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利浦gc1408电熨斗使用方法(飞利浦电熨斗按钮说明图示)

飞利浦gc1408电熨斗使用方法(飞利浦电熨斗按钮说明图示)

首页家电维修电熨斗更新时间:2022-02-02 17:05:37

这几天,位于长宁区凯旋路1408号的“红帮改衣坊”人来人往。

来这里的市民并非是为了改衣服务,而是在它搬迁之前做最后的拍照纪念。

这是一家专门帮顾客“量体改衣”的店铺,也是海派服装“博物馆”。

近些年来,这里时常会聚集一些年轻人,身着店内免费提供的旗袍、长衫拍复古写真,不知不觉,改衣坊竟变成了一个网红打卡点。

馆长吕方是一位地道的红帮裁缝,也是一位对中国传统服装情有独钟“长衫达人”。

一人,一尺,一台,无数压箱底儿的旧衣服就能在他的手中变旧为宝,重获新生。

“会做只是徒弟,能改才是大师”

吕方的老家是宁波奉化,一座曾经遍地是裁缝店和服装厂的“服装之乡”。

店铺名字中的“红帮”,也叫“奉帮”,清末民初,作为当时最早对外通商的口岸城市之一,宁波有不少为外国人裁制服装的店铺。裁缝们习惯于将外国人称为“红毛人”,“红帮裁缝”由此得名,后来也成了海派裁缝的统称。

由于在家中排行老三,在吕方的记忆里自己基本没穿过新衣服,“都是哥哥们穿过的旧衣服给我接手,轮到我的时候可能都好几个补丁在身了。"

那时他就下定决心:“等我学会了裁衣服的手艺,一定给自己做新衣服穿!”

于是,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吕方就开始从事裁缝的工作了。

到了90年代初,正值上海浦东大开发,吕方看到了城市发展的机会,就从宁波来到了上海谋生,这一住就是三十年。

吕方自己设计的开放工作台,可以随时和客人沟通

最初,他的裁缝店开在徐汇区康平路,以制作新衣为主,兼顾为顾客改衣。

2010年,店铺生意蒸蒸日上,他便从徐汇搬迁至长宁区的凯旋路。7年前,又把店面扩展到了沿街的三开间,挂牌“上海红帮西服研改中心”,主要承接改衣业务。

我们行业里有句话:能做的都是徒弟,会改的才是师傅。

比起做一件新衣,量体改衣难度更大,因为是在有限的布料上做最大的改动,多少有点螺蛳壳里修道场的意思。在这件事上,吕方有自己引以为豪的绝活儿:

很多流水线生产出来的西服,上面的花纹格子都对不齐。经我手改过的衣服,从前襟到袖子到后背,360度看全都是对齐的。

“服饰也是中国历史文化的载体,要传承下去”

经营店铺这些年,吕方有很多心得体会。最让他感慨的,就是年轻人离传统服饰越来越远了。

他们找我来改的衣服,都是国外的大牌子洋装。如果为了赚钱,这种生意我赚得可太爽快了。但是我总觉得不对,我们也有长衫旗袍这些传统中国服装,为什么年轻人都不穿了呢?

在吕方看来,外国品牌的衣服很多尺寸都和中国人体型不合,这也是为什么他们会拿来量身修改。而更重要的是,如果不再有年轻人愿意接触这些传统服饰,我们的服装文化也就会逐渐流失。

我们中国的传统服装是大有讲究的,像中山装,最早期是7颗扣子,后来演变成5颗,裁制的时候衣领和脖子要特别合。像女士的旗袍,开叉的高低也代表着身份的不同。现在年轻人可能都不知道这里面的门道了。

我最感动的一次,一个80岁的老阿姨来我这里改衣服,改的是她小时候自己外婆的衣服,她要穿着去参加孙子的婚礼,一件衣服跨越几代人,这就是文化传承啊。

这些年来,吕方不管是日常工作生活中还是去海外旅游时,都会记得把自己的长衫、马褂拿出来穿。

走在异国他乡的大街上,身着我们中国的传统服饰,那种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在这家店铺里,吕方也开启了租借服装、拍照打卡的新服务,希望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对传统服饰感兴趣,进而推广中国的历史文化。

裁缝店里隐藏着博物馆,街道社区大力扶持

除了日常的服装改制,这件改衣坊还是一间暗藏玄机的“民间历史博物馆”。

刻板岁月痕迹的木架上摆着各种清末或民国的熨斗、烫凳、暖手壶;

一对清朝的龙凤熨斗,内部可放炭火

角落里1895年上海制造的缝纫机、40年前的金星牌彩色电视,静静地见证着店里人来人往;

1895年的缝纫机现在还能使用

三五牌台钟、上海牌手表、永久牌自行车、以及各种充满岁月痕迹的小摆件,琳琅满目。

很多上海老阿姨们都会把家里的老物件、旧衣服免费捐过来,有时我还会去旧货市场一件件“淘宝”,这些都会展示在店里。现在算起来少说也有一千多件了,每一样都是有故事的。

年幼的女儿每次来店里都会说“爸爸,你店里怎么又多了一些垃圾?”

但在吕方看来,不管是旧衣服还是老物件,其中蕴含的故事都是无价之宝。让他们重焕生机,是比赚钱更有意义的事。

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的展板被吕方买来收藏在店里

不过,近年来随着房租支出的增加,光依靠改衣服务,店面确实有点难以为继,吕方也一直为此烦恼。

可是,市中心区域哪有理想的场地能施展自己的海派服装“博物馆”的梦想呢?

就在我们采访的当天,潍坊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伸出了橄榄枝,表示愿意给吕师傅的改衣店提供一个新的展示空间。

吕方告诉记者,这几天自己和爱人已经在对店内服装和物品进行打包,由于收藏物品太多,预定的纸板箱都不够用了。

过一段时间,红帮改衣坊将会搬离现在的凯旋路,入驻潍坊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之后将与马尚龙海派文化工作室、浦东海派旗袍文化交流中心共同搭建一个海派空间,成为上海社区文化活动的一个新地标。

潍坊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方面向晨报记者透露:

我们有一个五层楼的海派文化活动中心,吕老师的工作室稍后会搬到那里,这些老物件也会在楼里的各个角落展示。后续我们会开展海派文化推广活动,把老物件背后的故事讲给年轻人听。

同时,上海海派文化研究者、衡复“四居一馆”文化顾问郭皓也向记者表示:

吕先生对我们近代的民族服装有着深厚感情,并不懈努力地以个人之举来弘扬和传承,这几年来甚至为此放弃了一部分可以赚钱的生意。他让非常多的人,这些传统服饰由从怀念到体验,从怀疑到认同,与此同时也让更多的年轻人,对自己的民族服装有了更多的了解与认同,也有了文化自信。

在此,我也呼吁有更多的有识之士、更多对民族文化有认同感与使命感的企业,能够伸出援手为这样的个人或企业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

上海这座城市始终开放、包容且充满温度,不同形态的实体小店在这里曾找到了它们生存的空间。

红帮改衣坊在凯旋路1408号的故事暂时告一段落了。过几天,吕方准备去潍坊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做初步的设计布置,给店里数以千计的服装和老物品找一个新家。

吕方说,新的地方装修好了还继续欢迎市民朋友来体验。

未来,我们也希望吕方的服装梦想能在这座城市得以延续,把海派服装文化一直传承下去。

来源:周到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1 3dmx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