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门级手摇咖啡机测评

入门级手摇咖啡机测评

首页家电维修咖啡机更新时间:2022-01-21 15:06:04

我和咖啡的缘分,始于15年前。

那时,我刚读大学,一次去隔壁宿舍聊天,走进去便闻到一股咖啡的香味,从这味道开始,与咖啡就再没分开过。

虽然在这之前也接触过咖啡,但或许是时辰未到或许是无心感受,并没有被咖啡的香味吸引,只有这次与咖啡香味的邂逅,开始了我的咖啡之旅。

大学期间,受限于条件,咖啡还是以速溶为主,我几乎尝遍了市面上的各种速溶,至今对雀巢金牌的味道记忆犹新,因为它在一众速溶当中,显得鹤立鸡群。

工作后,时间和精力都更为丰富了,我自认为我是一个喜欢钻研的人,所以咖啡对我来讲,不仅是一种味道,也是一个课题。

第二次被咖啡香味震撼,是星巴克的house blend咖啡豆,现磨咖啡的香味,与绝大部分速溶相比,都是碾压级别的存在。这时候,我已经全部放弃了速溶,开始折腾起了咖啡器具。

开始都一样,手动磨豆机、电动磨豆机、入门级别的百元滴漏式咖啡机……外加咖啡滤纸这些小东西……刚开始了解并不多,东西也都是杂牌子,除了滴漏式咖啡机来自Philips。

随着对味道的追求和对气味的钻研,开始买了一些咖啡的书,了解了一些基础的技巧,装备也随之升级。

Hario的手冲套装、配套Hario的磨豆机和滤纸、爱路客(ALOCS)魔咖2便携电动咖啡套装、illy和星巴克的各种豆子都上了,玩法越来越多,也越来越乐此不彼。

咖啡,意式浓缩是过不去的坎,所以,经过一番研究之后选择了意式半自动机器惠家的KD310和磨豆机ZD17N,这套也算是理想的家用机型了,性能够用,特别是预热快,几乎一分钟左右就可以操作,比锅炉机型优势太明显了。

然后就是雀巢的Nespresso胶囊机,小巧省事,速度快,出品品质也可以保证,放在办公室非常合适。

咖啡的味道体验得越来越多,覆盖的生活场景也越来越全,一直到现在……

在家里,主要使用手冲套装和意式半自动机器,手冲主要是尝鲜一些新豆子,日常意式半自动是主力。

在办公室,以挂耳和胶囊机为主,速度快,品质也有保证。

外出则自带挂耳,然后就是星巴克、瑞幸以及一些精品咖啡馆。

所以,挂耳在我的咖啡体系中,占据的地位还是很重要的,因此,这次知乎的挂耳,必然不能错过。

拿到知乎的挂耳咖啡,第一反应就是太投缘了,因为这三款咖啡豆都是我比较喜欢的豆子。

曼特宁,也就是星巴克里名为苏门答腊的豆子,醇厚的香味,甚至有点中药的木香,入门神器,这种豆子我买过很多种,几乎都没有失望过。

危地马拉也是我喜欢的中浅烘豆子,买过不少,明亮的果香会牢牢地印在脑子里。

云南豆更不用说,果香浓郁,我喜欢云南,也喜欢云南的咖啡,每次去云南都要尝试云南各种各样的豆子。

知乎的这三款豆子,都非常符合我的喜好,拿到后立即上手,感受知乎的“手艺”。

挂耳咖啡,其优势就是制作简单,一把壶,一个杯子,就够了。

架上挂耳。

85度水,150ml,和手冲一样的套路。

3分钟不到,出品。

这三款咖啡,出品品质都不错,咖啡看上去颜色清亮,还没冲完就已经香气四溢了,他们各自拥有不同的香味:

π的味道醇厚,苦味多,酸味几乎没有,有松木质的香气,还有巧克力的味道,这些味道清晰不浑浊,你能够很清楚地感受到。

ρ的味道的确温柔,酸味苦味比较均衡,果香浓郁,细品有奶油的感觉,总体味道很明亮,

τ的味道苦味较少,酸味成分更多,花香和果香浓郁,入口仿佛置身于花海,太阳明亮但不刺眼,微风轻柔拂面,各种花样果香都分散在嘴里,余韵悠长……

直接入口,是感受咖啡香味最理想的方式,虽然一些入门的朋友觉得不加奶不加糖,喝起来并不舒适,但是当入门一段时间后,直接入口会成为喝咖啡方式的重要组成。

加鲜奶也是我所主要采用的方式,鲜奶是订的每天配送,比盒装的奶香更为浓郁,打奶泡出来的效果也更好,配合知乎挂耳,味道相对明亮清新,体验非常棒。

邻家院子里有一条爬满紫藤木质长廊,取名陶然,出自“更待菊黄家酝熟,共君一醉一陶然”,每每看到,深感咖啡也是如此,它已经成了我生活中不能缺少的部分,生活不能缺少味道,未来,我们依然会在一起……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1 3dmx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