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缝专用电熨斗(裁缝铺专用手工迷你电熨斗)

裁缝专用电熨斗(裁缝铺专用手工迷你电熨斗)

首页家电维修电熨斗更新时间:2021-12-04 16:01:14

据考证,中国古代的熨斗比外国发明的熨斗早了1600多年,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发明并使用熨斗的国家。

从先秦时期到唐代,熨斗为长柄、外形为圆形宽口沿,像一只煎蛋的平底锅。宋代以后,熨斗演变成小汤锅模样,柄变短了,柄上有孔洞,可以插木头把手,防止导热手无法握住。熨斗沿口外形则有圆形、官帽形、花瓣形、七边形等多种;到了清代末年,熨斗就演变成现代熨斗的雏形,提梁式把手,可以从上往下地用力,压住衣服熨烫。

民国铜熨斗

 黑乎乎的小圆筒上面还连着一个铜把手,这是什么,奶锅吗?不,这是一个铜熨斗。

拙裁缝,巧熨斗。”古往今来熨斗在居家生活中不可或缺,是资格最老的人类工具之一,早在两千多年前,智慧的中国古人就发明了这种用来烫平衣物的器具。

电视剧《还珠格格》中香妃的一段台词受到了吐槽:“蒙丹,你知道吗?每次你一生气的时候,都喜欢皱眉头。我真想拿一把熨斗把你眉头给熨平。”其实,从熨斗的历史源流来看,这段台词也并没有什么不妥。

我们现在使用的熨斗形状,是西方人发明的,但是西方人使用熨斗的时间却比我们晚了很多,直到约16世纪,荷兰裁缝才开始使用空心的盒型大熨斗,把烧红的铁板从背后的门放入熨斗加热使用,据考古学家考证,中国古代熨斗的发明比外国发明的熨斗要早1600多年,因此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发明并使用熨斗的国家。

首先说“熨斗”一词的来历:

一是,取象征北斗之意,清朝《说文解字注》中写:“上象斗形,下象其柄也,斗有柄者,盖北斗。”;

二是,因为其形状如同“斗”。

明代精雕熨斗

 刻有花纹的清代熨斗

熨斗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商代,而那时的熨斗是为一种刑具,专门用于熨烫囚犯的皮肤,很容易使人联想到商纣王时的另一种酷刑——炮烙。残酷归残酷,还是很庆幸,熨斗的发展越来越倾向于便利人们的生活。

到了秦末汉初,熨斗作为熨烫衣服的器具已基本定型。《青铜器小词典》中介绍汉魏时期的熨斗,由青铜铸成,外形呈圆腹、宽口沿,有长柄。有的熨斗上还刻有“熨斗直衣”的铭文;晋代的《杜预集》中也记载:“药杵臼、澡盘、熨斗……皆民间之急用也”。由此可见熨斗的用途已经很分明,并且成了百姓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的用具。

 刻有“寿”字的熨斗

《隋书》中记载李穆让儿子李浑入京,拿了熨斗作为信物给隋文帝,并说:“愿执威柄以熨安天下也。”表示自己不会叛变。

《红楼梦》中也有熨斗,第二十八回中:“宝玉进来,只见地下一个丫头吹熨斗,炕上两个丫头打粉线,黛玉弯着腰拿着剪子裁什么呢。”第四十四回:“宝玉复又起身,见方才的衣裳上喷的酒已半干,便拿熨斗熨了叠好;见他的绢子忘了去,上面犹有泪痕,又搁在盆中洗了晾上。又喜又悲,闷了一回,也往稻香村来。说了回闲话儿,掌灯后方散。”富贵人家的熨斗非常考究,一般用料华贵,雕龙刻凤,甚至会用到鎏金工艺。

元代海龙饕餮纹熨斗

民国时间熨斗

熨斗历史小摘文

隋唐时期国力强盛,人民生活富足,丝织业非常发达,人们有了更多的闲暇时间来讲究穿衣打扮,用熨斗熨衣已经成为上至君主,下及黎庶中整理衣物的必备工具。诗人王建的《宫调》诗,描写了唐代宫女彻夜不眠,为皇帝熨烫御衣的情形,“每夜停灯熨御衣,银薰龙里火霏霏。遥听帐里君王觉,上直钟声始得归。”御衣是君王之服,每天晚上宫女都要将其熨烫平整,保证第二天皇帝上朝议政时,衣着挺贴。

唐代画家张萱则根据唐代城市妇女在捣练、理线、熨平、缝制劳动操作时的情景画成了一幅《捣练图》,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古代熨斗的具体使用情况:画卷中有两位女子双手各执帛的一端,另有一女子,左手摁着帛的中端,右手执熨斗,正在布帛上来回熨烫。王建的另一曲《捣衣曲》却描写了一位贫苦人家的女子使用熨斗的场景,“冲少熨斗贴两头,与郎裁作迎寒裘”。

宋代熨斗的使用比隋唐时期更加广泛,其形状也有所改变:一般是空心短柄,插入木把,以便在熨烫时不至于烫手。放碳火的托盆也更高、更深一些,形状不完全是圆形的,也有呈斗状堤型的。且斗盆周多印制有精美花纹。不仅用于传统的熨衣、平帛,还用于熏香、熨纸、护书、饮酒。

明清时期,熨斗沿袭宋元时期的造型,只是靠近手柄处的口沿向上昂起得更高,更好地防止火烬外落,空心短柄,插接于木把。有的熨斗周身铸有福、寿等纹饰,不仅有实用性,也有观赏性。民国时期,熨斗从碗口状变成了三角状、密闭式。这时候还出现了陶瓷熨斗、酒精熨斗、热水熨斗等等,种类非常丰富。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1 3dmx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