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Y
童年记忆中,妈妈有个古老的“熨斗”,是用烧红的木炭来加热的。她经常边熨烫衣服边说:要生活得好,衣物是非常重要的,衣物不一定要多么昂贵,但一定要穿戴整齐。她还说:懂得生活的人,哪怕住最差的房子,穿最差的衣服,也会把房间收拾干净,衣服折叠平整。
今年国庆假期,我抽出一天时间收拾房间、整理衣物:过期杂志、报纸等请人上门回收;许久不穿的衣服,抽奖、博饼来的日用品、小家电,送人或捐献 。其中,有一个电熨斗,我不舍得丢,因为它见证了我们家庭的成长。
1991年,我和老公领了结婚证,还没举办婚礼,那时,我住在娘家,他住集体宿舍,我们等着单位分房子。老公家在农村,家境贫寒,我父母皆病故,没有半点经济援助,我有点心酸地说:一根针、一条线都得自己买。我们慢慢攒钱,分期分批购买生活所需小家电,买的第一件带电的电器就是“红心牌”电熨斗,老公郑重其事地在盒子上写下购买时间、地点。
那时候,两个人的工资加起来仅有七八百元,真是一分钱都不敢乱花,衣服都舍不得添置,穿来穿去就那么几件,穿久了,袖子、裤管都起“钢琴褶子”了,每隔一段时间,我会把自己的衣裙熨烫好,然后带着电熨斗到集体宿舍,帮老公把裤子、衬衫熨烫整齐。就这样,我们小心翼翼地隐藏着我们的窘迫,每天穿着熨烫整洁的衣服,挺直腰板,努力工作。
1994年元月,我们举办了婚宴,年底在租来的16平方米的房间里,迎来了儿子的出生。我们白天上班,晚上干零活、打短工等等,后来又开了间小食杂店,日子有些艰难,不过我们相信困难很快会过去的。慢慢的,我们的经济好转了,1996年买了第一套房子,将近70平方米,家用电器也添置齐全了,“红心牌”电熨斗也跟着我们从出租房搬到真正属于自己的家。
儿子一岁时,老公当上销售片区经理,更加勤奋地跑业务,我们家的经济收入大大增加,投资股票、证券也取得较大收益,2003年,我们购买了四房两厅,有150平方米,搬家的时候,空调、彩电、冰箱都留在旧家,只带走这个记录我们家庭成长轨迹的“红心牌”电熨斗。
现在,许多人根本不用电熨斗,衣服褶皱了,直接送到干洗店,轻轻松松就让衣物整洁如新。而我,还是会拿出电熨斗,一边熨烫衣物一边回想我们家庭这二十几年来走过的岁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