试十分之茶,茶叶八分耳。

水质的好与坏,与茶汤滋味的影响,不言而喻。

提到梅,便让人想起了红楼里,妙玉用梅花上的雪水,化雪泡茶的风雅故事。

雪落寒梅,将这些落在梅花上的雪,细细的收藏下来。

总共就一瓮,藏在地下,总也舍不得吃。

只等到泡来一尝,只觉得茶汤里清冽清芬异常。

然而,今天再谈到泡茶、煮茶用水时,由于空气受到了污染,化雪煮茶,已经不值得提倡。

相比下,宋徽宗赵佶的《大观茶论》里,提到的“水以清、轻、甘、冽为美”,更具参考价值。

水质要清透洁净,没有杂质,入口轻柔,清冽甘甜。

这点上看,泡茶用水以山泉水为佳,水质清净,入口甘甜。

但对大部分茶友来说,取用并不方便。

相对来说,各大商超内均可方便购入的纯净水,更为适合用来泡茶。

平常生活里,泡茶喝茶频率比较频繁的茶友们,也可以直接订购当地的桶装水,用以满足平日的泡茶、煮茶需求。

《5》

误区四:长时间煮茶

提到煮,不少朋友会对这个概念,存在误解。

认为煮茶,和煮粥、煮饭、煮汤是一个原理,需要较长时间的去煮。

其实不然。

煮饭煮汤等,是要将生的食物,直接通过不断加热,才能煮熟。

所以需要比较长的时间。

但是煮茶不同,内质丰富的好茶,往往稍稍接触沸水,内部的茶味物质,就可以快速释放。

煮茶的时候,也是如此,不需要长时间反复去熬煮。

毕竟,煮茶≠熬中药汤。

反复的熬煮,三碗水煮成一碗茶,最后出来的滋味,又浓又苦,并不好喝。

这样一来,冬日煮茶就不是风雅的消遣,反而成了种味蕾的遭罪。

正确的煮茶方法,建议将茶稍稍沸煮即可。

煮茶时,可以直接用冷水煮茶(煮出来的茶汤滋味更浓郁),也可以直接用烧开的热水煮茶,煮茶时间更好把握。

通常,村姑陈平时在煮茶时,更喜欢用第二种热水煮茶的方式。

烧开一壶水后,将预先准备好的干茶投入。

合上壶盖,再稍微沸煮,等到茶汤颜色出来后,呈现赤金色向琥珀色过渡时,基本上就可以停止加热了。

利用电陶炉的余温,再略微温一会儿,等到壶内的茶汤平静,停止沸腾,壶内不再出现跳跃的水泡时,就可以倒出茶汤,待凉后慢慢品茶了。

冬日待在略显沉闷的室内,煮来一壶暖乎乎的老茶,陈香、药香、粽叶香,萦绕满室。

细品几杯,不待清风生两腋,清风先向舌边生!

《6》

寒潮来袭,严冬已至。

天气已经这么冷了,不知山上的腊梅,这时开了几枝?

腊梅的清香,混着冬天的清冽冷风,香气特别好闻。

古代的文人们,将腊梅称为寒客。

每每想起这茬,总让人想起那首煮茶的诗。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又是一年寒冬了。

不知道今年冬天里,茶友们有没有开始煮茶呢?

想和村姑陈沟通更多关于白茶的故事,欢迎加入“小陈茶事村姑陈的白茶圈”

欢迎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或者直接手机端点击下方的“了解更多”!

版权声明:本文归小陈茶事村姑陈(lanxiaoping1988)原创撰写,任何媒体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欢迎茶友们转发至朋友圈。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1 3dmx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