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汀发出滴滴声怎么办

油汀发出滴滴声怎么办

首页家电维修油汀更新时间:2022-01-21 02:59:22

来源:健康中国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官方微信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方舱医院新冠肺炎患者出院前与医务人员一起加油鼓劲。

武昌方舱医院首批28名新冠肺炎轻症患者经过治疗出院。

2月11日下午,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洪山体育馆的武昌方舱医院,28名患者集体出院,年龄最小的25岁,最大的69岁,主要年龄段在60岁左右。加上上午江汉方舱医院的6名出院患者,当天两家医院共有34名新冠肺炎轻症患者走出方舱。

据了解,出院患者会严格按照规范,居家进行14天自我隔离。院方建议,患者病体初愈,在出院后要注意休息、保证饮食,以促进身体的早日恢复。

自2月5日深夜起,武昌方舱医院、江汉方舱医院、东西湖方舱医院相继投入运转,武汉各区轻症新冠肺炎患者陆续集中收治。截至2月11日,仅6天时间,首批患者就已出院。随着时间的推移,康复出院的患者将会越来越多。

方舱医院的紧急投入使用,对于确诊患者应收尽收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在这背后,是数千名医务人员和工作人员日夜奋战的付出与奉献。

医护人员陪同患者走入临时病房

整体运转平稳有序

武汉目前最大的方舱医院——东西湖方舱医院,由武汉客厅展览中心改造而成。作为武汉临空经济开发区的重要会展窗口,武汉客厅展览中心建筑规模庞大,占地约1500亩,有4个主题展馆,全部改造成临时接收新冠肺炎轻症患者的方舱医院,设计容纳病床2000张。

在展览中心外的广场上,排满了医用帐篷和医疗车辆,它们都是由来自全国各地的紧急医疗救援队携带来的,可以作为方舱医院整体运行的重要医疗保障单元。

从2月7日晚开始,这家方舱医院开始接收患者。尽管这时的武汉阴冷潮湿,但在方舱医院里并不太冷。在每个过道里,间隔十多米就放置了电油汀供暖。为患者预设的床位多为双层高低床,每一张病床都铺上了厚铺盖和棉被,加了电热毯。每个人还有一件军大衣。

医护人员进行沟通,不断完善流程。

晚8时,方舱医院开始为患者供应晚餐,包括热乎乎的盒饭和酸奶。工作人员介绍说,除了一日三餐和充足的饮用水,考虑到口味不同,方舱还供应方便面、自热小火锅等快捷食品。

除了生活所需基本配置齐全,还有700多名医护人员为患者提供医疗保障。他们当中,除了武汉本地医务人员,还有从各地紧急驰援来的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

中日友好医院紧急医学救援队医疗队长任景怡告诉记者,在2月4日接到通知后,36名队员即刻整建制出发,支援武汉方舱医院的患者救治工作。目前,方舱医院收治的是轻症患者,医护人员进行巡检,定期查房,指导用药。方舱医院还设置了抢救室,备有一些关键医疗设备。如果患者痊愈,经过检测可以出院;万一病情加重,则转至定点医院。

“现在整体运转平稳有序,在做好医疗保障的同时,医护人员会与患者沟通交流,给予心理支持。我们有信心战胜疫情,也会让患者同样有信心战胜病魔。” 任景怡说。

患者医生相处融洽

由于时间紧、任务急,方舱医院的建设仍在不断完善中。前来增援的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在应急处置上的经验发挥了作用。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携带的20余顶帐篷,就派上了用场。在武汉客厅展览中心一楼展馆内,方舱医院的1500张病床占据了绝大部分空间,很难再开辟出缓冲区和清洁区,供医务人员在进出方舱医院时使用。于是,2月5日,十几顶帐篷很快在展览中心前广场展开,撑起了医务人员进出方舱医院的通道和更衣室,建立起了缓冲区和清洁区;东西湖方舱医院指挥中心也从馆内二楼搬到了广场上的5顶帐篷里。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执行队长孙贵新告诉记者,经过快速磨合,方舱医院已经进入稳定运行期,来自不同医院的医务人员分为医生组、护理组,进行了大排班。在东西湖方舱医院,指挥中心将来自不同医院的医生们分为4个班次,每6个小时换一次班,每个班次的舱内医生在15人左右。“查房、下医嘱,工作内容和大家熟悉的日常工作差不多,只不过分管的床位多了不少,而且要在全副武装的防护下工作6个小时。”

医护人员接诊患者,为患者监测体征。

浙江省人民医院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被派往支援江汉方舱医院的患者救治工作,该院副院长何强介绍,江汉方舱医院目前已收治1500多名轻症患者。在医生查房过程中,发现了少量病情较重的患者,特别是有心梗、脑血管意外等疾病史及尿毒症等其他基础疾病的患者,这些患者将逐步转往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何强表示,每班次医生完成一遍患者查房需要3个多小时,加上管理部分尚未及时转出的重症患者,“医务人员的工作量还是挺大的”。

两位专家均表示,舱内患者的治疗以口服药物为主,所用药物均为新版诊疗方案推荐的药品。此外,在当地卫生健康部门的统一协调下,舱内患者每天还会服用已经煎好的中药汤剂。

除了治疗,外界同样关心的是,上千名患者集中收治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里,会是怎样的一种氛围?孙贵新说,方舱医院收治的轻症患者基本能自如活动,经过磨合,患者和医务人员的相处十分融洽。何强表示,舱内患者的病情和情绪总体平稳。每天上午8时左右,在广播体操音乐的带动下,很多患者会跟着做广播体操。

考虑到方舱治疗的心理问题,同济大学附属医院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出发时,随队携带了4.5万册《大疫心理自助救援全民读本》,目前已逐步下发至武汉市各方舱医院。“长期奋战在第一线的医务人员一直处于高度紧张的精神状态,这个读本不仅适用于患者,对于纾解医务人员的心理问题也很有帮助。”孙贵新说,小小的心理读本在方舱医院很受欢迎。

目前,武汉市方舱医院的数量和规模仍在扩大。何强介绍,武汉市黄陂区已新筹建了两家方舱医院,其中由黄陂区体育馆改造的方舱医院已在2月11日启用,并在当晚收治患者。从2月12日开始,浙江省人民医院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整建制撤出江汉方舱医院,赶赴新的方舱医院,支援黄陂区的轻症患者集中收治。何强表示,同日,还有其他几支医疗队从江汉方舱医院撤出,支援其他新投用的方舱医院。

队伍里有感控观察员

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抵达方舱医院后,不仅肩负起提供医疗保障的责任,而且主动地建立起规范运行制度。

2月7日,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援助的江汉方舱医院进入运作第三日,该院在全国首创的院感防护建议被方舱医院指挥部采纳,江汉方舱医院引入其中的感控观察员制度。

“感控观察员制度可以在医护人员进出病区过程中,对他们防护服的穿脱给予直接的观察指导,避免职业暴露,减少感染风险。”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援鄂医疗队领队张刚庆说。

感控观察员由该院医教部院感科和护理部安排感控经验丰富的专职人员担任。所有观察员均经过严格培训,熟悉负压病区感染防控要求,在负压病区监控室24小时坐班,指导进入负压病区的工作人员正确穿戴防护用品,实时通过监控系统观察负压病区工作人员脱防护用品,并实时传呼纠正其错误。

张刚庆说,感控观察员体现了三大特点:一是专业严格把关,二是响应即时快速,三是统筹管理到位。一段时间的实践证明,感控观察员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将坚持此模式,为负压病区工作的医护人员保驾护航。

医务人员正在与患者进行沟通,缓解患者情绪。

在实操过程中,其他队伍很快看到了制度的好处。感控观察员制度已经被方舱医院指挥部采纳并实施,写入了2月7日形成的《江汉方舱医院工作人员防护用品穿脱要点(第一版)》,成为整个方舱医院的院感防护制度,全国9支支援方舱医院的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也都实行了观察员制度。

在57人的援助江汉方舱医院的广东医疗队中,有一名队员专门负责院感防控,林宇坤作为观察员承担起了对进舱医护的穿脱防护安全保障工作。他培训了队里其他岗位的3位医护人员,和他一起做起了观察员,队员们把他亲切地称为“大家的保护神”。

“慢一点,注意不要先脱口罩。”2月6日一整天,林宇坤不时地提醒医疗队员保证出舱安全。“一个步骤顺序错,就可能造成职业暴露,因此被传染。”林宇坤说。在不到24小时里,林宇坤和他的伙伴为广东医疗队进舱的16位医生进行了院感防护。

“正是因为有他们,尽管环境陌生,我第一次进舱也没有特别紧张,觉得很安心。”2月6日早上7时40分第一批进舱的广东医疗队员刘英贤说。

出舱要过最后一关

在武昌方舱医院门外,驱车21小时从北京星夜兼程赶来的中国疾控中心移动生物安全三级(P3)实验室工作人员正在紧张工作。

疾控工作者更像是战“疫”中的“隐身战士”,他们与病毒的战役未曾停歇,悄然无声,却力顶千斤。

“主要任务就是把好病人的出院关。”中国疾控中心检测队队长卢金星说,2月11日的28名患者都是临床体征达到出院标准,再经过两次核酸检测阴性后才得以出院的。

卢金星介绍,中国疾控中心派出移动式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驰援湖北。实验室由车载实验室和动力车组成,达到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防护水平。该实验室曾在青海玉树地震灾区连续工作3年,为确保灾后无鼠疫发挥了重要作用,被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英雄集体”光荣称号。

中国疾控中心检测人员正在移动实验室工作

实验室自备新型冠状病毒检测设备和试剂耗材,具有自我维护保障、独立开展病原检测的能力,可进行快速检测,到达目的地即可展开工作。

“2月4日上午,我们一行8人从北京出发,历时23个小时,日夜兼程,于2月5日早7时到达武昌方舱医院。”卢金星说,当天下午实验室准备就绪,具备了接收临床样本开展核酸检测的能力。

“为了把好出院关,让达到出院标准的患者能够及时出院,我们已连续两晚通宵对230余人份的呼吸道标本进行了核酸检测。我们将发挥疾控人优良传统,为打赢这场战‘疫’,尽我们所能。”

他握住了那只悬在半空的手

特写

2月5日晚,武汉江汉方舱医院启用。翌日凌晨零点30分,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接到指令,要在6日早7时40分进入方舱医院。在24小时内,该院援鄂医疗队16名医生全部进入武汉江汉方舱医院开始诊疗工作。

刘晓春是医疗队成员之一。2月6日晚,冒着武汉近零度的冷雨前往方舱医院,当晚8时到凌晨2时上了第一个晚班。

夜已深,病人渐渐进入了梦乡,刘晓春还在与黑夜抗争。隔离衣里的汗水,一滴滴地滴落,浑身冰冷。已然顾不上这些,坐下来稍作休息已是最大的幸福。

看着熟睡的病人,刘晓春竟有些羡慕。“睡着的时候,没有思想,没有病痛,可以忘记被病魔摧残的一切。”

一阵咳嗽声将刘晓春的思绪拉回。闻声赶去,是17床,一位30岁的小伙子,刚刚查房时并无特殊。他轻轻地用被子捂住嘴,尽量不发出声音,生怕惊扰其他人。但是尽管已经把脸憋得通红,咳嗽还是忍不住。

“怎么了,哪里不舒服,多久了?”刘晓春问。

“20分钟了,觉得有点呼吸困难。”

“怎么不叫医生?”刘晓春说。

“我看你们忙了一晚上,刚刚休息一下,不想折腾你们,自己忍忍就算了。”

听了这句话,刘晓春忍不住泪目。

刘晓春叫护士赶快测了血氧饱和度,推来了氧气瓶,开了一些药物给予对症治疗后,病人渐渐止住了咳嗽,安然入睡。

不觉间,到了凌晨1时40分,离交班还有20分钟,刘晓春做交班前的最后一次查房。经过17床时,看到病人安静地睡着,刘晓春正要离开,忽然被叫住了。

“还不舒服吗?”刘晓春问。

“不是,您快下班了吧?”

“嗯,不过不用担心,下一班医生会继续负责你们的。”刘晓春说。

“谢谢您。”

“好好休息,不要有心理负担,有不舒服一定要叫医生。”小伙子点了点头,但还是一直看着医生。

刘晓春收回迈出的脚步,问:“还有事吗?”

小伙子伸出了一只手,很快又下意识地收回。刘晓春一下握住了那只悬在半空中的手,说了一声“加油”。

刘晓春感慨道,对于病人,医生是生的希望,是守护神,是带他们走出方舱的使者。无需太多的言语,一句话,一个手势,就会温暖一颗脆弱的心。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1 3dmx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