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美国传来了格力电器认罪的消息!
美国当地时间10月29日,美国司法部宣布,格力和美国司法部达成延迟起诉协议(DPA),就其在2012-2013年在美国销售加湿器故意隐瞒加湿器的缺陷一事,达成延期起诉协议,格力电器有限公司(Gree)及其在香港和美国的子公司就针对他们的刑事指控同意和解并支付9100万美元罚款。
原意是:“一家中国家电制造商及其两家子公司已经同意解决刑事指控,因为他们没有通知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CPSC)他们出售给美国消费者的数百万台除湿机存在缺陷并可能起火。这些决议是根据《消费品安全法》(CPSA)提起的首次企业刑事执法行动。”
这事儿也不复杂,根据延缓起诉协议中的内容,就是格力在美国销售的加湿器,被发现能引起着火之后,格力美国、格力香港和格力珠海总部的人经过讨论之后,为了不影响格力加湿器的销售额,和延缓影响格力产品的声誉,格力决定把产品缺陷一事儿告知美国监管机构和召回往后推迟6-9个月。
这个故意不报产品缺陷的事儿,在美国的消费者产品安全法案下面是联邦刑事重罪。
从DPA所附的事实中,可以看到,在一个对于商业机构重要的法律风险发生后,一个公司如果不能迅速的做出在风险控制上对公司最好的商业决定,将会带来何等严重的后果。而在格力的整个决策过程中,公司的法律部和外部律师的角色是缺位的,或者至少在DPA中是没有揭示的。
格力的这个商业带来了巨大的法律风险,决定引发了美国政府对其的刑事追责,经过冗长的司法大战,最终格力还是认罪,和美达成延期起诉协议,同意支付总计9100万美元的赔偿。其中包括3900万美元的货款的没收,和5200万美元的罚款。
而且这个延期起诉协议看起来并不是一个100%干净地解决了所有责任的协议,这个DPA仅仅解决了美国消费者产品安全条例下面的责任问题。格力未来仍然可能面临其他机构的起诉和定罪。
另外,有意思的是,尽管格力对其在2012-2013年的商业决定进行了认罪,但是格力美国当时的两个高管,Chief Executive Officer 和Chief Administrative Officer并没有认罪,那两个高管将在2022年在美国法院受审。
这不禁让人想起了写《美国陷阱》那本书的作者。好多事儿,现在也不能写得太明白,格局正好就行。就记住一点,为了机构的事儿,做了犯法的事儿,到时候是有可能会被放弃的。
这个事儿已经发生了这么久,格力和美帝也在法庭上干了很久,最终还是决定认罪认罚这个事儿,也说明了在全球经营的中国企业所面临的法律风险还是很大的,也再一次说明了商业决策者对于商业行为的法律风险的意识、公司律师需要在重大商业决策、重大问题、重大风险上进行把关的重要性。
在DPA中看到了董大姐的签名。当然,这个事儿对于格力来说,也是个好事儿,至少是解决了一个大的问题,然后也对其产品生产安全等是个促进。不过,这个教训也可算深刻了,加湿器估计也卖不了什么钱,这个延迟报告产品缺陷和召回的商业决定,从法律角度上,是狠不Make Sense的,尤其在美帝这样的国家。
不禁让人质疑,这是故意?侥幸心理?投机取巧?但是已经对格力品牌美誉度造成了的严重打击。
去年这个时间,一篇题为《CEO自恋及其经济后果研究——以格力电器为例》的硕士学位论文,因研究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自恋"而火遍网络。据了解,该论文为浙江工商大学会计专业研究生陈舒心的硕士学位论文,提交日期为2020年1月,指导老师为谢诗蕾。
论文称,自恋CEO对企业的业绩也会产生一定影响。在本案例中,董明珠在格力电器发展初期成功带领其在空调行业中站稳脚跟,成为龙头老大。然而,在格力电器进入稳定发展的成熟期后,由于董明珠自恋人格的影响(偏好高风险和固执己见),致使其多元化业务发展受到阻碍。
论文称,CEO自恋行为的表现包括渴望支配性权力、采取冒险决策和固执己见。格力电器 CEO 董明珠的种种言行举止,都十分强烈地表现出自恋人格的特性。
论文用四大指标衡量了董明珠的自恋程度,研究发现,董明珠个人报道数量占格力官网发布新闻总数的33.22%;接受采访和发表演讲时使用第一人称的频率高达 70.31%;在微博发布自身形象照片占所有图片的比率为 32.33%;与第二大高管薪酬差异比率为 1.74。
此外,董明珠的上述数据均高于美的集团 CEO 方洪波和海尔集团 CEO 张瑞敏(未披露除外)的数据。作者认为,“ 董明珠相较于其他两位同行业 CEO,其自恋程度比较高。”
论文表示,格力电器发展的初期,董明珠凭借其过人的销售能力以及大胆创新的决策能力,带领格力电器从竞争激烈的空调市场中脱颖而出。
“当时的格力电器还只是一家只能做空调组装的小企业,年产量在 2 万台左右。在加入格力电器两年后,董明珠在安徽的销售额突破 1600万元,占格力电器整个销售额的八分之一。1993 年,她在格力电器的销售额创造了当时销售的神话。”
论文表示,在董明珠成为格力一把手后,又加重了其自恋倾向,而这突出表现为,格力电器董事会成了董明珠的“一言堂”,董事会权力严重失衡。作为大股东的珠海市国资委在董事会渐渐丧失了话语权。
论文指出,董明珠的自恋人格导致格力电器产生内部人控制,对格力电器的业绩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导致公司多元化受阻。
小北认为:董小姐许多投资失败是客观事实,但把这些归结为自恋至少是证据不足,只能确定为搞个人崇拜,但这是不是因为自恋不一定,这年头为了统治和营销,许多企业家把自己化身为宗教式的人物,吸引消费者粉丝!
就在10月27日,格力交出了一份稍显无力的三季报。公司2021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381亿元,同比增长9.73%;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56.44亿元,同比增长14.21%。这一增速比半年报明显下滑,原因就是被三季度单季拖累。
第三季度格力营业收入470亿元,同比下滑15%,净利润61.88亿元,同比下滑15.66%。
用梦回2017形容格力再合适不过,格力前三季度156亿元的净利润水平直接回到了2017年同期,而37元附近的股价水平,也回到了2017年。
目前格力电器股价较今年一月末的最高点62元/股下跌接近40%,市值蒸发超1500亿元。
格力真的不行了吗?现在的处境是价值陷阱还是价值洼地?这要取决于看待格力的护城河和应对困境的能力。
格力最终走向如何,负面缠身的董小姐会不会下课?
点击@小北财经敬请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