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上有个名叫“负债者联盟”的小组,曾在不久前引发过广泛的关注。
小组刚创立一年,就吸引了三万六千多位组员。他们绝大多数都是30岁以下的年轻人,且大多背负着不止一个平台的债务。常常以贷养贷,越滚越多,最终走向入不敷出的还贷深渊。
他们汇聚在此,一起发帖讨论他们背负债款的扎心经历。
据央行统计显示,国内18岁到29岁的年轻人,有86.6%都在使用信贷产品,人均负债已高达13万,有57%的90后在就业后,会背上实际性负债。
对年轻人来说,不知从何时起,“无债一身轻”的生活,早已变得越来越远,而“负债”则在不知不觉间,成为当下时代的注脚。
稍有不慎,就会掉进各种借贷服务的消费陷阱,成为难以脱身的负债族:花呗、借呗、信用卡、分期付、无息付、校园贷……
钱,越赚越少。人,越活越累。一如日剧《下辈子我再好好过》所说:奋斗半生,终究不过是饱食穷民。
日本曾流行一时的“饱食穷民”概念,眼下正成为中国人的真实写照。
饱食穷民,指在这个不再为温饱发愁的新世代,依然陷入穷忙和债务缠身的极限状态的人们。对照国内语境来看,也就是我们俗称的“精致穷”。
《下辈子我再好好过》
最近,有部新台剧关照当下,说出了每个负债者的心中苦闷——
《大债时代》
《大债时代》是台湾公视推出的冷门口碑剧,全剧一共6集,每集50分钟。
该剧无论剪辑还是节奏,都十分流畅,可以轻而易举地将观众带入剧情。
虽然看过它的人数不多,但其豆瓣评分却已高达8.4。
剧中故事,主要围绕几个“负债青年”所展开——
周咏晴、杨大器和樊仲良是三个关系要好的高中补习班同学。他们曾一起嘻嘻哈哈地吃便宜寿司,一起加油打气说要飞黄腾达。
然而,他们做梦也想不到,多年以后再次聚首,却是在其中一人的葬礼上。
于是,透过他们,一幅极尽真实、又极尽残酷的大债图景,就此在剧中上演……
杨大器是个满怀理想的创业青年。
剧集一开场,他就口若悬河地站在发布会上推销自己“AI智能咖啡机”。这是一种可以通过识别顾客脑电波,定制专属风味的咖啡机。
杨大器的生活看起来光鲜靓丽,他会娴熟地与老板谈投资、谈生意,也会在网上分享生意经,收割视频流量,俨然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成功人士。
只有他自己知道,这些所谓的成功,其实只是假象。实际上,他身边的车、房、司机、助理,全都是临时租来充场面的。
因为三个月没交房租,所以为了逃避催租,他常常要卷铺盖到网吧包夜“避难”。
身处大债时代的他,始终信奉着这样的金融理念:不借钱就是欠债,不投资就是笨蛋。
如果说杨大器是“超前消费”的典型代表的话,那女主周咏晴就是保守消费的典型代表。
可即便如此,她依然还是难逃债务危机的步步紧逼:助学贷、房贷。
父亲去世后,她和母亲相依为命,以开洗衣店为生。
直到大学毕业,周咏晴有了稳定的收入,家中生活才勉强有了好转。
她是银行债权管理部的小领导,每天她都以身作则,像拼命三娘一样,加班加到深夜。
周咏晴最大的心愿,就是离开现在租住的洗衣店,买下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让母亲过上舒舒服服的日子。
为了攒出首付,买下安居之所,她几乎将自己逼到了极致:每天工作加班不说,还要冒着被罚的风险,在周末兼职送外卖。每天都精打细算地过活,将伙食费严格控制在200台币(46.3块)以内。
可即便如此,生活依然比她想象的艰辛许多。
母亲投到股市里的钱,稍有不慎便会赔个精光。而她辛辛苦苦攒下来的钱,却远远赶不上房价的飞速上涨。
在周咏晴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真实贴地的扎心时刻。
各种金句,不时穿插其间,让人止不住地感同身受:
“为什么明明每天那么努力,却还是在负债。”
“只要在呼吸就是在花钱,如果没赚钱就是在负债。”
剧中最心酸的一场戏,是周咏晴送外卖时,遇到了一个同部门的实习生。这个实习生呆头呆脑,从不加班,每天到点下班,时常把工作搞砸。
平日里,周咏晴不觉得大家有什么区别,直到把外卖送到对方门口,她才猛然发现,原来对方是不愁吃穿的富二代。他住着的房子,是父母送给他的高档公寓。他喂狗的食物,是周咏晴压根舍不得买的牛排。
这种发生在身边的贫富差距,一旦觉察出来,就显得格外扎心。
就好比,你突然得知你邻座同事是关系户、保洁阿姨是拆迁户一样,会让你在惊叹之余,进一步看清自己的“贫穷”。
与杨大器和周咏晴相比,樊仲良显然是三人当中过得最好的那一个。
他一路顺风顺水,不但结婚生子,拥有美满的家庭,而且还开公司、当老板,经营着令人艳羡的事业。
几乎谁都想不到,他竟然会走上自杀的绝路。
直到樊仲良死后,谜底才开始一点点地揭开。
原来,他的公司早已被投资人掏空,法院在判决书上清楚写明,让投资人赔给他两千五百万的赔款。
令人无奈的是,投资人虽然身价上亿,但却是个老赖,愣是拖着不给钱。
而樊仲良这边,又因为对方拖欠款项导致资金链断裂。为了维持公司的正常运转,他只得一边和投资方打官司,一边借高利贷勉强经营。
面对多方挤压,樊仲良最终陷入了无力偿还的无底洞:一方面,他讨债无门,要想讨回投资人欠他的债款,他不知道还要打多少官司、投入多少钱;另一方面,他还贷无门,各种债务压得他无法喘息。
于是,走投无路之下,他干脆一跳了之。
作为为数不多的负债题材剧,《大债时代》几乎给每个负债人敲响了警钟。
该剧的英文名,名叫“Who Killed the Good Man”。这句话就表意来看,是在提问观众,谁杀死了那个好人。但如果我们进一步深究,就会发现它还隐藏着更多的深意,因为“good man”还指经济上有信用的人。
所以,该剧的真正意图,是想追根溯源,告诉我们每个人的负债是如何开始的。
《大债时代》之所以会让观众产生强烈的共鸣,原因只有一个,就是它足够真实。它真实地反映出了当下年轻人的经济困境,也真实地挖掘出了消费时代下的债务危机。
正如剧中引用的狄更斯名言所说: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
我们在享受消费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也要小心翼翼地躲开消费主义的骗局。
一旦放纵欲望,就会陷入债务的深渊。
只有让自己的物欲与自己的能力互相匹配,才能不被大债时代所裹挟。
希望在看过这篇文章之后,我们可以一起共勉!
24楼影院 钢瓒儿
,