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写/梁一衡
编辑/杨宝璐
打开拍摄界面,对焦,按下拍摄键。短则几十秒,长则数小时,再加个滤镜、配个音效、来个炸裂的画面效果……放在十年前,能熟练地将这一连串的操作完成下来的,大概率是从事视频拍摄行业的专业人才。
然而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发展,如今每个普通人都能拿起手机,轻松地拍上一段视频,甚至成为镜头中的主角。
在这其中,徘徊在城乡之间的年轻人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一方舞台——曾几何时,他们是“失语”的一群人——渴望在城市扎根,却难以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想要回到家乡,又很难找到自己未来的支点。
5G时代的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极大地推动了数字经济发展。依靠互联网强劲的连接能力与极低的边际成本,城乡之间的流动、互动、产业联动都有了更多可能。
农户们在田地里收葵花籽
被视频解救的雪灾中的葵花籽
2019年国庆假期的第四天,内蒙古赤峰下起了早雪。雪来得突然,这让31岁的郝春雨一下子紧张起来。
1988年,郝春雨出生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翁牛特旗乌丹镇苏布日嘎嘎查村一个经济困难的家庭,去大城市,曾是他少年时最大的梦想。然而从工程监理专业毕业后,在杭州等地做工程监理的过程却让他觉得失望——事多钱少,而且开发商、工程方、施工方、监管单位,哪一方都不能得罪,郝春雨很快厌倦了没完没了的应付生活。
2011年,他选择返回家乡赤峰,他看上了家里的几十亩葵花田,想自己做点事,又可以陪伴父母。
甘肃、内蒙古等地自古就有种植葵花籽的传统,仅赤峰的葵花籽种植面积就达20多万亩。在家乡翁牛特旗,郝春雨通过引入网络销售、勤学种植技术,成立葵花种植专业合作社来帮助村民扩大种植和销路,逐渐有了起色。
但这场突如其来的雪,让郝春雨的心一下子揪了起来,如果不能在冻坏前把上百吨的葵花籽卖掉,村民们一年的努力就都白费了。
于是郝春雨就在自己的短视频账号上发布了葵花受冻的视频,“下雪了,葵花籽被雪埋上了,害人的雪,给农民添了不少麻烦。”他对着镜头说。几天后,许多陌生号码涌进他的手机:湖北的、湖南的、吉林的、辽宁的……来自全国的炒货商都提出想要购买郝春雨的葵花籽,他算了一下,客户们总共需要120吨。
他没想到,燃眉之急居然只靠几个短视频就解决了,从那之后,郝春雨认真地琢磨起用短视频推广自己的家乡和瓜子。
他开了一个名为“赤峰葵花郝哥”的账号,把葵花籽从种植、盛开到收获的全过程,用短视频记录下来,2017年至今,郝春雨发布的短视频接近1000条,在快手上拥有超过14万粉丝。别看粉丝数量不是特别大,但吸引了来自新疆、广东、山东等地的炒货批发商,最大的一单来自一个贵州的老板,直接从他这儿进了300吨货。
这两年,郝春雨发起的合作社已经发展到56名社员,大多是本村村民,年产葵花籽2000-3000吨,通过与短视频吸引来的批发商达成交易,年收入近3000万元。
翟建平在剪羊毛
靠“剪羊毛”串联起的产业
郝春雨只是千千万万个返乡青年中享受到短视频带货红利的主播之一。近年来,以短视频为代表的新型社会基础设施,正在让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加速融合,推动传统行业转型升级。由于流量分配相对公平,过去一年,有超过2000万人在快手平台上获得了收入,获益者涵盖从一线城市到偏远地区的个体、群体、行业、机构,快手发起的幸福乡村带头人项目,过去两年已带动1万多户贫困群众增收,产业发展影响覆盖近千万人。
距赤峰2000公里的甘肃武威,放在地图上只有3.23万平方公里,却是甘肃十大养羊地区。
28岁的翟建平正在院子里用钩子轻轻放倒羊,他不用绑住羊腿,手持电动剪毛机,从一条腿开始往下推,所经之处寸毛不留。等到翻身时,他抓住羊头稍稍一带,四脚朝天的羊就任他脱去了厚厚的“棉袄”。
在剪羊毛之前,翟建平做过许多工作,他在工地搅拌混凝土、跑过网约车、卖过净水器,常常身兼数职。尝试很多行业后,2019年,翟建平把目光投向了家乡。
他的家乡属于牧区,家家户户都养牛羊。剪羊毛蕴含着劳动的欢乐和丰收的喜悦,是每年一次的重要活动。他想试试剪羊毛这个技艺,看看能不能闯出一条路来。
大部分人用的是传统手工剪,往往需要拿绳子把三条羊腿绑在一起,放倒后慢慢剪。但翟建平觉得效率太低,专门去参加了培训,选择了电动剪毛机。
他还记得,刚开始和朋友两个人一起剪羊毛,剪一只收费5元,从早上8点半剪到下午6点,中间午休一个半小时。第一天他剪了120只,赚了600块,朋友更少,只剪了80只。
在满是羊粪味的羊圈里剪了一个礼拜,翟建平腿上到处都是被羊踢的淤青块,再加上腰酸背痛,只能停一个星期再剪。就这样断断续续坚持了一个月,他才慢慢适应了剪羊毛的劳动强度。
当了三个月的“剪毛小工”后,翟建平以“小平”的名字,在短视频平台上发布了一则剪羊毛的的视频。
“当时粉丝只有一万多,发视频只是为了好玩,想着能不能顺便找点活,结果播放量还挺高,挺意外的。”翟建平说。很多人见过给人理发,没见过给羊剪毛,还有长着四个角的藏羊、小羊肖恩同款绵羊……不同品种的羊也令网友们大开眼界。
在翟建平的粉丝还未破万时,就有人主动找上门请他帮忙剪羊毛。为了让更多人看到自己,也为了帮助更多人了解剪羊毛这项手艺活儿,他决定在快手上直播。每天早上9点到下午6点左右,一天至少播4小时。
让翟建平没想到的是,仅几个月,他的直播间就火了起来,一开播就能涌入1万人同时在线看他剪羊毛,最近一次直播累计4.35万人观看。
“剪一只羊的羊毛,最快也要20分钟,年轻人还能坚持,岁数大的剪完就腰酸背痛。”翟建平说。
他在快手上的走红,带动了当地剪羊毛产业。好多人看到他的直播后,主动找到他学习如何剪羊毛。翟建平从来不收学费,忙的时候他每天要带十几个学生,短短一年,当地剪羊毛的人比去年增加了5倍。
羊毛剪机械厂的朋友看到他的视频后,专门找翟建平做宣传。几个月时间,机械厂的羊毛剪就销售出30多万元。
如今,翟建平在快手上已拥有130万粉丝,他组建了一支十几人的剪羊毛小团队,从去年到今年,团队已经剪了10多万只羊,全年收入达到70多万元。他还利用直播间串联起了养殖、羊肉加工、羊毛剪制造厂、纺织厂等一整条产业链。
11月19日,快手科技董事长宿华在首届中国网络文明大会主论坛上发表演讲。他提供的一组数据显示,2021年1月至10月,快手有超过4.2亿个农产品订单经由直播电商从农村发往全国各地,农产品的销售额、订单量和去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了88%和99%,带动农村地区数字服务设施不断改善。
“侗族七仙女”在直播
“仙女”把乡村特产推向世界
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无论城市发展还是乡村振兴,无论平台还是个体,只有用好“数字经济”这个新工具,才能掌握通往未来的关键“钥匙”。2018年2月14日,农历腊月二十九,正在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黎平纪委工作的年轻人吴玉圣收到一份红头文件,内容是要将他调到盖宝村任扶贫第一书记。
黎平县是我国侗族人口最多的县,盖宝村是黎平县的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500多户人家,有109户贫困户。交通不便是盖宝村脱贫的最大阻碍,从县城过去开车要走4个小时的蜿蜒山路,冬季的山区还极易起雾。
虽然事出突然,但吴玉圣却不能等到春节过后再去村里任职。“到时候村里的年轻人又回城打工了,干好扶贫工作,青年的力量必不可少。”吴玉圣说。当天下午,他便开车从县城来到盖宝村,走访了贫困户,与返乡过年的青年聊天,还加了几个青年人的微信。
他在走访的过程中发现,盖宝村完整地保留了侗族风俗和原生态风光。如果能把这些资源挖掘出来、传播出去,也许能产生经济效益。
大学时有过网络创业经历的吴玉圣决定在村里筹资20万,借助目前火热的短视频平台,宣传盖宝的民族文化和农特产品。但这个方案一提出来,首先招来的却是反对和质疑。
“贫穷落后的村子谁看”、“穷乡僻壤的产品谁买”……村民代表大会上,大伙儿的质疑声很大。
“如果离村时亏钱,我自己赔。”在吴玉圣的承诺下,村“两委”答应借5万元用于视频宣传。
2018年5月,吴玉圣揣着5万块钱,在快手注册了“浪漫侗家七仙女”的账号,希望在全村寻觅七位侗族姑娘作为“七仙女”为盖宝村代言。
历经波折,吴玉圣终于凑齐了七个人,她们有的准备去上海学美容、有的要到城市打工、有的要到县里的艺术团发展……经过反复沟通,她们决定跟吴玉圣一起试一试。
这一试,就迎来一个“开门小红”,吴玉圣在快手上传了一段短视频,结果发现一天内账号涨粉一千多个。从此,“侗族七仙女”驶入了涨粉快车道,截至目前,该账号已有近125万粉丝。
三年来,她们以“七仙女”为代号,宣传民族文化,开展公益直播800多场,为家乡带货1.3亿元。
早几年,贫困户吴永荣种的17亩小黄姜销路不畅,“七仙女”试着用短视频和直播帮他销货,“仙女”们穿上侗族便装,拿起锄头,边挖边讲解。视频发出次日,一单一万多斤的订单成交,两个月,6万多斤小黄姜销售一空。
在当地政府的支持和“七仙女”团队的带动下,盖宝村2020年实现了全面脱贫。村里的路修好了,新的寨门立了起来,旅游和民宿也不断迎来新景象。
西安交通大学新闻与新媒体学院教师徐婧在一篇城乡研究的论文中写道,随着城市的蓬勃发展和乡村社会的衰落,中国传统的社会结构发生变化,进而导致城乡文化的割裂与分离,而短视频不仅重新界定了城市与乡村的关系与连接方式,而且通过直播、电商等多种方式呈现了城乡协同发展,重塑了身份认知。
从一个人,到一群人,吴玉圣和“七仙女”感受到互联网打破时空的力量,她们在家乡看到了希望,也有了更多勇气留在家乡发展。 在她们看来,与时代的共振,不仅改变了她们的人生,也让家乡以一种更直观的方式呈现在更多人的面前。“发现有那么一群人支持你,知道侗族,喜欢侗族,爱上侗族,这让我特别感动。”侗家七仙女之一张国丹说。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归北京青年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